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8500字
《稀缺》
稀缺与压力不同,压力会增强记忆力,执行控制力提升的现象。而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很多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当事人,而在于稀缺。
如果你想要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要,而要提前积累。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
拥有的比需要的少,结果很简单:人们会变得不幸福。
稀缺不仅仅是实质上的约束,也是一种心态。当稀缺俘获了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我们所关注的事物,影响我们对选择的权衡,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并最终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带宽(bandwidth) 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在稀缺所引发的后果中,有一项尤为重要——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
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第1章 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稀缺,会迫使人做出选择。所有抽象的事物都会变得具体起来。(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
无论是有关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尽量将其利用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也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当我们为了紧急而重要的事务辛勤工作时,工作成效就会突飞猛进。我们称之为专注红利。
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 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在思考快与慢的两个节奏上,稀缺都会俘获大脑”。
管窥(tunneling) 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稀缺令人“专注”,也可以说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只能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管理手头的稀缺。
专注具有积极意义: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在做事时要看整体,不要进入管窥状态)。
大脑的一个基本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专注会抑制竞争意识。稀缺既能为人们带来收益(专注红利),也能让人们付出代价,而抑制机制就是这两者出现的根源。
当稀缺将我们的大脑俘获时,我们不会通过对得失利弊的谨慎思考来进行权衡。可见,我们用管窥的方式来应对稀缺,既有利,又有弊。
管窥负担
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成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令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第2章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就算我们想要试着做点别的事情,稀缺的“管子”还是会将我们的目光吸引进来。稀缺意味着在人生的另一个角度上,我们的注意力更少,投入于此的心思也更少。
干扰本身为时很短,但其影响却很大。你需要时间,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重新整理被打断的思路。
持续的关注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将我们吸入“管子”之内。正如外部噪声会干扰我们进行清晰而有序的思考一样,稀缺也会让我们产生内部干扰。
内源性思考(internal thought) 即便在大脑中重复一连串数字这种小事也会对人的总体认知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 当我们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就会将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产生忽略行为。
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
认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能力的一个核心特性就是流体智力。)
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执行控制力拥有多个层面,自我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拥有多个层面和丰富的细节。稀缺对以上两者都会产生影响。
稀缺会形成带宽负担,而这就意味着,稀缺不仅会降低流体智力,而且会降低自我控制力。
贫穷会成为心智的负担。就算没有实验人员去提醒稀缺的存在,贫穷状态也会削弱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
分心、爱忘事、缺乏冲动控制能力。这些效应的规模也体现了带宽负担对各类行为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甚至包括那些一般被归于“个性”或“才华”的耐心、忍耐力、关注力和奉献精神。
当我们想到所拥有的东西开始变少时,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热量,都会使自己专注于稀缺的实际含义。稀缺心态一旦出现,我们就必须应对心智资源更加紧缺的问题。
