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Ⅱ(修订版)》读后感1600字
不得不承认在上个世纪末,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上的快速崛起,中国的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瞬间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同时产生了一起优秀甚至天才的企业人和企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为农民,也有学生,小商小贩,教授,退役军人,下海的政府公务员,由此可见中国从来不缺少商业人才,在这里尽可能的将他们罗列出来,如本书的开局姬长孔和他的秦池酒厂,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吴炳新的三株集团,牟其中的南德集团,王遂舟的亚细亚,唐万新的德隆系,吕梁的中科系,李经纬的健力宝,仰融的华晨集团,戴国芳的铁本集团,赵新先的三九集团,宋如华的托普系。在当年,他们中有的人和自己的企业的身上还挂着许许多多的荣誉或记录保持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有的企业创造的典范行规现在仍在为其他企业推崇效仿。
在那个企业发展井喷的年代 ,但是今天提到这些,对于他们和他们所创造的一系列的商业奇迹甚至毫无痕迹,我们显得是那样的陌生一无所知。本书中所提到的这么多的人和企业,创造了他们曾经不可一世的商业帝国,最终的结果毫无疑问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中的有的人啷当入狱,有的自杀,有的移民,有的重整旗鼓在其他的领域再造乾坤,有的甚至已经离世。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为波诡云谲的无疑就在商业社会中,他们的成功不得不说是自身的机遇和努力的结果,失败也不能因此而讳莫如深。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对企业家来说,失败则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这是一件让人遗憾、但不可耻的事情,失败往往伴随着伟大的创新和冒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燃烧在企业家内心的那股不甘平庸的勃勃野心,在一次次地颠覆着陈旧的秩序,掀起并发动了商业上的巨浪与革命。正如作者所称之为的“中国式失败”。
当今中国的商业界仍处于潜规则太多的时期。正如学者余秋雨对中国历史所观察的那样,“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我们至今缺少对一种简单而普适的商业逻辑的尊重,缺少对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的遵守,缺少对符合人性的商业道德的敬畏。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中国企业的神话或悲剧难以避免地蒙上了一层莫名的灰色。
“但凡拿我们的生命去赌的,一定是最精彩的。”德隆的很多部属都对唐万新的这句名言念念不忘。正如最能折射出他性格的是新疆那诺大的办公室里“唯我独尊”的那副字。
在过去20多年的中国商业界,众多草根起家的企业家似乎从来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成长的机会,但同样也纵容出一代不知节制的财富群体,从而造成他们注重利益而不计后果,得理处决不轻易饶人,勇于倾家一博而不肯稍留后路。“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隐含在这些成语中的血腥与决然构成了这代人共同的生命基因。经济学家赵晓在评论德隆事件时说:“德隆倒下,是德隆的悲哀,也是渴求极速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的集体悲哀。”
商业是一场总是可以被量化的智力游戏,商业是一场与自己的欲望进行搏斗的精神游戏,但归根到底,商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所有的天意或宿命,其实都是企业家性格的投射。
近10多年来,中国商界风云诡谲,每隔一两年便有一些庞大而知名的企业轰然倒地。在《大败局》的众多案例中,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企业家缺乏现实的控制感和控制艺术大概是最为致命的弱项——仰融无法控制华晨、唐万新无法控制德隆、顾雏军无法控制科龙、宋如华无法控制托普、李经纬和赵新先无法控制他们一手创办的健力宝和三九,等等,一切悲剧都潜伏着惊人一致的逻辑。
在多年的企业调研和案例研究中,我深深知道,所有的商业故事其实都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任何一个商业故事都有可能出现多种结局,而最终实际出现的那个则往往充满了种种偶然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