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_1200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200字

品张九龄《感遇》诗二首之出入世

《感遇》诗系为唐代丞相张九龄在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共十二首。后世对它的评论是这样的:

诗歌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高在《唐诗品汇》里指出:“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现仅以其一其二简单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说起张九龄,我们满脑子闪过的都是正人君子的气息。《感遇》其一中“”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以兰桂之高雅气节比兴他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即使被贬,在后来,唐玄宗甄选人才时仍然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古代有很多怀才不遇的大儒雅士。有些人一辈子想尽展才华,为国效力都不得志。有些人看尽官场的霍乱腐朽后,另辟一条归隐之路。这让我们想到出世与入世两种不同的道路。

张九龄的感遇诗是凸显出入世主题的代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看似一种孤芳自赏出世态度。“运命猥唯所遇,循环不可得”是一种对宿命论的无奈,变相的为入世不得的感慨。

出世和入世仅为两种看世态度。有人将儒家之说为入世,佛道之说为出世。如若细细想来,你会发觉人的一生中出世入世相辅相成,它们并不矛盾。年轻时我们追逐,年迈时我们放慢脚步,看淡一切名利仕途。或者同一种时期在追求入世时以出世的态度。这样即使得不到也会心安理得。所以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精髓并不矛盾,它们的共同互补才堪称完美。

“仕”和“隐”是矛盾并存的。人们匡圈在现实利益的同时渴盼着自由。一生无欲无求的人叫过得没劲,太过于功利的人容易急火攻心。张九龄的诗中虽有“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其实据生物学研究葳蕤之兰、皎洁之桂也是传达着一种吸引外界的力量。姹紫嫣红的花儿就更不用说了,叫招风影碟。蜜蜂蝴蝶的传授花粉才得以使他们的生命呈现另一番完美姿态。生物都是如此,何况人呢?我们本来就生活在群体共生的世态,何必分得那么清楚呢?万物各态都是内心的转变。故“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是在入世中出世。现代人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该就是这层意思了。

小时候看待一件事儿要么对的,要么错的,评论一个人要么好的,要么坏的。那时候不懂得哲学里的辩证法,更别说做人处事懂得用辩证关系。如《月亮和六便士》里所说:我尚未明白人性是多么错综复杂。现在我清楚地认识到,卑鄙和高尚、凶恶和仁慈、憎恨和爱恋是能够并存于同一颗人类的心灵的。所以,我们才觉得世界复杂,很多人最后在看不清的事实面前混沌的走向了一条偏离本心的路。故做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看世态度贵在人心。外界再乱,心不可乱。用《感遇》“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及“自而为佳节”来喻也就恰当了。现代的话来说即:心若安好,哪里都是晴天。

20170811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0/3180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