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后感1300字
看之前先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本书作者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一生不到六十年,并且在文学上的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
而这本书社会大背景是,十八世纪末公元1789年巴黎底层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处死,波旁王朝覆灭,贵族阶层的权利,财富,地位等特权岌岌可危。各阶层,党派及其动荡,混乱,身处底层而又富有智慧,才能,野心的拿破仑脱颖而出,给了当时的年轻下层知识分子以希望与榜样,本书的主人公,于连,索莱尔便是其中一员。可不久后,王朝复辟,贵族阶层重掌权利,他们对底层富有反叛精神的知识分子充满愤恨与厌恶,对其进行残酷的打压,司汤达就是借助于连这个形象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形态于黑暗现实。
受过教育,同具反叛精神的主人公于连,身处地狱低层看到希望的火焰,想要为尊严,自由,平等一战。在名利世俗场上辗转徘徊后,却得知希望之上是一团飓风,永远离不开围困的井底。还一度让自己迷失了纯洁,善良的本真。得知德莱纳夫人未死的那一刻,眼前满是悔恨,找回了纯真自我。抛弃苟活于世的希望,找回精神的高度自由与满足。不惧死亡,毅然走上断头台。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当时黑暗,腐败的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抗。
开始对于连很是不解,一度觉得有点心理变态,因为在他的世界里,自尊心胜过于一切,时刻要为维护它而与外界斗争,甚至是与德莱纳夫人的爱情,也是其自尊的产物,是自尊心促使其勇敢,越过等级向德莱纳夫人发起其进攻。他把对德莱纳夫人的追求看成是像拿破仑那样为自由而战了吧!虽是一场不符合公民道德伦理的恋情,我却不再对两人怀批判态度,慢慢的,对于连更多的是心疼,宁愿他像他的两个哥哥那样,没受过教育,做着木匠,过乡野村夫的生活,就不会有精神上的折磨。
德莱纳夫人也应是一个当时时代背景下典型的贵族小姐形象。嫁给了权贵财产,却无法拥有爱情,而一旦遇到爱情,却也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投入其中,不觉想起了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同是婚姻之后一直没尝过爱情滋味,浅尝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只是后者除了想得到爱情的欢愉还追求物质的满足,要用心机与手段来获得所需。相比之下,德莱纳夫人的爱是纯粹忠诚的。虽结局相同,但某种意义上德莱纳夫人比包法利夫人幸运,因为她获得的爱也是唯一的。
而追求侯爵千金玛蒂尔特小姐的,于连与她更多是迷失之后为获得名与利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可能无关爱情。玛蒂尔特小姐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悲情人物,于她而言,这样一段关系是一种对其祖先与玛嘉瑞特皇后式爱情的模仿,她的祖先木尔是皇后玛嘉瑞特的情夫,被国王处死后,皇后向刽子手买下了他的头,在深夜里亲自把它埋葬在蒙马特山脚下。她十分崇拜皇后的这种为爱情而敢冒大不韪的精神,她的名字玛特儿就是皇后的爱称。所以于连死后,她也买下了他的头,完满走了一遍玛嘉瑞特皇后的道路。
看完原著后看了一遍电影,是1997年上映Jean-Daniel Verhaeghe导演的那一版,人设Kim Rossi Stuart完全符合心目中于连的形象,大爱,推荐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9/3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