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读后感_1000字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读后感1000字

国庆放假期间,重读哈耶克的经典《通向奴役之路》,并交叉阅读诺曼.斯通的《一战简史:帝国幻觉》。
一战实际上是德国挑起的争霸战,德国想从老牌帝国主义英、法、俄等国手里抢地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却和平崛起。德国在一战失败后,不但没有吸取教训,不久又挑起二战,导致更惨烈的失败。而美国在二战后更成为世界霸权,至今仍是全球唯一霸权。
对比德国和美国,这两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有相同的地方,但差异性更大。在发展初期,两国均奉行重商主义,政府均在其中有作为,并不是自由放任的自由经济。但是,德国作为计划经济的策源地,政府积极介入经济领域,甚至扶持垄断抑制竞争,最终走向了哈耶克所说的奴役之路,并给整个世界带来深重灾难。而美国政府的作为,自始至终都是促进公平竞争,最终带来了美国的崛起并成为霸权,美国实现了德国想实现而未实现的梦想,可谓无心插柳。读史至此,感概良多。
重读哈耶克,关注到几点过去不太注意的观点:
1. 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合法手段推进计划经济,但是推进计划经济需要一个权威,最终必然破坏法治。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与法治背道而驰,不可兼得。
2. 所谓特权经济,并不总是为权贵而存在,为平民阶层谋求的保障型住房,也是特权经济。只要有特权,竞争就会被破坏,并带来长期恶果。
3. 政府对生产的介入,必然会通过价格等因素传导到消费和更多领域,从而使人失去独立选择的权利。
4.实现自由市场经济的成本也很高,其短期成本甚至远超计划经济,但是从长期来看,唯有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才能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长期繁荣的正途。
5.哈耶克反对经典意义上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他认为政府可以扮演积极作用,但是政府介入经济的目标必须是增进竞争,而不是抑制竞争。因此,政府应把精力放在定规则上,而不是直接操刀去完成针对某些人、某个具体目标的具体经济事务。
6.哈耶克认为导致垄断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规模经济效应,而是政府抑制竞争和追求短期国际竞争优势的结果,这个观点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他进一步认为,垄断只有利于某些人,而带来的恶果却要全体国民承担。
当然这本不长的书,观点太多,甚至艰深,值得反复读。它毕竟是划时代著作,虽然是70多年前的书,今天读依然感觉鲜活,可谓穿透时代,发人深思。
写此短文,作为读书笔记。是为记。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8/2981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