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康熙大帝(全集)》读后感_1200字

《康熙大帝(全集)》读后感1200字

几乎已经读了一个学期的书,多写一点吧就。一开始,受高中同学姬高玄烨的影响(既是非偶然同名,本人又崇拜康熙大帝并力推此书),所以在一大堆书里面选了这一本开始看。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态变化。当初看剧版《汉武大帝》时,大概是受媒体形式的局限,叙事时间上有跳跃,角色刻画上也有不连贯处,加之假期一集接一集的不断看,使以上两处更明显。同样的文韬武略,却在意犹未尽功犹未竟之时落幕(将近一年过去,如今记得的只是续续断断的事迹),并且留下来了一些这些千古一帝功名尘土被注定的沉重,在看《康熙大帝》之始,这种感觉格外强烈。所幸,自十回左右(妄以为)二月河渐入佳境,各色人物性格基本定调,开始扩充血肉条件形成——方是引人入胜之时。在叙述中,引用大量辞章典句(想到之前大家关于《芈月传》抄袭的讨论简要记一下自己的看法吧。知识产权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明明可以共享的,有人已经申请到了专利,尤其是学理研究成果之类。自己仅有经历让我并不能简单认同所谓一些“共识”,我也并没谁谁谁那么容易义愤填膺。抄袭本身不以抄袭为目的,而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大概不在于将微末情节拿去在浩瀚书海进行挑刺似的比对,这没什么意义。不久前做过一份问卷,调查的是本科生对于“道德消费”的理解。道德本身和群众好恶彼此反复利用,引诱读者忽视作品的出色框架,清晰脉络,以及背后拓展并且不突兀地展现出来的丰富史料,以及充满想象力地还原历史场景塑造人物性格……这是一宗罪。不过大家也各有所为,各取所需(大概也有些义愤填膺?)),描摹丰富人情文化(联想到《妖猫传》中,导演陈凯歌为塑造煌而再煌的盛唐气象工而再工),恰到好处的心理刻画,和每一章节最后都是意蕴丰满的收束(这大概很难得,传统古典小说很难具备的魅力,尽管《康熙》也不算,意思是这种章回体裁和文白夹杂的语言,真是令人兴味十足),还有对笔名“二月河”的天然好感,上文提及的“沉重”消失了。这让阅读体验好了太多。书籍最不能被替代之处之一想必就是它能让时间凝固,慢下来,好把故事讲到读者心里。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康熙自幼及长,每一个经历得以串联,形成的人生轨迹如同天海之接,流畅漫长,并且倏忽之间(大概看到“胤禛曰朕”时)就变得那么遥远。可能这也正是准备写这篇感想时,最初打出这样一句话——“……康熙完美得让人心头热泪,一时不知道该从何怀念起”——的主要原因。另外,出于个人情况,这本书,准确的说应该是这一套书,还有一个令我甚至于感谢的地方。第四册后,作者刻意回顾了前文所述的诸多人物,并在这些老人上大作抒情文章,这很能缓冲对书要看完了康熙要天崩了的伤感情绪,后几回紧张的争夺皇位之战又稀释了这伤感情绪,圆满结尾。圆满写完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389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