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真热作文大纲
气候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
1.分析气候差异或特征
①某地气温高或者低,气温年较差大或者小(要从图表数据得到结论);②降水总量怎
么样,降水集中在哪些月份或季节。
作文夏天真热范文
2.分析影响气候因素的方法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3.世界气温和降水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 纬度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②__海陆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③__地形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2)说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与其影响因素。分布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因
素是纬度因素。
(3)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的原因。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
(4)描述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常考的大洲、地区及国家气候问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3)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分布规律: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缺失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亚洲气候的
特点。
①复杂多样;②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气候典型。
(5)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①地跨热、温、寒三带,南北跨纬度广;②东西距离长,跨经度广;③地形复杂多样。
(6)亚洲(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7)北美洲和南美洲西海岸气候呈狭长形分布的原因。
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山脉的阻挡(北美受落基山脉的影响,南美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难以深入内陆。
(8)北美洲夏季多暴雨,冬季多暴雪的原因。
中部平原南北贯通,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和从墨西哥湾北上的暖空气在北美大陆中部畅行
无阻。即使在墨西哥湾沿岸,冬季也会出现寒冷天气。
(9)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每年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
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10)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①地形特点: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南北高,中部低。②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大
西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11)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还要冷的原因。
①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②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③南极地
区一年内的日照时间比北极地区短。
5.我国气候问题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形成原因:①南北跨
纬度广;②受冬季风的影响。
(2)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①国土辽阔,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②跨多个干湿地区;③地形复杂多样;④
海陆差异大。
(3)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对我国的影响。
①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繁殖、生长,使中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②有
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③有利于社会生活得丰富多彩,
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4)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位置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位置: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
(5)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试分析其原因。
①海拔低,气温高;②地形封闭,热量不容易散发;③离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6)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高山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③西北地区为温带
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
(7)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
①海拔较高,所以夏季不热;②纬度低,且海拔高,冬季风影响弱,所以冬季不冷。
(8)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
冷: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邻近冬季风源地,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低。 湿:降水
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9)东北三省气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由南向北递减-纬度因素:同纬度山地气温低于平原气温-地形因素。
(10)东北三省雪期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从南往北雪期变长,其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11)为什么中国南方是“鱼米之乡”,而同纬度的西亚和北非等却是热带沙漠?
①中国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②西亚和北非以热带沙漠气
以水为主,降水少,蒸发量大。
(12)我国夏季风的活动规律和影响。
①规律:每年 4 月开始,由南向北推移,9 月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②影响: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的进退“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北涝南旱”。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0/17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