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_6000字

《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6000字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一档“很严肃”的辩论综艺节目《奇葩说》,里面的辩手个个能言善辩、唇枪舌剑,神奇的观点与刁钻的脑洞简直令你叹为观止,不得不服。而这一本《认知突围》可以说是文字版的《奇葩说》,不但刷新你的认知,颠覆你的三观,最重要是令你重新认识生活习以为常的事物,估计你看完后也会跟我一样,用力的拍一下大腿说:我靠!这事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

本书作者蔡垒磊,江湖上人称蔡叔。我个人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人,至少在思维与行为上表现是这样。为什么说他有趣?明明就读的是国际财经与贸易专业,毕业后却跑去当了特警,还拿了浙江省十大阳光警察荣誉,后来创办了宁波思维工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同时还是高智商协会“胜寒”“门萨”的双会员,曾经还拿过奥数宁波市一等奖、文化馆的特约歌手、象棋和演讲比赛的奖项等等。给我的感觉就是六个字“不按常理出牌”,或许就是因为这么“有趣”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有趣”的一本书,书中的很多观点值得再三品味。

什么是认知?简单来说认知就是指认识与感知的体,如果复杂点说,认知就是对世界万物内在与外在解读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水平,但由于教育背景、生长环境、生活经验等等的因素影响,让我们的认知中多了很多的“刻板印象”,而我个人觉得《认知突围》这本书的关键不在“认知”,而是在突围,以我们从未有过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知识、金钱、时间、关系、人生这六大课题,跳出刻板印象,跳出条条框框,令我们豁然开朗。

书中所提及的内容,包括一切的外物都归因到从“自身”出发,颇有哲学的味道。仿佛把时间所有的人、事、物都转化为脑海中的一张张图像,再把图像串联起来,发现其源头在哪。首尾相连、环环相扣,读起来很流畅,没有太多的废话,干货挺多,值得一读再读。

虽然我极力推崇本书,但站在负责任的态度下,不得不说本书还是有点美中不足的。虽然本书有很多论点都逻辑清晰,思维缜密,但我个人觉得还缺乏了一些事例与数据的支撑,甚至有某些观点我是不甚认同的,至少说并未能完全的说服我。所以书中的“新认知”顶多只能叫做观点,显然观点只是认知的某一个思维切片,并不是认知的全部。观点之所以叫做观点,就是他看到的是一个点,而不是一个面。如熬夜工作好不好?有人说好,因为晚上注意力比较集中,也有人说不好,因为晚睡不利于健康,哪个对?都对,关键在于你这个“好”的前提是什么了。建议学习本书需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可以不全信书中所说,但关键是要学习作者在思考这些问题时的过程与角度。

下面是我摘取书中所提到的重新认识自己、知识、金钱、时间、关系、人生这六大课程中,我个人认为比较脑洞大开或比较实用的观点,当中也加自己的解读,与你共享。

一、重新认识自己。

本章的最后一节“你不是不势力,只是想占便宜”中,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把人缘分为“资产性人缘”和“劳动性人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人缘这么清新脱俗的分类。书中说人缘好的关键是拥有正面资源或潜在正面资源的人,我这些资源统称为“价值”,有价值的人,就算不给别人好处,也有大把人围着他转,在世人的眼中,会觉得他人缘很好。这类人就像拥有资产一样拥有别人靠近他的价值,所以他们的人缘就叫做“资产性人缘”。而有些人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从而需要主动付出,主动对别人好来获得人缘,就像劳动后就能获得收益的道理一样,所以他们所拥有的人缘叫做“劳动性人缘”。价值可以是金钱、地位、权力、外貌或技能。

有一种人叫“老好人”,看似老好人的人缘的也不错,但实际上,他们的人缘是建立在能给人提供即时性的正面反馈而换来的,别人有个小忙要找他帮忙,他们总会尽心尽力,但轮到他自己有事求人时,就未必能得到别人的相助了。就像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员工,经常为了帮助其它同事,而搞到自己的事情做不完,最后只能加班加点。但到了年终评选优秀员工,永远都轮不到他们。你可以愤慨世事不公,但这又的确客观存在。

虽然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但要一下增加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资产性人缘”谈何容易,难道我们就此就不付出了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我们当然要付出,但这只是“援兵之计”,在积累自己资产的过程中,也可以主动付出去收获人缘,只不过这种做法比较“低效”,甚至有时“资产”差距过于悬殊,你付出100%,可能只收获1%。比如一个其貌不扬又没有什么长处的男生想追求女神,以为付出“劳动(接送、买早餐、送礼物等)”就可以收获女神的青睐,其实这根本不可能,女神只喜欢同样拥有“资产(高、富、帅)”的男神,所以无论男生再怎么努力,付出再多的“劳动”,最终也只能沦为备胎。所以我们就算要付出,也要找与我们资产相当,但又略胜我们一筹的人相交。

