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卓别林自传:喜剧人生》读后感_1600字

《卓别林自传:喜剧人生》读后感1600字

世界就像个巨大的马戏团,它让你兴奋,却让我惶恐。——查理·卓别林。

哲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看过很多人物传记,我在想是不是伟大的艺术家们的童年总是充满不幸,为了生活,忍受贫穷和饥饿,四处奔波。或许身体上的痛苦可以通过食物的满足来补偿,但是这种充满苦难的童年带来的伤害却会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让人夜不能寐。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可能由于此,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对生活有了更细致入微的观察,创作的灵感源源而来。

人们都向往幸福的生活,但是苦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面对苦难,总有些人凭借顽强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天赋异禀的才华, 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让其成为书写传奇的篇章。贫穷带来窘困的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作为财富,他们将它展现在留给世人的伟大作品里。

古人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抵如此。

全书看完,给人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都没有写的很深入,总是点到为止。其中缘由需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确实耐人寻味。不过传记所述对于想要大概了解卓别林生平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全书基本以电影拍摄的时间为主线来推动,所以想要更多了解卓别林的人生,需要大家对他的电影足够熟悉并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对卓别林最早的记忆应该是CCTV–12音乐频道经常放他的默片。那时还小,对电影没什么认知,但总是能乖乖坐在电视前把他看完。

至于坚持看完的原因,大部分人可能是由于觉得好笑。当然,这是它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原因。但卓别林在书里似乎给了更深层次的答案,“你不懂得一国的语言,反而更容易理解它的艺术,因为你会用最朴实的感觉去接纳一切。”是的,伟人有国界,伟大的作品没有国界,它是全人类共同的瑰宝。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自己的思考。再看他的电影,《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流浪汉》《城市之光》《寻子遇仙记》《发薪日》等等。里面有太多经典的镜头,看到还是会开怀大笑,但是思考的东西却不仅仅只是情绪的释放了。

关于人生,卓别林说:“矛盾和痛苦基本上就是人生。”因此,在电影里他几乎都是不知不觉地以此为根据来插科打诨。怎样让几个角色招惹麻烦,然后再从麻烦中把他们解脱出来。这就是他编制笑剧的方法,他说很简单。可我们都知道,不漏痕迹的幽默有多难。

关于爱情,读完传记你就会明白他真正可称为妻子的只有一个——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乌娜。她的到来使卓别林开始拥有一种从前不曾有过的安定感觉。查理·卓别林,银幕上的喜剧之王,生活中的浪子,他用一生的时间在消除贫穷带给他的心灵的阴影,“饥寒与穷困给人的羞辱,可能更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父母的过早离异,母亲的精神病发作,让卓别林天才的搞笑下面埋藏着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只能靠一部接一部的作品和一个又一个不同面孔的女人来消解。

在他真正悲伤无助的时候,只有乌娜能慰藉他的痛苦,而事实也是如此。从卓别林写给妻子乌娜的诗中也可以看到,他已经把她作为精神伴侣来倾诉了。

《致乌娜》

我的心就如同这张面庞

一半纯白,一半阴影

我可以选择让你看见,也可以选择坚持不让你看见

世界就像是个巨大的马戏团,它让你兴奋,却让我惶恐

因为我知道散场后永远是

温存有限,辛酸无限

在和乌娜结婚之后,他一改平日玩世不恭的作风,开始明白通往幸福的路其实很简单,人们只需要脚踏实地的生活,在精神上也开始体会到真正意味上的热爱生活。

最后说说自己看完觉得一个有趣的地方作为结束吧。

当卓别林的名字在全世界变得家喻户晓时,曾经对他视若罔闻的政客们蜂拥而至,每天的宾客盈门总是让他感到厌倦和无奈,这也是他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在瑞士安静的度过余生。

他反对战争和歧视,宣称自己是世界公民。有一次,他和爱森斯坦(一个导演)谈到了共产主义。他问:“那些无产者接受了教育之后,在智力方面他们比得上那些世代有文化的贵族吗?”

爱森斯坦说:“群众一旦接受了教育,他们的智力就会变成一片富饶的新土壤。”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0/3256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