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后感_1000字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后感1000字

读(一)

村庄,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标识符号。自然而然形成的村庄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是在无条件接纳、承受和无声中绵延、顽强生长着的存在。

村庄,是一条河,是一座山,是一位母亲。 历史发展到今天,对于那些对村庄有着魂魄相依之情的人来说。面对乡村式微,面对乡情远遁,感生到了失去精神家园的痛楚与身体后面巨大的空。 每一个村庄在其形成过程中,都不可置疑地形成了她自己的约定俗成的文化背景。家族成规,在某种程度上替法律解决了许多问题,一些农业的,手工业的,医学的生产生活,包括如何对待动物植物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等方面的常态意识和方式,就这样在一个有着相同血缘的村庄中代代相传,循环流动着,渐渐成为了一个村庄坚定的信仰。 而今的中国农村,以每天减少20个村庄的速度,急剧地向后退去。国家城市化政策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因素,以及人本身内存的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本能追求的因素,等等,致使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村庄,人口减少,人口结构失衡,农田水利设施荒废,果木疏修等现状。大量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不堪生活已经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远足归来的人们,再也寻找不到曾经春日青苗莹莹,夏日蛙声一片的故乡。“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寻找,是人类永远的梦。

农村凋敝成了人类共同的痛点。每个失去故乡的人都在灵魂深处疼痛着。空心村里,以破败的房屋为中心,坍塌的庙宇,无数失传的手工艺,鸡犬相闻、儿童嬉戏的村路,梦中的万家灯火,都化作了佝偻的腰身和叮咚无序的几声拐杖闷声敲击地面的喘息。更有令人忧心的对乡村掠夺式的乱开乱采,致使山川,河流,都不再是往日颜色。唯有一弯月亮,几颗星星守在阔达的天际,在表达着它们亘古的诉求。 工业文明反哺农业文明是必然的。乡村文明的多元存在,决定了她的发展趋向。离开村庄的生活方式多年,曾无数次一步一步回头瞭望着乡村的清纯和挚朴和简单,也曾多次解不开乡村的复杂和坚硬,却始终如一对村庄,对乡亲们有着毫无保留的爱和依恋。没有在乡村真正生活过,灵魂没有被乡村的生活滋润过,没有有被泥土的重量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经历,无论你怎样的述说乡村,都是表象的,是苍白的。 城市和农村问题,是发展中不可略过的问题。我们的农村已经付出太多。不止中国的农村,农村也是世界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8/2857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