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_15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500字

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算是我的哲学第一本启蒙书啦。由于本书科普书的性质,作者自然不可能说太详细,不过也算跟着笔者大致浏览了哲学发展史了吧。
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叔本华,尼采,萨特加缪这几人。
我一直都是个怀疑主义者,对现有一切的一直都保持着“真是这样的吗?”的态度(天生怀疑,我也很无奈)。这种怀疑而带来的不确定会让人变得格外宽容,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生命大片大片的空白和茫然。在没有方向感的日子里,只能随着人群和人的本能盲目狂奔或者停滞不前。“我该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怎么去做?”一直都是围绕在我脑海的几个问题。加上生活中感悟的碎片越来越多,我开始迫切地想理清楚这个世界的构架,看明白生活的本质。于是,就来看了哲学。(现在想来,跑来看哲学也很实用主义呢,2333)
康德,黑格尔在目前的我看来,他们看世界的角度极为客观(相较其他哲学家来说)但又没有逃脱原有哲学基础的限制。是我日后会想继续学习的对象。
叔本华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生命意志,欲望的确在人的生活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配地位。人的一切行为无不是围绕着“变相”的“欲望”而展开的。尤其是享乐的欲望,在平淡无味的生活里,更是极为容易支配人类个体。(这一点深有感悟)叔本华是人生悲观者,他说欲望操纵理智。可我是个乐观者(目前这么认为),在与欲望的搏斗中,虽每次都处于下风,可总是对人的能动性抱有着迷之自信[皱眉]。或许是从小时被灌输的观念让思想长出不同的枝桠吧。
读到萨特加缪时,更是内心剧烈震动。不知何时开始(或许是一年前吧),我人生既定的轨道开始有了偏差。脱轨的不安感,重归人群的疏离都让人迫不及待地去想抓住些什么东西。可是越拼命去抓,心中一个问题便愈发清晰“真的要去抓这个东西吗?”于是,放眼去看整个世界,便是被这个世界的宏大给吓了一大跳;试图转向生活,又被生活的忙碌,琐碎,困窘弄的狼狈不堪。高呼着热爱胜过一切,自己之前汲汲追求的东西却无法让人产生认同感,他人或亲人不解嘲弄的目光也一次次把人刺醒。
不上不下的生活让人摸不着头脑,生命的本质或许就是一片荒芜吧?突如其来的被赐予生命,猝不及防被死神带走,生活没有起承转合,也没有承上启下。赋予我们的只有一块又一块时间与空间的巨大空白,所谓“生命的意义”,“仪式感”都是人类为对抗无聊而自己设计出的新鲜玩意儿。宏大的一系列仪式过后,又会重归一片寂静,甚至在喧闹的两相对比下显的更加寂寞。人的本质还是期盼快乐与温暖的,否则何必为了抵抗荒谬而折腾这么多呢。
荒谬,无聊,平淡应该就是生活的真相吧。西西弗斯周而复始把巨石推上山崖,高尚者还是会被鼠疫夺去生命。“邪不胜正”之类并非绝对真理,不过都是愿意选择相信正义的人的自我总结罢了。生命本就是空白,只是前人的选择为我们划出了不同的道路。
如果说生命是空白,是荒谬。普世的价值观不一定正确,之前所唾弃的也不定错误。那,我该相信什么呢?我该怎么去做呢?我想,不止我一个人想过这个问题。无数哲学家的行为其实都已经给了我们答案。理性上,形而上学的坍塌标志着绝对真理的不存在,虚无与荒谬更贴近生活本质。可感性上,他们的举动也都在为我们提供对抗这个无奈的世界的方法,那就是奋起反抗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人类特有的尊严与思想,去与无处不在的无意义斗争下去。至于奖励,或许就是一直追问者在生命末尾最后的心安吧。
其实还有很多想bb的,但是脑子里昏昏乱乱的一大堆。虽然这一篇也已经一点乱了,但写了也总比没写好吧。
这本书最后提到了,生命正是因为无序,所以对不同的观念才有如此之大的包容性。不知道未来我的想法是否会有更改,但现在还是得继续学习,继续和这个无聊的世界抗争下去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8/2935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