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第3章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用大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总是十分随意;而用小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便会变得小心翼翼,思索再三。(无论行李箱大小,都需要你去选择装入什么和放下什么。)
稀缺会改变我们花每一分钱、度过每一个小时、吃掉每一份食物的方式。稀缺会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行李箱:大行李箱总是装得随心所欲,还剩下不少空间;而小行李箱却总是装得十分谨慎,满满当当。
权衡式思维(trade-off thinking)它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权衡式思维是稀缺引发的固有结果。)
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余闲(slack) 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余闲可以将我们从做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
我们所谓的余闲不是刻意预留的空间,而是因为装箱时空间充裕而产生的“副产品”。
经济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边际效用递减,即你拥有的越多,对你而言,每一样额外增加的物品的价值就会越低。
稀缺不仅意味着人们没有失误的空间,也意味着人们更有可能会出现失误。稀缺不仅提高了失误的成本,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机会去犯下错误、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第4章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
虽然相对性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固有特征,但经验与专业技能还是能让我们摆脱这一限制。专业技能,也就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对认知形成改变。
需求的压力始终存在于穷人心中,挥之不去,从而造就了他们自身的内化尺度。穷人更贴近于理性的经济学理想,更接近于“经济人”。
节俭之人并不需要进行真正的权衡,他们与所有生活在资源充裕条件下的人一样,很难体会到1元钱的真正意义。
缺乏清晰价值观会导致可以预见的失误:同样的情况下,富人会犯错误,而穷人却能够避免。
识解(Construal) 在认知过程中,大脑会利用大量的环境线索去理解视觉数据。
感知颜色与感知距离一样,取决于背景环境。感知价值也是同理。身陷贫穷会让人比职业经济学家更懂经济学。
因为专注,所以拥有专业技能;因为专业,所以有了管窥之见;因为管窥,所以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后果。
第5章 借用与短视
借用(Borrowing) 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
明天的稀缺注定无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样俘获你的注意力。
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当面临稀缺状况时,我们的借用,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
“穷人”之所以更富成效,是因为他们拥有管窥心态。无论稀缺以什么形式呈现,都会导致借用。
现时偏见(present bias) 我们会将未来的利益作为代价,过高地估计即刻的利益。
穷人之所以会产生借用行为,是因为贫穷本身造成的。所以,我们不必在短视、财务知识缺乏等因素上寻找解释。掠夺成性的贷款商无疑在这类借贷上起了煽风点火的作用,但他们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想要借钱的强烈冲动与对滚雪球般高利率恶性循环式贷款的需求,是管窥心态的直接后果。
稀缺,尤其是管窥心态,会让你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比如整理办公室、做结肠镜检查、写遗嘱等,这些都是很容易为我们所忽略的事情。
将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务搁置,这种倾向不仅有关于时间,也有关于金钱。
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俘获我们的稀缺,就存在于当下,它所产生的管窥负担,令我们带着短视的眼光做人做事。
第6章 稀缺陷阱
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改变心态,才是人们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稀缺陷阱(scarcity trap) 就是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情况。
稀缺陷阱并不限于实物资源的短缺。它的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对稀缺进行放大的行为,就像复利一样,会使最初的稀缺变本加厉。
当有了管窥心态时,我们就只能局部地、暂时性地解决问题。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应拥有的更少。
制订计划很重要,但并不紧急,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
稀缺陷阱尤其会令人感到辛酸的就是,它会让人产生一种感觉:只要再多一点资源,就能摆脱欠下的所有债务,就能逃脱这个恶性循环。
落入债务陷阱这种现象的惯常解释:一种解释认为,小贩们宁愿借债也不愿意存钱,因为他们没有地方储存省下来的钱。另一种解释认为,小贩们缺乏长远的目光,他们之所以会陷入债务陷阱之中,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没有长远打算。第三种解释认为,小贩们理解不了复利的强大力量。
问题的核心在于余闲的缺乏。落回了稀缺陷阱之中,是因为在他的可利用资源中没有足够的余闲,也就使他无法平息自己所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如果他现有的余闲不足以应对大的突发事件,那他就会重新回到稀缺心态之中。
