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2400字
花了三周时间,断断续续读完此书,百感交集。嘉靖皇帝及嘉靖时期都是一个充满着玄机的时代。嘉靖皇帝一意玄修,但是并不荒废朝政,不上朝但是对于大臣内廷外廷都把持的非常严明,嘉靖做了一个真正的皇帝该做的事即“绝对的皇权至上使臣子们充分知道了君父在上的威严。职责明确使臣子们恪尽职守,高处不胜寒使自己乾纲独断。二十几年不朝真正达到了君臣共治,安于本分真正是君君臣臣。”
在政治上嘉靖远离裕王,不急于立太子。完全是自古皇帝身边是非多,裕王太弱不仅是身体上也是智慧和能力上,过早的卷入朝廷的政治纷争很容易使其夭折,或者受到一些负面的打击从而一蹶不振产生厌恶心理,丧失为天子的英明神武。也是嘉靖有意的不让裕王过早的形成太明显的势力,从而于朝廷与大臣与嘉靖产生棱角分明的矛盾。但是裕王身边的几位老师徐阶高拱张居正已经够裕王来学习为君之道的了,这也是嘉靖安排裕王的提前试水。
国事家事天下事,都遵循着宇宙万物本来的规律在运转,嘉靖皇帝的御人之术,识人之明,都是按照其万物的共性来安排。这是嘉靖轻而易举就做到的,真正嘉靖所追求的就是他那个以修炼形式承载的宏愿。“大修于天神宇天法,辅之圣贤。中修于朝,君王之道,辅之君子。身修于世,养生净身之道。”他那是俗人理解的求长生,他只是为了活在真实里面活得明白罢了。
海瑞的出现并不是给晚年嘉靖的打击反而是一种天赐的希望。嘉靖是通晓天意的圣君,他看待生命的是直接看到天将其所成的本质。就是天要把他成就成什么样,他的天性和对应其使命是什么,这里的天性不是指认得脾气也不是后天学的知识的表现,是指天赋与他的本能及能力,就是上天要用你干什么必然的赋予你所对应的本性有其性了就是具备了这个本性的强大功能,能力。无往不利无所畏惧,唯天为大。
嘉靖虽天天不上朝,自然是看得明白,从海瑞开始做淳安知县他就知道了这个神器。但是上天不仅让嘉靖明白还要让大臣们都明白,所以海瑞干了一件为人臣子不敢干的事,但是嘉靖还没杀他。那就是在大明王朝极为轰动的《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书》具体意思就是指责嘉靖的种种不是及错误。据明史记载嘉靖只是把海瑞下狱了并没有杀他,并把海瑞的奏疏看了好几遍,颇有感慨的说“这倒是一忠臣啊”。嘉靖的态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都以为海瑞必死,但是直到嘉靖死他都没有杀海瑞。
上古时期黄帝在治理好国家和造福苍生之后,去向广成子求道。却还是问广成子治理国家造福万民的道,广成子不予以回答,皇帝反思后又拜访广成子,求教修身之道,广成子很高兴并告诉他,之后皇帝得正道乘龙归天。其实我认为嘉靖也是在追求这样大修于天的境界,但是这时候上天让海瑞的出现必然是要有所作为的,并且用骂嘉靖的方式让嘉靖的清醒的认识到这个天所要用的神器,那必然是要嘉靖妥善的安排好这个神器在嘉靖朝和即将来到的裕王新朝的过渡及任用问题,由此嘉靖也看到自己王朝历史即将结束的命运。不仅不能杀海瑞还必须安排好,这是一次来向天示诚也是嘉靖最后的考验。
嘉靖死后,海瑞虽然得以出狱但是也没有太被重用,尤其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实行中。张居正当然没有嘉靖的识人之明,他眼里的海瑞可能有点极端甚至有点人格缺陷,他是在用一个官场上的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海瑞,觉得海瑞这样的性情可能会树敌可能会被人抓住把柄等……张居正想的很多但是基点站错了,放眼来看从海瑞入仕无论是当县令还是当京官,得罪的无论是地方小吏还是权势熏天的严党还是唯我独尊的皇帝,结果没有人来杀他,没有什么明哲保身,但是就是化险为夷。怎比张居正一生为国小心翼翼却落得个家破人亡。海瑞压根就不是来当官的,他是真正来替天行道的来做大事的。
张居正虽然为国为民但是毕竟是没有在实干环境中历练过,游历于官场,自然带着政治家的复杂头脑了,入仕为官做到内阁讲的是以大局为重,细小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可以忽略的,但是海瑞却通过这些小东西把事情做得那是轰轰烈烈。所以说久居高位免不了讲究政治艺术和弄权心理。他们只是把他们的宏伟蓝图想当然的复述一遍就觉得理所应该了,海瑞是风卷残云不破不立把现实做出成就的人。
张居正如果重用海瑞大明王朝的未来张居正的未来可能不是这个结局了。神器得不到重用再好的国策也无法达到完美,结果反倒不是于国于民于己有利的事了,天之道必是用特别的人做特别的事。
嘉靖皇帝对海瑞有这样的说法:他是大明的一把神剑。在正史以及野史上,这是存在的。晚年的嘉靖皇帝被海瑞的天下第一疏给“骂”醒,毁道观,驱道士,正衣冠(即重新穿上龙袍),可惜为时已晚。此时的大明已经走上了下坡路,而此时的嘉靖皇帝也已经快要驾鹤西游。
嘉靖皇帝有说:“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流之,黄河亦流之。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此人(指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奏疏中劝朕只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岂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须治理,这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比方此人,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喻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朕知道,你一心想朕杀了你,然后你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史册里,写在人心里,却置朕一个杀清流的罪名!这样的清流便不得不杀!(但最终还是没杀,看来嘉靖帝也是心比较软的人)”
实际上这段话便是嘉靖皇帝执政的思想与智慧。无非用清流、贪官两派势力互相牵制,又用司礼监和内阁牵制,用帝王心术平衡,加上他个人智慧,皇权得以空前集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千秋王朝帝王梦,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致敬海瑞。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