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1100字
《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妮 12.5w
Linger 2019.01.04.001.048
对日复一日的生活感到厌倦疲乏,对亲友同事关系面具般的阿谀奉承亦,时而又冷漠疏离置之不理。对喜爱的人、事、物病态的占有欲,以及对失去的恐惧。做决定时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交谈时又夸夸其谈大肆调侃,时而像个卖场的小丑时而像个受惊的乞丐……
寂静的午夜,独处一隅的你是否会怀疑这样的我是不是个人疯子?大概你我都是生活里的“患者”,只是少了精神医生的确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冲突,但是,神经症的冲突却有着不同的性质。它基于我们对待别人的相互矛盾的基本态度而存在。这些态度与我们从小成长于其间的环境有关。是一种呈现病态的状态。
我们也许会在每一句话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大概区别就是如何界定正常与否的标准。因为“无助、敌意和孤独”而发展出一系列策略性的态度,其中最基本的是“亲近人”“对抗人”和“远离人”。这些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事实上只是面对无法解决的焦虑而采取的一种精致的代偿与逃避。
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所在。那些内心的彷徨失序、冲突挣扎可能无法为外人所见,却真实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过度热情却小心翼翼地亲近他人,下意识地与他人保持距离,用表面的强大掩饰内心的虚弱,用幻想的理想化形象取代真实的自己……这一切的背后可能是恐惧、不安全感、失望、讨厌自己等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原始的利己驱力和良知之间的对立是我们各种各样的冲突的根源。书本一一向我们展示未被解决的冲突对人们有什么影响,它们是如何导致焦虑、抑郁、优柔寡断、惰性、孤独等状态的。这些影响最终会有三种基本人格类型,即“亲近人”“对抗人”和“远离人”。而应对这三种行为“患者”自我调节的方式是“理想化意象”“外化”“虚假和谐的辅助方法”。当这些自我调节无法解决自身冲突时,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恐惧”“人格的丧失”“绝望”“施虐倾向”。
那么可有解决之法?卡伦给了明确的回答,当然是有的,书的最后一章给出了一种激进而艰难的方法:要解决冲突,必须改变人格中造成这些冲突的条件。虽然只是提纲的概括,但也给我们一种解决方案和继续分析方法的轮廓。
这是一本将人的内心世界描写得入木三分的精神分析著作,“一面读,一面分析和自省,有背脊发凉、醍醐灌顶的感觉”。基本上全文划线,而且不少专业术语,不过相较其他心理学书籍,已经是很通俗易懂的文章了。通过阅读,我们能更清晰地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观察自己、分析自己,从而尝试改变自己。一本自我深度剖析的独白书,推荐阅读。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