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刺》读后感_4500字

《刺》读后感4500字

本书主要讲了两种暴力: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而这两种暴力现在也屡见不鲜,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可能有些校园中多多少少会有校园暴力,情节严重有大有小,难以想象一个花季的少年或者少女可能就是因为别人看你不爽就施加暴力,没有其他任何原因,而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围观的群众又十分冷漠,受害者无法受到法律或者老师家长的保护时,这种现象就会越演越重,而受害者因为遭受欺负,心智就会开始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甚至会记恨终生,我特意搜了一下网络上的案例,如何让校园暴力杜绝,这不仅是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受害者,并且使施加暴力者得要惩罚。

从我的印象中这种暴力情节一般在初中阶段期间应该比较多,为什么这么说?

初中生心理特点变化:

1. 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

2. 仍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喜欢并善于模仿,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气质的本能表现渐少,开始打上社会影响的烙印。

3. 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来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由于发现了不同于外部现实的内心世界,所以初中时期便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

4. 为了补偿由闭锁心理而带来的孤独感和苦闷感,友谊便成了青年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实精神生活。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逐步定向,导致他们开始以地位对等、态度一致、情趣相投等原则来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

一旦根据上述择友原则加入或组成某一非正式群体,便会对该群体的规范产生极大的认同,从而该群体便会成为影响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

5. 性意识的普遍萌生,致使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交往方式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如有的仍然格守“男女界线”,有的喜欢与异性同学(往往并非特指)一起参加活动,有个别的已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

由于这个时期比较缺乏青春期知识、自制能力和社会道德意识,所以相对高中时期来说,男女同学的交往中“出格”的较多。

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施暴者都是悲剧,为什么这么说?

施暴者可能从某种程度上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导致人格发展到错误的方面,不仅会伤害家人,更重要的是对他人成长的伤害;总之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因素的影响,你说自己有没有过错,有;你说家长在教育上有没有过错,有;你说老师在教育上面的一些态度有没有错误,也有;如果一个学生开始伤害其他学生时,特别在校园中,有时候老师在遇见特殊情况也不好出手,我以前念初中时,两个学生在课堂上拿出刀具互相殴打,你说老师怎么制止,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把自己的生命搭进去,假如事后出现人命,家长就会怪学校没有教育好学生,将全部责任推给学校,这种现象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同时在今天这样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几乎所有的小孩都会使用智能手机,他们接触到社会不好的一面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问题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政府等机关在净化网络上实行整治,要给孩子在正确的成长中给他们一条净土。

我之前看过一个日剧叫《半泽直树》其中里面有一条经典的话:“以牙还牙,加倍奉还。”虽然电视情节是虚构的,可能受害者就会记得一辈子,这样一个仇恨的种子在他心中发芽,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一把把锋利的刀刃,蔷薇花都是带刺的,当你带着微笑去观赏时,一定不要去采摘它,因为可能一次两次你不会受伤,但是时间久了,难免会受到蔷薇的报复。要记住如果你是个有良知的学生看到这种现象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要借助社会力量帮助这些受迫害的学生;而不是选择盲目跟从,即使你没有参与其中,而是在旁观望,耻笑一样也是犯罪!

事例:

陕西砍杀学生案:每个孩子都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我一直呼吁家长、学校和社会必须非常重视暴力问题。但大道理说得再多,都不如一个血淋淋的悲剧震撼:

昨天傍晚,陕西米脂县一群中学生正有说有笑地走着回家。突然冲出一个28岁男子,掏出匕首疯狂砍人,一片血肉模糊。9名学生死亡,10名仍在救治。单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就足以扎痛每一位父母的心。

对于这件事我并不十分惊讶。因为有报道称,犯罪嫌疑人赵某交代其在米脂三中上学时受同学欺负,遂记恨学生,持匕首杀人(新华社)。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从2014年到至今,我治疗了大量遭受过校园欺凌,出现了严重精神心理障碍,导致反社会人格改变的学生。其中有三位,让我深刻难忘。

第一位是个高中男生,高大魁梧,长达一年时间不愿出门。他时而情绪低落,时而暴怒打人。尤其听不得任何人的咳嗽声,否则就会暴跳如雷。

原来,班级里有几个“坏同学”经常欺负他。除了拳打脚踢之外,还在上课时不断在他身边大声咳嗽,干扰他学习。

他那时最大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当大官,“那样就可以把欺负我的那几位同学全都杀掉,并且不留痕迹!”他的房间里塞满了希特勒的书籍,收藏品。他自称崇拜希特勒,希望将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二位也是男生,也崇拜希特勒。中学时,漂亮的女语文老师曾多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辱骂他,甚至体罚他。班上又有4个语文成绩很好的女同学,经常编一些顺口溜羞辱他。

虽然没有遭受肉体上的伤害,但长期的精神羞辱让他变得暴戾、吓人。他说,女人都是垃圾,都是没有用的,他要模仿希特勒,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把所有女人都杀光!

