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后感1200字
曾多次被推荐读《曾国藩家书》,无奈读书如抽丝,到现在还未曾读到,这次借参加鉴书团活动开始阅读《曾国藩传》,算是对文正公的生平有个大概了解。
张宏杰版的《曾国藩传》不枯燥,也不流水账,读下来轻松有趣,不过末尾几章略有啰嗦之感。
自古伟人的诞生总惊天动地满是神话色彩,其幼时也多聪颖,三岁习文、五岁熟读诗词歌赋,和这些天才伟人比起来,曾国藩实在过于平庸。平庸到会觉得,哇,原来伟人也资质平庸,也有这么多性格缺陷啊。他祖辈都是农民、成长于陇亩之间。在传统时代,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还是期冀男丁能走上仕途光耀门楣的。曾国藩从小为了应试科举接受教育,父亲即老师,偏偏这位父亲又只是一位四十岁的老童生,教出来的曾国藩几次落第好容易才考入翰林院。在人才济济的翰林院曾国藩更显平庸,然勤能补拙,曾国藩立志修身,查找自身毛病、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加以自省改正,每日日记分为八栏,分别为“读书”“”“属文”“作字”“办公”“课子”“对客”“回信”,每日按格填写。他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聪明虽是天赋,但自律更加重要。
在翰林院文官时期的曾国藩因为道光皇帝的喜爱可以说平步青云,但咸丰继位后情况急转直下。咸丰帝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偏晚清最倒霉的几件事都被他给遇到了,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第二次战争,他摆出了雄才大略的姿态,却沉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策略,且过度依赖江南江北大营,国内形势愈发危急。曾国藩由文转武也是此时,丁忧期间咸丰下旨让其团练,曾国藩真的练出了纪律严明的湘军。因为曾国藩个性桀骜,在官场算是一股清流,老是不顺咸丰意,还屡屡得罪地方官员,所以湘军再厉害,曾国藩再有能力,咸丰始终不给实权,湘军只能勉强算个地方武装。绝望的曾国藩被咸丰借为父丁忧之名罢黜回到家乡沉寂两年,再次自省,又一次出山成为两广总督,一跃成为大清帝国最有权势之人。曾国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铲除了何桂清集团。
咸丰死后,慈禧和奕䜣重用曾国藩,这是他此生难得的顺境。无端文正公命途坎坷,攻破太平军的曾氏兄弟立刻成为朝廷眼中钉,只好自裁湘军赴任总督。对内他明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兴办洋务,重视人才,对外他尊重洋人,主张平等对待。他的一生确实浮浮沉沉,晚年天津教案又背了黑锅被贴了卖国软弱的标签,最终病逝。
书中人际交往也是描写重点,从到胡林翼到左宗棠、沈葆桢、李鸿章,有的是至交,有的反目,有的维持表面的和平。他们都对曾国藩的一生有重要影响。
看完文正公的一生不禁感叹时势造英雄,英雄却败给了时势,一生殚精竭虑仍不能填海补天。国家自然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救活的,它依然在走下坡路。但文正公的“韧”和“笨”却很值得学习,人要有恒,还要学习曾国藩式蠢笨、扎实的做事风格,凡事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言放弃,“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突然感觉很鸡汤是怎么回事)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