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隋唐演义》读后感_1400字

《隋唐演义》读后感1400字

此处小讲一下李世民的帝王之术:
《旧唐书》列传第十七记载:李勣,曹州离狐人也。隋末徙居滑州之卫南。本姓徐氏,名世勣,永徽中,以犯太宗讳,单名勣焉。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与其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
临终谓弼曰:"我自量必死,欲与汝一别耳。恐汝悲哭,诳言似差,可未须啼泣,听我约束。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苦作得门户,亦望垂裕后昆,并遭痴儿破家荡尽。我有如许豚犬,将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伦、交游非类,急即打杀,然后奏知。又见人多埋金玉,亦不须尔。惟以布装露车,载我棺柩,棺中敛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见先帝。明器惟作马五六匹,下帐用幔布为顶,白纱为裙,其中著十个木人,示依古礼刍灵之义,此外一物不用。姬媪已下,有儿女而愿住自养者,听之;余并放出。事毕,汝即移入我堂,抚恤小弱。违我言者,同于戮尸。"此后略不复语,弼等遵行遗言。
上面是李勣的临终遗言:对自己的生死看的很淡,却对子孙后代怀有一种极深的忧虑,他担心自己的子孙不能处理好与皇家的关系,担心整个家族会毁于不肖子孙之手。因此,他才在遗言中要求,凡子孙中有“操行不伦、交游非类”的,立即家法处死,决不能因一人而连累全家。
后,其孙徐敬业不幸被言中。
李勣忧虑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个戎马一生、出将入相的老人,生前料事精准,后事也算的明白。他的充满玄机的临终遗言可谓有的放矢,其来有自:
首先,对于帝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弄权术,李勣已然领教多次!他17岁就闯荡江湖。仕唐之前,先后在瓦岗枭雄翟让、李密手下做事。由于李勣是翟让旧部,李密对他不很信任,在李密火并翟让的鸿门宴上,差点被稀里糊涂地杀掉。李密主政后,李勣即遭排挤:
“出镇黎阳,虽名委任,实亦疏之。”---《新唐书》
此后,李勣几经辗转,又先后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效力。其一生饱经战乱、戎马沙场、几乎经历了隋末唐初的所有大事件。这种极为丰富的阅历,令李勣对上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弄权术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临死前,将没有任何过错的李勣贬为叠州都督,并对太子李治加以嘱咐,称李“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面对李世民突如其来的试探,精明的李勣马上就体会了老皇帝的用意,他不但没有任何怨言和牢骚,而且接到命令之后,连家都没有回,第一时间就奔赴远在青海的叠州。
李世民的帝王权术确是登峰造极。贞观晚年,李世民赖以称帝的凌烟阁功臣大多退出了历史舞台,唯李勣正任兵部尚书,堪称帝国军事领域的万里长城。然而,对于这个军事奇才,李世民在内心深处并不那么放心。出身草莽、参加过瓦岗军,在玄武门兵变的紧要关头拒绝过自己的极力拉拢,毕竟没有得到儿子李治的些许恩惠,真不知李治是否驾驭得了。
凭你功高盖世,凭你毫无过错,只要对儿子有利,没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甚至滥杀无辜也在所不惜!可怜当时李勣已55岁,从他24岁投唐算起,已为李唐王朝已经尽了31年的犬马之劳……
史学家范祖禹说:“太宗以李世勣何如人哉!以为愚也,则不可以托孤幼,而寄天下矣;以为贤也,当任而勿疑,何乃忧后嗣之不能怀服,先黜之而后用之耶。是以犬马畜之也,夫欲夺其心,而折之以威;欲得其力,而怀之以恩,此汉祖所以驭黥彭之徒,徂诈之术也。”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341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