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去闯》读后感3000字
《不如去闯》李柘远
读完这本书,被触及最深的地方是作者的思维方式和韧劲。
在初中时被有关耶鲁的信息吸引,确定了要去耶鲁读书的目标,制定了自己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并在计划过程中严格自律,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当知道自己被当做反面典型,面对老师和同学的不友好行为,选择了理解和宽容,以哥白尼勉励自己,告诉自己必须加倍相信自己。成功步入耶鲁之后,忘却光环回归零点,学习活动两不误,去东瀛学日语,去印度贫民窟普及安全性知识。入职高盛,主动争取机会,冲出舒适区,挑战自己。最后离职、创业、进入哈佛继续深造。在整个的历程中,作者对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着清醒的认识,每个行动其实都是围绕核心目标在进行,在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如何进行也十分明确,并配以坚韧的毅力。
善于创造机会。想要参加模联却发现只能学校集体报名,而自己学校不在邀请之列,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自己主动了解好信息,向校长提出让学校参加的建议,成功获得参赛机会时,组建了自己学校第一个模联社团,并在参赛中获得好成绩。在高盛工作时,因为特别想参与万洲IPO项目,恰好碰到万洲项目集团董事的求助邮件时,毫不迟疑主动自荐,说明自己不会耽误手头工作,希望参加,并成功得到上司允许。他一直在主动搜寻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不轻易放弃,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
敢于逆行。当所有人将高考作为唯一目标时,他放弃了没有悬念的保送名牌大学的机会,选择了结果未卜的美国高考,一人独行。在申请材料时,他没有选择大多数人采用的方法,而是选择了贴近耶鲁校训的暖心普通的故事。逆行需要勇气,需要底气,也需要有承担后果的承受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申请耶鲁提前批的时候,广泛搜集信息,并进行横向与纵向分析,确定自己通过的可能性大小;在耶鲁面试时,尽管时间紧迫,仍然广泛搜集信息,选择核心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准备,在这里还体现了他的善于取舍;为毕业入职高盛,大三便进入高盛实习,入职面试前,详细了解高盛的全面信息,准备十分详细。提前做好准备,对于事情进行充分的了解,详细地进行可行性分析,所以往往能取得成功。
优秀的人身上必然有超于常人之处,所有的行为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还是很疑惑,为什么即使是同龄人,成熟度有很大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关于成熟,一方面有生理原因,确实在时间上会有差距,这个不是人为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另一方面跟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关系,但是生活经历并不是充要条件,顶多是个充分条件。再者,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后天性格也好、观念也好影响是深远的,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的问题,但也存在个例,家庭教育并不是多么好的家庭也走出了优秀的孩子。
这本书带给自己的影响,应该首先是思维方式,其次是精神上的勉励。自己一些想法被家长认为是叛逆,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按照他们觉得好的路去走,而确实也做了很多的妥协,妥协的结果就是觉得丧失了很多自己的东西。慢慢地,来自家里的反对不再有那么大,不管从时间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放弃了一些,走出了一步,所有选择都是自己做的,不管出现什么后果,无论好坏,都要自己去承担亦无怨言。未来几年,也许注定坎坷,就像钱理群老师所言“潜心十年”,还需定心,踏实前行。
摘抄
这是一个人的战役,我不想也不应该过早与任何人讨论心中的目标。
通向理想的路几乎没有过坦途,而荆棘丛生的旅途往往能加速一个人的成熟。
一个人心中的目标,真的会激出他破釜沉舟的魄力,真的可以让他视一切苦痛为无物。
我坚信长痛不如短痛,越是把战线拉长,越是出不了成绩。
取得阶段性胜利固然可贺,但绝不能沾沾自喜、在一时的小成功里做春秋大梦。越是走过了前进路上的一步,越是应该顺势快马加鞭,咬牙往前冲。我确实走在了拼搏的加速道上。
温暖别人其实也是在温暖自己。这是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不二信条。
【小感:希望不论之后会有何种经历,自己亦能坚持。也许会经历黑暗,但自己能向着阳光前行。】
当我在另辟的蹊径上孤独地走着,当曾经无话不谈的同伴们在更有光亮的那条大路上挥着手离我远去时,我必须加倍相信自己。
成功,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而是为了不违本心,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奋斗和生活。
【小感:生活中不缺乏比较的存在,无论自己亦或他人。每个人亦难免成为被品头论足的对象,当置身于这些口水中时,很难会不受这些外在的影响。对于比较,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比较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继而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提升,而不是通过比较证明谁比谁更厉害,当有不断学习意识的时候,一切就都在变化中,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每个人的成功也并不是通过比较证明的。成功是对自己而言,当自己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的时候,就是成功的,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筋疲力竭,当竭力向别人证明些什么的时候,内心其实是自卑的。】
中学几年里,我一次次作为自己的哥伦布,发现了一块块“新大陆”。每一回尝试,都源于内心对更广阔世界的追求与渴望。
【小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的也正是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就像有一股力量在不断推着你往前走,因为知道自己目前还缺失很多,还需要一段潜心学习的日子。】
相信自己,勤于追求。不局限于做到从1到N,而是要用探索的目光寻求从0到1的开拓。
当书不再只是读着过瘾和好玩,而是把书读薄、再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一篇论文时,你会发现自己和作者离得特别近,和书里描绘的世界离得特别近。
他教给我的,远比我教给他的要深刻:对热爱之事的最纯粹的尊重与专注,一种匠心精神的体现。
大学时代的旅行,应该野一点、激进一点、独特一点、脱俗一点,绕过妇孺皆知的景区,去一些有了家庭和事业之后可能再也到不了的地方。
对我而言,旅途中最重要的事不是享受美景与美食,而是通过和当地人相遇、交流、碰撞,发现买门票逛景点式的旅行压根触及不到的地方和事物。这样的旅行往往能带来更多的不可思议,所以更好玩,更。
【小感:非热门景区未必不如热门景区。更想做得其实不是旅行本身,为了旅行去旅行,觉得其实并没有意义,旅行更多的是追寻一种文化的遗留痕迹,去发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体会一种不同的风格,而不是到了某地拍个照片,走马观花的看一遍,证明自己来过。当然这种也并不是一点o可取之处没有,如果纯粹是为了给自己生活添加点调料,这样足矣。只不过各人想法不一,也没有必要,给旅行一个严格的定义。】
这么说可能很“功利‘,但这个世界经常是现实而功利的,你可以清高地怒骂,但在奋斗伊始,你也许只能选择接受。当你还年轻。还一无所有时,唯有尽己所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和闪光点。
通过深度学习所提高的各种能力:阅读力,写作力,分析力,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能力综合在一起,就加强了一个人的自学力。
因为,我从高盛离职的决定没有受任何人影响,更不是任何难言之隐所致的无奈之举。其实,从进入高盛的第一天起,我就做好了两三年后离开的准备。
当想让自己变得更棒的意念很强烈时,疲劳感自然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与什么疏远,都不能与书疏远。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更应逆着社会大环境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摒弃那些快餐式的文化消遣物,让自己的身心都回到安静的地方,捧起一本书,一页一页读起来。对朋友圈里疯转的八卦文了如指掌头头是道,不是牛X,而是俗和肤浅。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0/3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