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都会威胁到生存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
稀缺并不仅仅是资源和寻常欲望之间的鸿沟。阶段性的稀缺会引发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最终会将我们拖回稀缺陷阱之中。小贩们的问题远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稀缺陷阱的种子也早在资源相对充裕的阶段就已经被种下了。
所有这些可能都会让人认为,在资源充裕阶段,我们会精打细算,充满远见卓识。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数十年的研究显示,在资源最为充裕的时期,而且特别是在这样的时期,我们尤其容易犯下拖延的毛病。
远离稀缺陷阱的威胁,需要的不是充裕的资源,而是足够充裕的资源。远离稀缺陷阱的威胁,需要拥有足够的余闲去应对这个世界中林林总总的突发事件,去应对我们给自己制造出来的诸多麻烦。
孤独者在理解他人情感方面更擅长,这正是他们得到的专注红利。而当利害关系增大时,他们就无法灵活地运用这方面的技能。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就很可能依然会记得在某些社交场合中,你特别希望一切进展得很顺利,但却在那一刻表现得十分笨拙。正是因为我们的恐惧,因为我们可能会预期到自己的发挥失常,才使事情的进展更富戏剧性。
过度的关注就会对最快速、最自然的肌肉协调产生干预。所以,运动员常常会因为注意力过度集中而发挥失常。
心理学家们在研究各类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表现与关注度或称“觉醒”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呈现为倒转的U型弧线——如果关注度过低,表现就会变弱;而若关注度过高,表现同样会被消弱。
对于人们之间的对话效果,同样存在一条倒转的U型弧线。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地与人对话,肯定会让你显得很无趣;太过专注地与人对话,又会让人觉得你特别黏人、特别不独立。
稀缺锁定注意力的这一关键特征,成了一种阻碍。节食者和孤独者面对稀缺时,内心充满了挣扎,因为稀缺会令他们专注于每一个小细节。
穷人会一直贫穷下去,而孤独者也注定会继续形单影只;繁忙之人永远会日理万机,而节食者的计划也总是会以失败告终。稀缺造就了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存。稀缺心态是环境造就的结果,更有可能通过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变。稀缺并非个人特质,而是自身创造的环境条件所引发的结果,而这些条件是可以进行管理的。我们越是深入了解稀缺在大脑中的发展历程,就越有可能找到办法去避免稀缺陷阱,或至少去减轻稀缺陷阱的影响程度。
第7章 穷人为什么穷
穷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更弱。他们的大脑中装满了稀缺,就没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事了。穷人不仅缺钱,更缺带宽。反过来,带宽负担会致使他们的智力下降。各种类型的稀缺都有着相同的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
对于那些具有自由裁定能力的人来说,稀缺陷阱会威胁到他们,但其程度是有限的。自由裁定能力的缺乏会导致一种极端形式的稀缺。
我们利用稀缺心理架起了一座共情之桥,即用一种稀缺形式的体验(比如时间)来与另一种形式的稀缺(比如金钱)体验相连。
贫困和无能之间的相互关联是:无能导致了贫困。贫困,也就是稀缺心态,是导致无能的原因。穷人不仅缺钱,也缺带宽。
良好的教养水平需要足够的带宽、复杂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当大脑中装满了稀缺时,就没有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事情了。因为我们的许多行为都依赖于带宽,不仅限于为人父母。举例来说,带宽负担过重会让人更容易忘事。
我们的工作成效之所以会降低,是因为我们的心智处理器正忙着处理其他需要被注意的事项。如此就形成了富有悲剧色彩的境况:最需要用劳动换取薪水的穷人,他们的生产力却承受着最为沉重的负担。负担过重的带宽,意味着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有所减弱。
我们很难劝服他们少抽烟、吃健康食品或采纳最新的农业技术。因为想要让某人吸收新信息,就必须让其拥有相关的工作记忆。
带宽负担也意味着用来进行自我控制的心智资源变得更少了。长时间挣扎在贫困(稀缺)之中,会进一步令自我控制力变得枯竭。如果你只能承担很少一点东西,那么就要去抵御更多事物的诱惑。就这样,你的自我控制力会一点点被用尽。
研究显示,如果每晚仅睡4~6个小时,这样持续两周时间后,工作表现就会受到影响——相当于连续两天晚上不睡觉。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危及带宽。
带宽负担也许是导致穷人缺乏技能的原因之一。任何形式的技能习得,无论是去学习社交技巧还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都需要带宽。如果穷人缺乏带宽,那么他们就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实用技能。
为了加深对贫困人群的了解,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会专注于自身的问题,会形成管窥心态,会犯错误;他们缺乏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带宽。
第8章 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
若想让限制手段影响人们的行为,就必须令其进入人们的“管子”视野之内。其中一种方法是,定期发送剩余月份的提醒。通过唤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可以试图将这个遥远的问题主动推入“管子”视野之中。另一种方法是,改变限制的结构。
为了让激励机制发生作用,人们必须在“管子”视野中看到它的存在。而大多数激励机制都有落在“管子”视野之外的危险,这就等于是无形而无效的。可见,我们需要对激励机制进行精心的设计。节约带宽能带来高额回报。
第9章 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
