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安娜·卡列尼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_1500字

《安娜·卡列尼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1500字

有人曾把托尔斯泰的作品比作一头大象,安静而笨拙,沉稳而有力。我想,这就是《安娜卡列宁娜》给我的感受。它并未用很多现代派技巧,也无意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只是选择了世间最普通平常的事——婚姻与家庭来讲述故事。然而,在叙述这些问题时,托尔斯泰却以旁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挖掘了全人类的灵魂。我想,这就是《安娜卡列宁娜》的伟大之处,也是他长盛不衰的秘密:在缓慢的生活之流中发现人类灵魂的伟大颤动,无论哪个时代的读者,都能从其中找到共鸣。

安娜,如果以世俗眼光来看,不过是一个出轨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必定和不忠联系在一起。然而,若我们以这样的常识性意见去阅读小说,就会错失种种探究人性丰富的可能性。事实上,安娜也好,列宁也好,都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好恶来褒贬,因为他们是一个个跳动着的灵魂。

尤记得安娜的出场,在众声喧哗中缓缓走入,如同一朵黑色玫瑰,刹那间仿若全世界都安静下来了,只剩下她与沃伦斯基的对视。在托翁笔下,安娜是一个完美的女人:美丽的容貌,良好的教育,得体的举止,和谐的家庭。然而她却选择抛夫弃子,和沃伦斯基私奔同居,这在平常人看来不仅是难以理解的,而且是罪不可赦的。

但托尔斯泰并没有像普通小说家一样,把安娜的出轨批判得体无完肤,他选择了理解,选择了与安娜进行灵魂的对话。于是,当我们深入安娜内心,便会发现,安娜就是你我,就是托尔斯泰自己,就是人类灵魂中富有生气和的一面。正是她的生气和,使其他女人与她相比骤然间像一株枯萎的花朵,即使年轻漂亮如基蒂,也只能在安娜面前黯然失色,眼睁睁地看着沃伦斯基被她迷住。

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相爱,与其说是“情欲”在作祟,不如说这只是两个灵魂的激烈撞击。沃伦斯基身边不缺女人,而他之所以爱上安娜并为之付出巨大代价,就是因为安娜与众不同的生气与活力。那种活力并不是基蒂身上的青春与纯洁,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严肃态度,一种对人生真谛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沃伦斯基发现了安娜的独特魅力,而安娜的也被沃伦斯基召唤出来了。然而,安娜穷尽终身,也没有使那份有一个安身之处,没有找到生命最终的救赎。她抓住沃伦斯基,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却没想到再火热的情感也会有归于平淡的一天。而这种平淡,对于安娜来说,不啻于毁灭。安娜是一团火,燃烧就是她的存在方式,可当原料用完了,火也就熄灭了。她的自杀,就是那团火最后的明亮。当生命的活力再次被平庸所打败,除了死亡,还有什么路可走呢。因此,与其说安娜的死是由于上层社会的逼迫,不如说是她探索灵魂失败后必然的举动。

如果说,安娜是人类灵魂中躁动不安的一面,那么列文则是静穆与和谐的一面。列文也与安娜一样,一直在探索自己的灵魂。他心中也曾出现过难以抑制的烦闷,甚至起过自杀的念头。和基蒂结婚后,他也发现了生命的平庸与无意义。但列文最终在自然与神性中找回了内心的和谐,“是的,神性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表现之一,就是它通过启示向人们揭示善的法则”,有人说这是所谓的“托尔斯泰主义”,是消极对抗社会的方式。然而,我宁愿认为,这是托尔斯泰深思熟虑之后为人类灵魂找到的救赎之路。列文的宗教,不仅是某一个具体的教条或是教规,而是一种支撑着人们活下去的无形信仰。

我想,每一个人都是安娜和列文,我们心中有原始的,然而最终却是无可避免地将自己嫁给了机器般的自动生命。因此,《安娜卡列宁娜》探讨的,就绝不仅仅是婚姻问题,而是人类该如何找寻灵魂出路的问题,托尔斯泰为我们指出了列文的道路,那么我们自己呢?在这个“上帝死了”,金钱至上,神性退隐的时代,该如何找寻生命的意义呢?这大概是《安娜卡列宁娜》留给我们的空白,需要我们自己去填补。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397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