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优秀症候群》读后感800字
算是知道了这个概念,但是本书写得不算明白晓畅,学术味儿太浓。
反正我从小到大都不觉得自己优秀,只有在考试考得很好的很短一段时间里,会觉得自己挺棒的。家里也很少给夸奖和鼓励,只有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说第一次考年级第一,才会被夸奖,但随即目标就变成了全市前多少名。反正路漫漫其修远兮,永远不会有个终点,即使取得了这个阶段的最好成绩,他们也会提醒我还有下个阶段的挑战在等着我。打击式鼓励,他们信奉的是这个。比如我考上了研究生,他们心里明明也很高兴,但是夸不了两句,就开始说,谁知道你以后工资能有几千块钱呢。我还没入学呢?我要如何证明?无奈。
除了在极少数领域我确实觉得自己还不错,比如说自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高于身边大多数同学,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笔,也不比大多数同学差。但除了这些,在其他几乎所有领域我都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那些一知半解的领域,比如还没入门的计量,比如经济研究,甚至在一些还没尝试过的领域,会觉得自己肯定不如别人。后果就是,不敢尝试新的东西。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告诉自己不要多想,去试就好了,能有什么严重后果呢?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优秀的退堂鼓鼓手。
如果做成了一件在别人眼里很厉害的事情,只要我自己没有从中收获成就感,那么我就会外在归因,认为是运气造成了我的成功。面对别人的夸奖,我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个骗子,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那么厉害,配不上人家的夸赞。
读完这本书,依然无法改变我的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我已经与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自卑斗争了多年,也算小有收获,但仍改不了自我怀疑的基调。或许,“谦虚使人进步”的自我暗示和外部观念灌输,使得我下意识地自我怀疑,由此也导致我的自我认知产生了重大偏差。我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到底到了哪种水平,于是只有低估才能有安全感。
这真的是,对自己到底有多优秀,或者有多挫,心里没一点儿13数。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