我个人觉得作者抛开一切情感因素把人缘这样分类是没毛病的,但人始终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都有些朋友跟我们就算没有利益关系,也能成为好朋友,就如儿时的伙伴,长大后还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另外,再往深一层思考,我认为所谓的“资产”其实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也就说你自身的优势对某些人来说不具备吸引力,但对另一些人可能就是发光点。你月入一万对一些富人来说可能屁都不是,但对月入两千的人来说你可能已经算是人生赢家了,就算你月入两千,但手握实权,对一些下游供应商也算是上帝了。所以,想收获好人缘,并不是不断的付出“劳动”,也不是积累“资产”,而是要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把它变成你的“资产”。

二、从新认识知识。

在本章的“持续学习,为何你无法坚持下来”中,作者介绍了一个概念“快速增长点”,这是一个用于收益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表面上看好像每一次的积累都用处不大,不能为你马上提供收益,但只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量变就会变成质变,收益突然井喷式的提高,而这个转变的点,就叫做“快速增长点”。比如你是一个销售小白,于是慢慢的开始学习关于销售、说服、人脉的知识,这些知识如果独立看,好像都用处不是很大,但突然有一天,你不知不觉应用了这些知识使得你谈成了一个大订单或晋升成经理,你才会发现,原来今时今日的成就,都是源于你过往的知识累积。所以如果你现在觉得“读书无用”或“学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是你积累的知识还不够,还没达到“快速增长点”。

正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收益,很多人学着学着就放弃了,如何才能使我们时刻保持学习的动了,不那么容易放弃呢?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就是把长期收益(目标)切分成多个短期收益(任务),举例:你如果自信你只要不断努力学习,那么十年后你可以赚到100万,那么就在心里把100万拆分到十年每一天当中,那么学习一天,就相当于赚了约274元,就算这不是真的拿到手的收益,也可以令你的学习动力有所提升,心里暗爽。学了一个月,就跟自己说:这个月我又赚了8333元,学了一年,就告诉自己:今年我赚了10万元。这钱太好赚了,学习一点都不辛苦。

作者这个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或叫自我催眠的方法,对于一些缺乏自我驱动力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方法,如果“学习10年赚100万”还是不能打动你,不妨换个说,来个恨点的,换成“我现在给你100万,你给我学习10年。”试试。

我个人延伸:激励自身动力的方法有很多,收益是其中一种,属于正面激励,正面激励还可以是“宣扬学识渊博、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丰富自己的眼界”等等。但有些人天生就对正面激励无感,这个时候,除了正面激励,还可以用负面激励,如“不想一事无成、不想追不到女神、不想爸妈在亲戚面前丢脸”等等。

三、重新认识金钱

在本章“你对金钱远没有那么渴望”中,作者提出很多人都想赚钱,但实际上远不是自己想象中对金钱那么的渴望,或者说是“野心”。虽然我并不太认同作者说的要对金钱抱有绝对野心的价值观(想钱想疯了的人也是这样产生的),但从侧面上来说,对金钱的渴望越强烈,的确越能激发我们赚钱的斗志。

为什么说我们对金钱没有想象中那么的渴望呢?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问年轻人是否很想成功,如果是就往海里走,走到一半问现在还想吗?年轻人回答很想很想,说那继续走,走到年轻人嘴巴已经没入海了,问现在还想吗?年轻人依然回答想,突然一手把年轻人按进水了,连续几次后,说:当你对成功的渴望与此刻对呼吸的渴望相媲美时,你就会成功了。”oh no!这是一个毒鸡汤好吗?成功真的可以与生命媲美吗?但是话说回来,现在又多少年轻人整天喊着“我要改变世界”、“我要赚一个亿”,但回到家依然还无节制的看电视、打游戏,睡前思索万条路,睡醒起来走原路。一个人的渴望程度决定了他的态度和行为,没有强烈企图心的人自然在行动上提现出懒惰。所以别再说自己渴望成功、渴望赚钱了,你只是“看起来”很渴望而已。

我个人认为对事业、金钱、成功渴望没毛病,毕竟这是一个很功利的社会,但在追求这些的同时,我依然想奉劝年轻人们要注意“平衡”,事业、金钱、成功固然重要,但家庭、健康、体验等也同样重要,比例如何分配,就要看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偏向哪里,成功不只一个定式,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

四、重新认识时间

在本章的“你对时间的理解可能并不正确”中,作者提出“赚时间”的概念我个人比较喜欢。金钱可以赚,时间也同样可以赚,但你可能会问,我们每个人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吗?同样一天都只有24小时啊。其实这里说的“赚”,并不是你能凭空赚取比别人多的时间,而是赚取时间的“价值”。网上有一个段子:“有的人能活到70岁,但有的人20岁就死了,只是70岁才埋葬。”说的就这个意思。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还是只有一年工作经验重复用了十年呢?既然时间可以赚,我们又经常抱怨时间不够用,那我们该如何赚取更多的时间呢?作者提出,赚取时间有两个维度:第一,单位时间里做事的数量;第二,单位时间里做事的类型。

