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红楼梦》读后感_2200字

《红楼梦》读后感2200字

<红楼梦里千百度>引子:近日间,余之《红楼梦》感悟之评中,有谓吾之所感所想,皆有抄袭《红楼梦》评论各家之言。又戏谑为‘百度’上之信息无判断力的‘转运’之辞。非阻此论调,而思得若干年前曾写过一篇有关此类事务之杂文,故稍加撰编揉成一团文蕊,供诸君浅嗅蔷薇,心若猛虎!
苏东坡,诗名天下闻,名篇无数,而近乎完美之句莫过于: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引出‘秋鸿有信’也似人间消息漫漶无穷。然,万物有度尽消息,古人之消息转寄可托付于秋鸿之飞,而今人之信息可能极大程度于网速而奔。话说某君,由于近期缺钱,欲投入一笔资金于股票,望从中受益。千选万检,心中盘算妥贴如何之盈亏损益,投入节奏比例,而后投入一股票!入夜,而对于已投入的那支股票之涨跌,已关心到夜不能寐之态!遂而起床上网查之明日该只股票走势,见网上信息纷纭而至,有云‘涨’之信息,有曰‘跌’之信息,各有几百之条目分析!不禁入坠云里雾里,见之‘涨’之信息则喜,望之‘跌’之信息则怨!一喜一怨令某君纠结于中,至昼而无眠!这正此为信息太多而造成之纠结困扰,而成现代网络信息泛滥之社会,置身于中之人类共同之困境。如股票才一涨一跌,虽然信息分析千条,但有关结论之结论信息才具二条。只才具二条之结论信息,已让人纠结于心,不可睡去。何况是历史、人文、心理、哲学、宗教、文学等信息,而从古至今分析何止万万千千,而结论信息又何止千千万万,再于依托网络推力而存焉,又不知凡几,恐亿兆不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看似简单,实亦难矣!网络信息之汪洋大海,汹涌澎湃,浊浪滔天,虽大虽广虽深,但亦繁亦杂亦险。于从中汲取虽有益而存真之一瓢而饮之,对于个人之辛苦难度、智慧高低、人生境界也有云泥之隔。梦里寻他千百度!一‘寻’字正为要义!于‘百度’之中寻找结论及答案已成当代中国人之日常习惯,特别在只有‘百度’以后,凡事问"度娘"为之口头手头之事,而随之入了心头!本篇旨意即,于‘百度’中信息之寻找为点,扩放而出对信息索引之简单动作,而生成之人格探寻。而这种‘寻’真的如坠梦里,很可能落于‘意象之寻找’而非‘真实之寻觅’。‘意象之寻找’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尽管本人觉着是在无比有意识地去寻找,但于旁人看来其中之自我夸大再明显不过。这基于人们于自私心底总视自己为中心,对于自己之寻找到的结果,从中获得之答案,总会自我夸大至对最明显的错误和缺陷视而不见,甚至变成优点。意象之寻找之本意,是想为自己解决现实之冲突的努力。意象是创造出来的解决冲突的一种方法,最起码在创造意象之人身上,如果并为之而寻找,那么在其眼中一切都会和谐。而如此之寻找之下,其对自己是近乎完美且天资优厚之人,十分笃定而且肯定。其最终要‘寻找之意象’是什么?是:最终认定只有庸庸碌碌之人才靠真实之努力达到目标,要他如别人一般靠拚命苦干,无异于承认自己是凡夫俗子,对其简直是一大耻辱。于是乎,点击一下‘百度’找到一条符合这种意象的答案,而且越快越好,而且越有""背书,越有"专家"认为就越能与他不是凡夫俗子之意象和谐共处。于是乎,凡事用某著作中所说,凡事用某名人话录,凡事用某所云,而其本身不需要任何思考,所以会出现一种‘百度’疾病,一般来说有以下症状:一,对一个问题在‘百度’上寻找一般不超过二个页面,问题已经问完,就已经有了自己认为答案。二,只关心问题的答案,不看这个问题的形成之过程和推演,以及相关的问题。三,几乎每个问题都要‘百度’或‘大众点评’之类从中获得认准。(某种程度上这两个功能一样)四,有自己听说过的专家,针对这问题的答案最好,没有也没关系,找字多的。五,找到答案用最快时间记录或记住,用或不用都不需要记忆练习。再找一次‘百度’并不麻烦。六,一般来说,用‘百度’的频率与自己读书阅读时间成反比。七,一旦有反对其认定的或者专家的言论,立即反驳,八,一般来说,其所认定的,在某一领域不会超过三位。说至底处,这些‘意象之寻找’,在手指于键盘上轻轻落下时并不知道,但久而久之,对解决心中问题,解析答案的能力就不负责任的放弃。变为最终要‘寻找之意象’之人,他只想要他不是凡夫俗子之意象,而并不在乎心中问题的真正解决。但可惜的只是他已经是个‘凡夫俗子’,而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就是‘凡夫俗子’,‘’也是。任何一点点成就都需要靠‘真实之寻觅’去获得,依托于不盲从之寻觅,都不迷信之寻觅,这需要努力、坚持、判断、记忆等美好的品质才能生成智慧。而更要认清自己就是‘凡夫俗子’,从而见到别人在寻觅中的真实努力,而不是无视于别人寻觅中所谓的一切"转运",因为‘意象’总在复印,人生却无法‘转运’。
注:《红楼梦》因其独特写作风格以及技巧,见于《红楼梦》几乎每一处皆有可评可论之处,也确为世界著作史上唯一一本。几百年来评论观点信息浩如烟海,渺如星汉。加之网络信息时代,信息速度革命之际,更是在各种信息中无法分辨出相对可信,相对高境,相对中肯,相对逻辑,相对符合雪芹原笔原意,著书意旨之信息是需要大量‘真实之寻觅’,而非‘寻找之意象’。于吾而言,一日一评是自觉自愿的‘凡夫俗子’一厢情愿之浅行,虽被戏谑为‘百度’信息‘转运’,更宜于提醒自己,莫活于意象之中,追悔莫及!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9/3084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