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读后感2500字
如果将人的知识体系比喻成一棵树,那读完这本书,我的这棵树的枝干上,无疑又羞涩的长出了一条稚嫩的枝丫,它的名字叫技术。
这句话我用到了两个形容词,一个是羞涩,一个是稚嫩。说羞涩,是因为我之前并没有仔细地思考技术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技术不就是一种精巧的方法手段嘛,它和科学完全不同,细微区别于技艺,技巧等词。没什么值得深究的,然而看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
说稚嫩,是因为作者布莱恩前无古人的把技术哲学化,里面很多的概念模糊又啰嗦,感觉有时只是为了方而方,这对我的理解是个很大的挑战,七百多页的书楞是看了九个半小时。
当然这本书整体还是非常的系统化,作为一本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著作,非常值得一读。布莱恩反复向我们论述的技术,实际上处处可见,且它从人类诞生之初就一直存在着。我们人类在刀耕火种时期,就懂得如何钻木取火,但却并不知道里面蕴含的摩擦生热原理。所以技术要远早于科学出现。从石器时代,到青铜、铁器、蒸汽、电器,再到信息时代,技术是全程参与,它与人类文明的更迭息息相关。探究技术应该是每个人都应完成的认知。它对我们理解社会也能提供不一样的帮助。
- 技术的本质
本书中,布莱恩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核心点来剖析技术的本质:
一、技术都是某种组合。技术是由部件和零件组成。
二、技术由不同等级的技术构建而成,具有递归性。
三、所有的技术都是利用现象达到目的。
这三个基本原理清晰地解构了技术的本质,也是他构建关于技术的理论的三个主框架。
技术都是某种组合。所有技术都是由部件和零件组合而成。技术产生于技术,所以它的组合包含一个用来执行基本功能的主集成和一套支持这一集成的次集成。这些次集成,有的调节功能,有的提供动力,不一而足。技术分组化可以大大简化设计的过程。也能更好地预防不可知的变动。
让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一下喷气式发动机。它的原理很简单:在稳定的压缩空气流中燃烧燃料,产生高速气体向后排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会产生一个等效反作用力。为完成任务,机器会采用一个主集成,包括五个主要的系统,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空气由进气道进入,流进由一系列大风扇组成的压气机加压,高压气流进入到燃烧室中,和燃料混合并被点燃,之后高温气体驱动涡轮运转,涡轮驱动增压机,高温气体从尾喷管高速喷出,进而产生推力。
技术是由不同等级的技术构建而成,具有递归性。递归的本意是指某种结构又包含自相似性的结构,所以技术的递归性也就是说技术包含着次级技术,次级技术又包含次次级技术,直到最基础的单个元素。比如:
战斗机是一个更大的系统——舰载飞行联队的一个执行部分。它又包括几个歼击机中队以及其他的后勤飞机,其目的是提供攻击力和电子战争能力。空军部队又是更大系统的一部分:它被部署在航母上。航母也是一个执行部分:它的目的是收留、发送并接收飞机。同时,航母也是更大系统——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一个执行部分。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围绕在航空母舰周围的船的组合:导弹巡洋舰和护卫舰、驱逐舰、补给船和核潜艇。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目的:指明目标、发动攻击、提供给养,因此航母舰队也是可执行的。对于航母舰队来说,它也可能是更大系统的一个部分,比如集团战区。因此我们所描述的整个战区系统是一个可执行的“技术”层级结构。
所有技术都是利用现象达到目的。这个比较好理解。技术连着两头,一头是现象,一头是目的。技术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现象是技术赖以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源泉。技术要达到某个目的,总是需要依赖于某种可被开发或利用的自然现象。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技术,它们都应用了某一种或几种现象。
钟摆会按照一定的频率摆动,这是一种现象。利用这一现象来计时,便构成了一个原理,进而产生了时钟。高频无线信号遇到金属,会出现干扰和回声,这是一种现象。利用这种现象,通过发送信号然后接收回声来探察飞行物就构成一个原理,进而产生了雷达。
- 技术的进化
进化这个词有点拟人化,我在看这一章节的时候曾和一位书友争论,技术是不是可一个存在于自然当中的“生命体”,他觉得是,自然一直存在技术,等着人类发现。我反对说技术要有人的参与。双方据理力争到现在没个定论,事实上布莱恩也没给出答案。他说技术具有机械性还是生物性,取决于你的立场。从概念上看,生物学正在变成技术。从实际上看,则技术正在成为生物学。
技术产生于技术,所以技术进化是自我的进化。就像珊瑚虫通过微小生物自己建构自己一样,技术体也是自我创生的,通过对已有技术的组合,技术从自身生产出新的技术。
当然技术的进化有时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新技术会被非常成功的旧技术所阻碍。技术想要采用新原理,就意味着要改变周围的结构和组织。这有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技术可能会因为成本过高,或从业者不认可等原因而搁置。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和诺基亚。触屏技术是诺基亚第一个发明的,比苹果早很多,但为什么智能手机没从诺基亚发明出来?因为这与原来的团队基因相抵抗,当时整个诺基亚团队已非常熟悉和依赖原有的运作系统,且这个系统每年为诺基亚带来几十亿美金的利润,一旦变动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正是由于缺乏这种对旧技术伤筋动骨的勇气,使得新技术没能及时登陆。导致一个传奇般的企业轰然倒塌。布莱恩在书中还举了个例子:
1955年,经济学家马文·弗兰克尔(Marvin Frankel)很想知道为什么兰开夏郡(Lancashire)的棉纺厂没有像他们的美国同行那样采用更先进、更高效的机器。他发现,如果在英国设置新机器,的确会更有效率。但是这些新机器很重,如果安装它们,那么安置旧机器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砖结构就会被拆除。就这样,“外部”的组件或经营锁定了内部机械,导致兰开夏郡的棉纺厂没有改变。
除了以上这些,布莱恩在书里还有不少有趣的见解,比如他认为技术产生科学,然后科学又反哺技术。再比如他说经济是技术的一种表达等等。这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细读和深思。就不一一说了。
这本书过段时间应该会重读,但愿到时候我的那棵大树的枝丫上能长出叶子。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8/2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