有一天下午,他真的付诸了行动。他想起被羞辱的情景,越想越愤怒难耐。他大步走到厨房,操起一把菜刀,冲到大街上,决定要杀死他看到的第一个女人。

结果,他只看到一个老太太,颤巍巍地走着。他觉得老太太可怜,没忍心下手,想找一个年轻的女人。等了十多分钟,没等到。他也逐渐冷静下来,最后回家了。

第三位是女生。从小学开始,她就遭受另外7名男女同学组成的小团伙的欺凌。她曾被剥光了衣服,被迫站在校门口,周围经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人帮助她。她只好躲在垃圾桶里,长达两个小时,欺凌者走了,她才敢出来。

欺凌者的强迫下,她还加入了他们,对不少低年级的孩子实施暴力,下手最重的“脏活儿”,都是她去干。一次,她差点把一个小男孩打死,事后想起她仍吓得浑身发抖。

“只要有机会,一定会把欺负我的那几个人全杀掉!”一开始,她只是对欺凌自己的人怀有强烈的报复心理。可逐渐,她的敌意开始泛化,她非常痛恨社会,觉得人类都不应该活着,应该全部灭绝。

幸运的是,以上3个青少年患者目前已经基本康复。可每当我想到,如果当初我没有把他们治好,我的后脊背不禁一阵发凉。

遭受过严重校园暴力的孩子非常容易患上创伤应激障碍(PTSD),经常回想起被欺辱的情景,产生极度愤怒、痛苦的情绪体验,回避学校及相关情景。接着,他们往往会出现学习障碍,社交恐惧,抑郁等一连串问题。

如果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或者欺凌没有停止,受害孩子会逐渐出现偏执型人格改变或者反社会性人格改变,变得敏感、多疑,愤怒的对象开始泛化,仇视社会。再严重下去,会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所以,我几乎能够肯定,陕西米脂砍杀学生的嫌疑人赵某在念中学时也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最终成了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结果,当年他受的欺凌,导致9个无辜的孩子成为陪葬者。这真的很难说得清,到底谁才是元凶。

这几年,关于校园暴力的报道和评论多了起来。可我觉得,社会和学校对这个问题还是不够重视:校园暴力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如何解决?如何预防?我至今没有看到完整的分析,以及处理和防范措施。

至于父母,则一定要关心孩子的校园生活,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因为,很多孩子遭受暴力后,在施暴者的恐吓下以及父母没有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未必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对于受过严重欺凌的孩子,甚至只是见到这些施暴情景的孩子,比如这次陕西米脂县学校的其他看到惨案发生的同学,他们都有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这不是普通的讲道理、安抚、心理疏导能够解决的。父母一定要找专业的、资深的心理医生,实施深度心理干预,修复他们的心理创伤。

就像以上3个案例,我临床发现,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常见的治疗方法都起不了明显的作用。最后,只能利用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技术,才能抚平他们的情绪,纠正错误的认知,修复人格,使他们回归正常。

而且,施暴的学生也有很多心理问题。甚至可以说,他们也是另一个问题的受害者。对于他们不仅要接受法律的惩罚,深度心理干预更要及时跟上。否则,施暴者制造受害者,受害者变成更可怕的施暴者,这个恶性循环永远无法解决,所有孩子都会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人。为了我们孩子的心身健康,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避免我们的孩子成为受害者,甚至是施暴者。

另一方面就是网络暴力,就是我们不要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而盲目跟风,去谩骂别人,在这样一个信息如同一张透明白纸一样,人肉一次就会让人感到恐惧,网民真的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不是去发泄自己的仇恨一样去攻击他人,即使这件事跟自己毫无关联,而别舆论吸引其中。

网爆的危害:

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这些恶语相向的言论、图片、视频的发表者,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这些语言、文字、图片、视频都具有恶毒、尖酸刻薄、残忍凶暴等基本特点,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伤害行为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更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网络暴力根源很多,一有网民的匿名性,网络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约束,二有一些网民的素质原因,三有社会的不公,四有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等。

400多年前,文艺复兴有一位著名的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话:“地狱空空荡荡,魔鬼都在人间”。而如今社会的黑暗角落中总有你想象不到的东西,也许此时此刻就有这些的事件在发生。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9/3078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