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北大(图文典藏版)》读后感1000字
读这本书,始于好奇。国学,温文儒雅,那么季老的生活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我好奇其家庭背景,好奇其人生轨迹。
整本书语言质朴,思想也没有那么难以理解,只是人老的时候,对人生百态看的更透彻,对生命也会有更柔软的感悟吧。
成长于一个确实庞大的家族,童年比我们要多了更多的人物关系,也多了一些回忆。家中景况不太好的时候,有几位长者在支撑,自己也身在国外。十八岁,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有了包办婚姻。从季老对妻子的回忆中,“心平气和,从不争吵。文化上无共同语言,超一流的道德”,可是少了对妻子的情感依恋。某种程度上,家人除了学识上不能与其交流,却也给了他一片更加自由发挥的天地。于是,追求成了生活的中心和重心。
那就聊聊学业吧。还记得林师兄出国前,我开玩笑说他上了太多的好学校。他笑笑:没去清华,是我一辈子的遗憾。我们的季老,收到了两张offer,一张清华大学,一张北京大学。这一点,足够让无数学者为之羡慕。抉择时,也是考虑未来发展,清华出国机会多点,更可能镀一层金,回来好找铁饭碗工作。无多有偶,两张offer的我也见过一位---本科贾老师,再看看他的抉择,校园里都转了转,北大的湖里没鱼,于是选了清华。哈哈,牛掰的人都是这么看似随意,其实想想,他们不管怎么选择,人生都会相当精彩吧。
季老在外奔赴十一年,得失均有。得的是学术研究的深厚底蕴,后学敬仰。失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永久的悔 和 “月是故乡明”的留恋惋惜。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宠着孩子长大。孩子有一丁点的回报,可以跟别人炫耀很多年。原来那个时代,出国留学还比较少见,而今,天下的父母大抵也得学会习惯孩子的这种远距离吧。
人很奇怪,就像去年六月,我还在本科学校,看着新建的主楼刚投入使用,就要离开了。可是,现在,来这里半年,我已经有了很强的归属感,或者说自豪感。季老就更甚了,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青年,到“高堂明镜悲白发”,他都在北大,从未离开。传承者北大文化,传承着后辈知识,任重道远,无怨无悔。季老说他住的红楼,我也有我的红楼。季老说北大图书馆,我也有我的图书馆。季老有他的研究室,我有我的实验室。就这样,我很享受带我心灵走的这种感觉。路途遥远,前行有你,CNU&UCAS。
另,是时候去北大看看了。书还没看完,但是怕我没心没肺忘了,先给点东西。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0/3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