我们先来看一下“单位时间里做事的数量”,意思就是在事情类型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越多,我们就可以说他赚取的时间越多,因为其它人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与他等同的人生经历。简单来说的就是指做事的效率,同样一份报告,别人需要用三天,而你只需用一天,你就比别人赚了两天的时间,而赚出来的时间,你可以用来休闲,获得快乐,也可以用了做其它事情,获得收益。我觉得很多年轻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认为上班反正都是每个月拿固定工资,做那么快干嘛?是的,工资并没有变化,但做事有效率并不是用来决定你现在的工资,而是决定你未来的工资。做事拖拉也许不会立刻、马上给你带来损失,但长期下去,会形成习惯,等你再来想改变时,已经为时已晚了。

我们再来说说第二个赚时间的维度“单位时间里做事的类型”,意思是在做事的有效时间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的类型差别越大,我们就可以说他赚取的时间也越多,因为他的人经历更加的丰富,虽然丰富不代表成就更大。这就是我们刚才说一年的经验,重复做了十年。不求改变,不求突破,不求创新,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过往做的事情,天天、月月、年年重复,慢慢的,他们也就失去了社会竞争力了。这给很多挤破头报考公务员,希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与收入的人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到了某一天,当他们觉得体制内的收入实在满足不了他们,想跳出体制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这是一件可悲又可怜的事情。

五、重新认识关系

这一章估计是整本书中争议性最大的一章,因为作者在讲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亲戚间的关系等的时候,把这些关系理解为“利益的双方”的理性因素,而不是感情、伦理这些感性因素,这如果换作以前,简直就是犯天下之大不韪。虽然我也有部分不认同,但非常佩服作者的大胆和独到见解。

本章最令我大跌眼镜的观点是“恋爱和婚姻,是基于利益的模糊博弈”,作者认为“婚姻是把恋爱中的山盟海誓兑现成对彼此的责任与义务,从而似乎人性得到了升华,其实这一点必要也没有,将一件事进行主观的情感拔高就容易偏离事情的本来面目。”书中提到的婚姻的双方只是“合作关系”,“爱”是我们无意识状态下对最大化自身利益的一种选择,而走入婚姻则是众多相关利益互相博弈后的决定。说实话,我很想反驳作者这个观点,但真的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点,可能抛开所有社会舆论压力、道德绑架、责任束缚的情况下,我内心深处也觉得作者说得太TM对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看待恋爱和婚姻的话,估计分手成仇人这种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既然婚姻是“合作关系”,那如何才能让合作持续下去呢?书中作者也给出了解决方法,就是要这段关系中,让对方有一些危机感,让对方有小小的忌惮。也就是说,将婚姻这个状态置于非绝对的安全的境地,让双方都能认识到,如果不努力增加自己在社会属性上的吸引力,合作就会随时都有破裂的可能。

这可能跟很多人过往的认知不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维持婚姻最好的方法就是绝对的忠诚,或者是偶尔制造一些小浪漫来增加“新鲜感”等等。但作者认为那些都只是“形式上的安全感”,只有通过社会吸引力才能稳固婚姻的“实质安全感”,具体的论证过程这里就不多说了,书中自有详细的论述,大家可以自己去品味一番。但不管作者说的观点是对还是错,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在一段恋爱或婚姻当中,是不是真的“当局者迷”,以致我们的行为与原先在一起初衷背道而驰,也许只有跳出来重新看待这段关系,才能更好的经营。

六、重新认识人生

这一章可以说整本书的精华,如果说一本书的20%内容包含了80%的价值,这一章就是那20%。但是如果你没有看过前五章,直接跳来看这一章,你可能会看得很费解,甚至可能会发现有很多地方逻辑不通,因为这一章的前提是建立在前五章基础下的,是贯穿整本书脉络的一个升华。

在本章“格局,决定你的世界”中,作者比较接地气的解析了何为格局,虽简明易懂,但相对于其它书籍来说,略显浅薄。知道格局的概念有什么用呢?没什么用,因为格局是需要“信念”支撑和“结果”认证的,例如一个人提出一个想法,身边100人都不支持这个想法,那你说他是格局比这100人都高,所以别人看不懂;还是说他比这100人格局低,所以提出的想法别人不以为意呢?我想关键是看这个人有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念”把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结果”了,就像世界上那些曾经被人取笑,但最终成名“天才”,如果不是他们近乎着魔一般的坚持己见,也不会成就那样的千古名声。所以我个人觉得格局固然重要,但前提的信念更重要。天才何其多,但往往就是因为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最终沦落碌碌大众。

总结:本书把很多客观的现象都归因为主观的意愿,在这一点上我个人是比较认同的,并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所谓的运气、人脉、收益、社交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自己”这一个“因”而产生,你怎么看待世间的人事物,就会产生怎样的“果”,认知决定行动,而行动决定结果,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就得先摒弃所有没必要的干扰。但就如我之前所说的,本书最多只能叫《观点突围》,上升到认知未免有点牵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0/3237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