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之王:跑步黄金时代的光荣与梦想》读后感800字
【虾叔读书】路跑之王:跑步黄金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最近一篇Sportsoho专栏,我代吴师傅写冯宏德。文中插图,吴师傅选登了一帧在墨尔本拍的照片。照片内,除了吴师傅、冯宏德与当年一众代表香港出战的名宿外,中间的洋人十分值得一谈——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跑手索特(Frank Shorter)。
索特今已年近古稀,其马拉松最佳成绩是2:10:30,这个成绩如今在国际跑坛看来当然“不值一晒”。但在70年代,这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准,故他能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与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分别夺取金、银牌。
70年代,当非洲跑手还未于长跑坛中冒起之时,美国经历了一次长跑热潮,使这种运动蔚为时尚,就连当时总统卡达(Jimmy Carter)亦积极参与。风气所及,美国的长跑竞赛成绩因而稳站世界前列。
其时,索特、罗杰斯(Bill Rodgers),与后来冒起的施拉沙(Alberto Salazar),可谓美国跑坛三剑侠。这三人各有千秋,罗杰斯是四届波士顿马拉松冠军,而施拉沙个人最佳成绩是2:08:13,现在成了日本长跑新星大迫杰的教练。
施拉沙的马拉松最佳纪录,于1981年的纽约马拉松创下。自此以后,美国长跑的黄金年代正式告终。迄今整整35年,能超越施拉沙成绩的美国跑手只有三位,其中以美国现今纪录保持者贺尔(Ryan Hall)2:04:58的成绩算是稍为突出,但仍无法与今日占据世界前列的非洲跑手相提并论。
《路跑之王》这本书,谈及美国于1972-1982年的长跑黄金岁月,在今日读来更觉今非昔比。这段美国光辉历史,其实萌芽于麻省的法尔茅斯路跑赛(Falmouth Road Race)。书中非常翔实从当时社会背景切入,刻画三人如何由借借无名,凭藉法尔茅斯路跑赛声名鹊起,继而斐声国际,最后名字变得家喻户晓。
作者编排及文笔都甚为生动,缕述了三位一代跑者的成长与长跑路上的心境,以及众人如何明争暗斗,读来除了精彩之外,亦足以增长知识不少。犹幸,中文版译笔尚可,总未算辜负了原作者,故此书实在值得对留意长跑历史的人一读。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9/3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