《另类日本文化史》读后感1500字
关于这个民族,对于来自中国的读者来说,有多反感就应该多反感,有多憎恨就应该多憎恨。整本书的评论列表里,我看到洋溢满满的反感和憎恨。对我而言,花5个钟读完的这本书,如果我收获的仅是一纸又一纸的负能量,那就完全在浪费时间,并生硬地强迫自己遭受那5个钟的精神虐待,我不傻,不应带情绪进行任一形式的阅读,暂时将“国耻新恨”收底,尽管看看这个岛国以怎样幽玄,怎样另类的文化感知这个世界。
尽管看这本书的过程不太舒服,很多观点无法全盘接受。撇开一切主观偏见,单就文字层面的阅读,本书作者所编织的这个岛国的固有形象跃然纸上,跟我平时所收集的见闻大致相同。值得称赞的是作者的文笔算是漂亮的。
以下是一部分读书笔记:
a. 日本的木材的循环利用率是40%,纸张循环利用率世界第一,其中再利用比例为60%,旧纸回收技术居于全世界顶尖水平。他们的一次性筷子(快餐文化)100%从中国进口,用完即弃,绝不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森林资源。这种“自己是宝,他人是草”的理念根深蒂固。譬如早在90年代就听闻日本将一些检验不过关的日用品出口至香港和大陆,上乘品质永远留在国内。最近朋友去日本扫货,走到高端化妆品区域,导购员一听到顾客讲中文,马上将高端区的用品藏起来,并告知货物已经被预定。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上乘的产品只能给本岛国的人用,其他人配不起使用。
b. 武士的切腹自杀是自我救赎,洗刷自己的污名和侮辱,恢复名誉。来世还是好汉一条。这是一张非常不可取,可怕的精神信仰。自杀遗风在今日的日本依旧盛行,年均3万人,绝对是高自杀率国家。青木原,这个举世闻名的自杀胜地,跟富士山一样深得日本民众厚爱,能在这个地方了断生命也是一种被祝福的修为。
c. 艺妓和舞妓文化,令我大开眼界。据书中所述,她们是集美貌和智慧一身的女神,可望而不可即,有一种不可轻易亵渎的神圣感。一旦亲近便被庶为平民。在日本只有舞妓和艺妓能和首相们平起平坐,谈笑风生,调情取乐。其中举了个例子,艺妓中西蜜子泄密某政要强迫其作为情妇,致使官员下台,她自觉有违家规,削发为尼,足见艺妓的刚毅心相。这可能也是300多年来日本艺妓香火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
d. #日本人擅长于非连续的原理替换,从而具有很强的“变”和“改造”的能力。因此,美国人也承认他们是Adopt、Adapt、Adept(采用、改造、精通熟练)的天才。他们善于把庞大的复杂的东西改造成小巧精致的东西,从而体现了汤因比的“人类的文明渐渐从复杂的东西发展到单纯”、即“渐进的单纯化法则”,他们对佛教的改造,对佛教的日本化,也体现了这一点。#
读到这一段,日本化这个概念令我感到不舒服。整个思绪里充斥着局限感,他们拿过去改造使用前的去头去尾,恰好将自己所有过失都抹煞掉,认为自己是不失分寸的;怨亲平等何时都可以是个战败俘虏不分敌我的合理借口。以上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人总会作出一套非寻常的行为让大家傻眼,非正统又很符合大和民族的气质。怪诞又有他们的道理。总而日本人的标签还是非常日本的。
日本民族里有浓厚的现代处女座特性,这是某研究学者提出的。
我很喜欢的鲁迅曾说过,日文最能表现的是一种哀婉的智慧。
他们即存于心而不传言于词,即便面对亲友的死亡,也从不动容。那不过是死生一瞬,每个人都会经历,何必大喜大悲。
日本文化里的时而素朴,如那些一百多年传承下来的技艺,如制作寿司,筷子和石器;时而猥亵,如京都A片产业的收藏和制作;时而温顺,如名古屋贤惠大方的女子们;时而暴力,如大阪那群手刀急速的豹纹大神们。
#民族性一旦形成,它的变化就像核性格一样,需 要几万年的时间”#
来自石田英一郎。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8/2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