就算是那些深谋远虑的人,也常常会低估余闲的重要性。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力构建起余闲,是因为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
职业经理人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努力降低成本,提升认知能力。他们必须要与供应商进行艰苦的谈判,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以确定每笔支出是否必要。
余闲既是一种浪费,也能带来收益。采取精简措施时,我们很难将真正的浪费从有用的余闲中剔除出去。事实上,在融资并购风潮过后,许多公司都被逼到了破产边缘。但如果太过精简——削除了太多余闲,那么经理人就只能用按揭未来的手段来弥补当下的青黄不接。
救火型组织有几条共同特征:第一,这种组织“问题太多,时间不够”;第二,这种组织会解决紧迫问题,但对于非紧急事务,无论其重要性有多高,都会被搁置;第三,这种行为会导致层叠效应,致使要去完成的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简而言之,它们的时间都用在扑救最迫近的火灾上了,而四处又会不时地冒出新的火焰,因为没有人采取预防火灾的措施。
救火不仅仅会导致失误,而且还会导致完全可以被预见的失误类型: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会被人们所忽略。
余闲能降低我们进入救火陷阱的概率。而我们也知道,管窥心态会令人很容易忽略其他考虑因素。对组织而言,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对余闲进行明确的管理,确保余闲的存在。
组织“赘肉”一点一点地被削掉,随之一同被带走的,还有余闲。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很希望能拥有一位干将,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是能超脱于每日的管窥心态,确保组织拥有足够的余闲。他所关注的问题,不是今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而是明天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而这些突发事件又会如何影响紧张的工作计划。一定要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存在,能够保证专注于当下工作目标的人们,不会向未来的项目借用资源,并因此耗尽余闲,将组织拉入未来的带宽陷阱。
虽然稀缺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但我们依然需要专注于能量管理和带宽培养。增加工作时长、让员工更加卖命地干活和放弃度假机会等,都是管窥心态的表现。
让自己暂时换换脑子休息一下,却非常重要。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
第10章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稀缺会产生带宽负担,因此节约利用带宽是对稀缺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对稀缺,要在富足和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更重要的是,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
同样,我们也能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稀缺防御”。我们可以引入类似于减速带或助理这样的工具,利用我们对事情本身的洞察力,来构建出更为理想的成果。关键在于你所采用手段的内在逻辑,在于你是否真正理解了稀缺能帮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以及帮助我们管理长久以来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冲动而非提醒,也很容易将人带入“管子”视野之中。
当忽略问题存在时,改变行为的结果往往比直接与其对抗更有效。
只要有可能,就要将警醒型行为转变成一次性行动。若不想每次经过厨房都要保持警醒,以免去拿零食,不如在去超市购物时保持警醒,干脆不买零食。能为这些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事务找到一次性解决方案,它们就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相反,把存在问题的一次性行为转化为需要时刻保持警醒的行为也十分必要。偶尔,你也可能会想要将一次性行为转换为需要警醒意识的行为。偶尔确认一下之前所做出的一次性选择的合理性,也是十分明智的。
稀缺虽然会使你选择权宜之计,但同样也会提高你因这些权宜之计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利用带宽,就是要去分配我们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你以为保持灵活度是在帮自己,但却让自己产生了拖延和分心。
带宽变化时机的重要性,在于能让人们将计划与更为理想的带宽变化时机联系起来。当我们的带宽承受负担时,最简单的障碍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充满稀缺的世界中,漫长的截止日期就是酿造麻烦的问题所在。早期的资源充沛会变相鼓励人们浪费,而等到截止日期临近时,管窥心态和忽略行为又会出现。所以,将漫长的一次性截止日期改为渐进式的阶段性截止日期,有助于问题的改善。
缓冲机制的构建需要在资源充裕时进行。
结语 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自身的个人带宽会不断波动一样,社会带宽也存在着同样的波动规律。
带宽是一种核心资源,我们在为人父母、学习、强迫自己去健身、思考自身的人际关系时,都会用到。带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做出的选择。
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最后一刻的拼凑,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
过度的稀缺会导致人的非理性,从而进一步加剧这种稀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