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后感1800字
《奇特的一生》,如果你认为人生值得过,那它就值得被记录
这是我在2019年读的第10本书,它很简短,差不多一两个钟头就能读完,信息量不大。
主人公柳比歇夫是前苏联人,他具有多重身份,哲学家、昆虫学家、又是一个数学家。
柳比歇夫一生的奇特主要体现在他创立了一种「时间统计法」,第二是他的成就,他给世界留下了70多部学术著作,以及大量的工作文稿。
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多产的匠人。他的高产以及成就都得益于「时间统计法」。
简单来说,「时间统计法」就是给时间记账,像记录财富支出一样。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记账的经历,我们所以那么看重钱,是因为它在生活中必不可少,且直接和生活质量挂钩。
而人最容易忽视的是时间。
因为人们总以为自己有很多时间。在意识到是事实并不如此之后,他们又陷入深深的焦虑当中。
虽然大家都承认:时间就是金钱,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却不多,真正像赚钱那样节省时间的人更少。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很简单,它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
下面是他在1964年4月7日的一个记录。
分类昆虫学——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
读《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这种记录方法看似简单至极,但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恐怕这世界上没有几人能做到。
而且他还会做月总结,年总结,一切情况在每月小结中都有说明。
比如:
基本科研——59小时45分
分类昆虫学——20小时55分
附加工作——50小时25分
组织工作——5小时40分
合计——136小时45分
基本科研这59小时45分包括什么内容,用在什么上了?
1.分类工作——
《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6小时25分
2.杂事——1小时0分
3.校对《达达派研究》——30分
4.数学——16小时40分
5.日常参考书:《里亚普诺夫》——55分
6.日常参考书:《生物学》——12小时0分
7.学术通信——11小时55分
8.学术札记——3小时25分
9.图书索引——6小时55分
合计——59小时45分
这是不是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了?
相信很多人不能认同这一点,因为记录本身就会花费不少时间,而且这种生活方式就像是一个框架,自己被牢牢锁住。
但事实绝非如此。
拿我自己举例:除了在初中时写过日记,我从来没有对生活有过任何记录。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我们对过去已经没有什么概念了。你能想起来你三年前都做了什么吗?去年又做了什么?甚至很多人记不起上礼拜的发生的事。
所以,动辄工作十几年、人生活很多年,感觉还像一张白纸,就是因为你不曾有过记录。
人们都承认浪费过时间,他们认为:尽管如此,大多数时间还是被有效利用了。
可现实中存在认知偏差:我们总是过高地估算自己的能力,相信我,你绝大多数的时间一定是被浪费掉的。
也就是说,真正被合理运用的时间,只不过是一些下脚料罢了。
我在2018年的阅读目标是100本书,很庆幸,完成了,但不怎么让人高兴的是:11-12月,我读了78本,也就是78%的任务被集中在最后两个月完成。
那我前十个月在干嘛呢?
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下班前才开始抓紧工作;在假期即将结束的前几天疯狂补习作业,事实上,我们80%的工作只占用了20%的时间,那80%的时间利用率可想而知。
如果你还是不信,可以尝试着给时间做个统计。
不要以为每天上班八小时,你就实际工作了八个钟头。能一天工作4小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强大如柳比歇夫,每天纯利用的时间不过五到六个小时。
根据二八法则,假设一个人活了一百岁,那他真正有效利用的时间是二十年,虽然不太严谨,但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实际有意义的生命就是二十年。
想想有多可怕?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学习时间管理、为什么那么多人拼命工作的原因,而绝大多数人对此毫不知情。
格拉宁在书中提到: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或者说,他们的时间总是比别人多一些。
就像柳比歇夫,他其实并没有很勤奋,他每天要睡十个小时,但他一生的成就不可谓不惊人。
他是一个领域里的专家,也是多个领域里的杂家,它的时间统计法让他对时间有一个精准的感知,他记下工作的时间,误差不超过5分钟。
时间统计可以节约时间,但不能增加时间。它的关键不在于时间的数量,而在于质量。
当然,成就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体,单一的时间不足以支撑成功,但如果记录下这一天天的光阴,看到结果后,应该没有人会容许自己的生命虚度吧?
能支撑「时间统计法」的,是一个远大的目标,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9/3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