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门口的野蛮人2:KKR与资本暴利崛起》读后感_1300字

《门口的野蛮人2:KKR与资本暴利崛起》读后感1300字

《门口的野蛮人2:KKR与资本暴利崛起》,20万字,阅读时长19.5小时

本书脉络主要围绕1976年KKR成立前后,及其到1990前后时期的发展历程。

柯尔伯格是KKR三个核心合伙人中导师级的人物。不过这个团队,其实是在贝尔斯登这个大平台下,无法自由施展想自己做的事情,于是开始“干私活”,引发与贝尔斯登的矛盾,直接导致了三人团队的离开,以及最终有了1976年KKR的设立。

80年代时,导师渐老,昔日的学生已经成少壮派,并最终与导师决裂。后者离场。克拉维斯的核心地位最终确立。

当然,围绕以上基本脉络,本书通过介绍KKR的发展史,逐步展开,全面介绍和还原了美国上个世纪后期杠杆收购这一行业波澜壮阔的巨制场景,包括杠杆收购在美国的崛起、收购后对企业投后管理的手段及利弊影响、金融市场信贷紧缩后对杠杆收购行业的打击,等。

因此,本书给我们的,远非仅限于KKR公司演变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

一、杠杆收购在70年代末80年代期间的崛起,得益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大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但是,当金融市场迈入90年代信贷紧缩后,美国经济进入周期波动,杠杆收购行业很快为社会所诟病,发展到困境重重,风光不再的局面。

二、从对被收购企业治理这个角度来看,杠杆收购行为成立的合理逻辑,在于合法使用债务利息和折旧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大幅削减企业不必要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裁撤低盈利部门并分拆出售转让,这四板斧的存在,确保了杠杆收购这一商业模式的存在。而上述有至少两点,正是绝大多数稳定发展企业,往往都会陆续出现且不易改变的臃肿、低效,而这些又很难指望通过企业内生意识和力量来发现和纠正。

三、杠杆收购行为方式的激进,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道德上、政治上的负面影响,是导致90年代走下坡路的一个舆论背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甚至分拆出售,首当其冲影响到的是大部分普通工作者。大钱被金融机构赚走了,社会负担和社会成本却提高了,杠杆收购行业越来越成为各阶层的诟病对象。

四、调动被收购企业核心人员,并将其绑定到共同的利益和财富战车上,这是激进的杠杆收购方式能有效运行的内部因素。或者说,杠杆收购后对企业的治理,是通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股东和经理利益不一致问题,通过调动企业内部骨干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的效率提升。

五、反观当下国内国际市场的收购行为,与本书介绍那段历史的惊心动魄相比,感觉有几点粗浅但未必全面的区别:

一是在股权收购、股权投资行业,通过实际控制并深入改变投资对象经营行为的情况相对较少了。绝大多数还是作为以退出为目的的财务性投资,行业行为方式上没有那么激进和“野蛮”了。

另外就是杠杆工具的运用。无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投资机构主要是通过募集管理委托人的资产,更多的是资产管理属性,广泛使用杠杆,并且如书中那个年代的高倍数杠杆的情况比较少。

美中不足的是,本书只讲到了90年代的KKR,作为目前还活跃在股权投资领域的知名机构,这之后的故事怎样了呢?现在的克拉维斯也得六七十了吧,在干啥,诸多的好奇。如有人能推荐有介绍KKR后期历史的书籍名称,将不胜感激。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0/3246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