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读后感_2100字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读后感2100字


先说此书

  • 此书几乎可以说是由刘禹锡年表拓展而成的一个故事,囊括主人公刘禹锡73年的人生轨迹。本书在编排校勘上略失严谨,对于人物传记这类书而言,稍甚主观,但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正传那般的枯燥乏味。不与正传作比,本书对刘评价不失公允。既然归为传记,美中不足:在刘禹锡政治主张方面并未有明确阐述,也未涉及刘禹锡为文作诗之主张、风格和文学成就。

我心中的刘梦得

  • 初识梦得,当然是教材中的那首《秋词》和那篇《陋室铭》,《秋词》首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和《陋室铭》尾句”何陋之有?”让我为之侧目;后因缘际会,读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更是心潮澎湃,不免为他这种生活豁达、人生自信的豪气干云拊掌道绝。

漫读图书三十车,年年为郡老天涯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禹锡空怀报国为民之志,却人微言轻,壮志未酬。贞元二十一年(805),34岁的刘禹锡,从骤升权贵到忽坠深渊,也不过前后半年,他还来不及体悟其中的万般滋味,便将大半生都付于千里谪途之中。

二十高名满世间

  • 大历七年(772),诗仙太白离世十年,诗圣子美离世两年,梦得和乐天于此年同年出生。梦得少年受学于皎然、灵澈,际遇甚幸。贞元九年(793)22岁的梦得连登进士第、博学鸿词科,次年,吏部拔萃科及第,三登含元殿。

一朝复得幸

  • 冠盖京华,遍结群英,识杜佑、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为进入革新集团打下基础,为父丁忧后,出任杜佑淮南幕府,接着擢升御史。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德宗李适崩,三天后,顺宗李诵坎坷继位。顺宗上位后,大力任用以“二王刘柳”(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为核心的王叔文革新集团,刘禹锡迎来一生中最得意之时。

十年楚水枫林下

  • 可谓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然满腔抱负,一生襟抱未及开,就已经远离权力中心。顺宗同年八月被迫禅位宪宗李纯,九月,革新集团众人被贬为刺史,十一月,又追貶司马,故称“二王、八司马”。刘禹锡由连州刺史,改为朗州司马。到元和九年(814)十二月奉诏回京,已是十年之始。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 自古因言获罪,或因言自毁前程者屡见不鲜:“不才明主弃”的孟浩然、作赏花之诗而不和孝道的白居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的柳永、《湖州谢上表》引发的乌台诗案……元和十年春,好不容易回京的刘禹锡于玄都观观桃花作《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遭受弹劾,出任连州刺史。

二十三年弃置身

  • 连州任至元和十四年(819),其母逝世,北归洛阳丁忧,不久好友柳子厚殁。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1)冬,丁忧期满,授夔州刺史。长庆四年(824),调任和州刺史。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和州刺史官秩将满之际,得征还洛阳诏书,一洗二十馀年的冤屈,从此彻底脱离谪籍。 归洛游历途中,与白居易扬州相互唱和,“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二十三年”即贞元二十一年到大和元年(805-827)。归洛阳后,闲职度日,大和二年(828),故地重游作《再游玄都观》。

任苏州政绩彰显——苏州三贤之一

  • 大和六年(832)初,已在朝堂的刘禹锡又外调出为苏州刺史,上任苏州,他如“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言,政绩显要,朝廷赐刘禹锡紫袍、金鱼袋。大和八年(834),调任汝州,后苏州当地居民将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称为苏州三贤,立三贤祠。
  • 大和九年(835),白乐天因病拒授同州刺史,故刘禹锡得此任,由汝州前往同州。后因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唐武宗会昌二年(842)秋,73岁的刘禹锡逝于洛阳。

“诗豪”之称

  • 白居易言:“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后宋人宋祁《新唐书.刘禹锡传》、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引用认同“诗豪”此称。明人胡应麟《诗薮》称:“唐七言律……梦得骨力豪劲。”胡震亨《唐音癸签》也说“禹锡有诗豪之目”,是“才情之最豪者”。瞿佑《归田诗话》说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清沈德潜则说“大历十才子后,刘梦得骨干气魄似又高于随州(刘长卿)”(《说诗晬语》)

文学成就

  •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韩愈关系密切。有评其作诗著文:“乐府小章,优于大篇。绝句乐府短章极为杰出。”熟知的《乌衣巷》、《秋词》、组诗《竹枝词》十一首、组诗《浪淘沙》、《杨柳枝》、《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因《竹枝词》影响深远,故被称为“竹枝词之祖”。文,一篇《陋室铭》想必众人都不会陌生,此外还有蕴含哲理的《天论》、《儆舟》、《因论》七篇、《辩迹论》等。

作诗主张

  • 黄庭坚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这样说杜甫是不准确的,故黄庭坚的作诗为文主张也被人戏称“剽窃论”)
  • 而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明确说:惟陈言之务去。
  • 刘禹锡则明确主张: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 在我这篇读书笔记最后,附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于文末,与诸君共勉!

《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8/2976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