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留下的启示400字作文
《消逝的风物》留下的启示:微斯人,吾谁与归?
文‖王者飞鸿
一篇文章的启示作文400字
无论是在外的游子,或者是村子里的居民,无论是耄耋老者,或者是懵懂少年,无论是男的女的,或者是老的少的,盘腿绕坐,饭后茶余,论及故乡故土故人故情,无不谈笑风生兴致盎然,由衷生出一种温暖可亲的情愫来,而萦绕其中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情感融融的情趣,是如此的醇香浓郁,让人迷醉。何也?大约是这片热土是我们共同的根,而由其滋养和生发出的枝枝蔓蔓,自有一种天然而本能的认同。(想看看本文作者王者飞鸿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金章荣光,记忆许昌:88岁老人的传奇故事)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终将要往何处去?以上三问被称作人类哲思的三大终极命题。何也?身份认同,根源认同,才能固本生发,心安神定吧。生于斯,长于斯,这里长眠着我们的祖先,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一草一木,田野,村庄,炊烟,小桥,流水,人家,鸟鸣,马嘶,人声,集市的喧闹,戏台的锣鼓,小贩的吆喝,城里的高楼,街上的车水,道上的马龙,厂区的烟囱,闲聊的老人,放学的孩童……它是上河图,也是浮世绘。朴素的哲学观恰恰能解释复杂的命题。有些人一直认为的中国人无信仰无敬畏无心灵的彼岸,岂不知我们的信仰是根植于对祖先的膜拜和尊崇之中的。血脉相连,生生不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旧的生产方式,生产器具,古风旧俗,客套礼仪,渐行渐远,也在慢慢地退出我们的生活,这些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物件,在一点一点地消逝。这让人怅然若失。
而更让人不忍触目和触目惊心的是,那些不明就里,唐突逾矩,聊无意义的恶俗,和几乎变了调的乏了味的所谓的“新风”,常常让人目瞪口呆,惊掉下巴。诸如天价彩礼,逼新郎喝洗脚水,恶搞新郎新娘,给爹娘脸上抹灰,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丑态百出,光怪陆离,狐身晃闪,鬼影重重,人心浮躁。
风物良序曲高典雅的遗俗慢慢地式微,寻寻觅觅,却云锁雾罩,踪影依稀。偶有发现,实属难得,几近可遇而不可求了。故乡,故土,故人,故情,那些少有的遗迹,和差不多已经变得大相径庭的遗风,还依稀可见。正因如此,它们被挖掘被整理,打磨重现,睹物沉思,更让人觉得它们是如此华丽多彩,端庄大方,卓尔不群,难能可贵。
有哲人说,慢下来吧,等一等我们落下了的灵魂。这种忧思和呼喊,难道不是那些即将消逝的风物不言自明地传递出的神谕?
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并非坐而无视,徒然长叹,而是在默默地做着什么。
也许,他们的所为是朴素的无意识的甚至是无计划的,但,却是有目标有思路有目的的。从高远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挖掘整理,编纂成册,呈现展示,布道传播,让这些已经与人们睽隔已久的风物之风采灿然重现,以它们自身深厚而浓重的魅力影响和唤起人们心底里那种深切的渴望来,也许由衷地发出一句久违了的感叹,已经足够。仅这一点,已是功不唐捐了。
七年如一日,孳孳宣传许昌地方文化的世杰兄是这么做的人之一。《消逝的风物》,甫已成册,便惊艳了众人。当他把这本厚厚的《消逝的风物》双手递交到我手中时,我接受的是一颗赤诚的心。我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其间的诸多艰难困苦,辛苦劳累已勿须多言,我也找不出更合适的话语,来安慰他,来表达我的崇敬,拥抱一下,用力地拍拍对方,一切尽在不言中。
消逝的风物,老寨,古树,学校,歌谣,现象,厂坊老店,童年游戏,农具农事,行当老物件,遗迹老街……当它以这种方式呈现在面前时,它的姿彩随之豁然于眼前,那模糊的片段逐渐清晰,那尘封的记忆有了具象。
它跃然纸上,与你灵犀相通,让人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字里行间,图文彩绘,混糅着的墨香漫漫散开。至醇至甘,如饮甘霖,绵长悠远,回味无穷。
世杰兄说,做这件事,让人享受了无穷的快乐。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它们的呼吸,它们的心跳,它们的举手投足,它们的一颦一笑,它们是风流的,是雅致的,是需尊崇和膜拜的,是绝不容亵渎的。它们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可却又距我们如此之远。我时时怀着虔诚之心远观它,近闻它,抚它,摸它,却总感觉相形见拙自惭形秽,有时会莫名地自卑和慌乱。他们是风流雅致的骚人,是内心神圣的存在。这话让我想起了柳宗元的七言诗:
破额山前碧玉流,
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
欲采蘋花不自由。
沉思良久,我似有所悟:这不正所谓见贤而思齐吗?这种感觉是对于贤者“齐”的渴望、向往和追求。意识到了这点,说明其正在向贤者靠近。范仲淹曾说,微斯人,吾谁与归。对坐无语,心领神会,相视一笑,再次举杯。
是呀,微斯人,吾谁与归?
2022.11.29
【作者简介】王国宏,笔名王者飞鸿,河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花城•爱花城繁花榜》《厦门文学》《椰城》《原野》《参花》等文学期刊。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部分来自“老家许昌”原创图片库,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0/170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