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哲学片断》读后感_2800字

《哲学片断》读后感2800字

克尔凯郭尔本书中论述苏格拉底的思想时说:

“一个人不可能追寻他所知的,同样也不可能追寻他所不知的。他不能追寻他所知的,既然他已经知道了;他亦不能追寻他所不知的,因为他甚至不知道他应该去追寻什么。”

这就仿佛宇宙,一切本已存在,人类其实什么也发明不了,至多只能发现一从未发现的些东西。而人类以宇宙已有的元素为基础,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所创造的东西也仅仅只是一种基于对于旧有元素的新组合新发现而已。人类不能发明任何新元素,因为一切元素本已存在。人类亦不能发现任何未知的新元素,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发明什么元素。

作者又说:

“借助于这样一种思路,苏格拉底想通了这个难题,即:所有的学习和追问都只不过是回忆,因此,无知者只需被提醒,以便依靠他自己回忆起他曾知道的。如此一来,真理并不是被带到他身内,而是本来就在他身内。”

这里的“回忆”,未妨看做上段中描述过的对于宇宙元素的“发现”。不能发明,因为一切东西本已存在。由此,人的对于一切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都仅仅只是一种对于已有事物的“回忆”式的发现。人们在山中挖出矿石,提炼出金属,金属本已存在,人所做的只是对于矿石和金属的一种“回忆”和发现。

作者继续说:

“苏格拉底继续发展了这个思想,结果那种希腊式的情致在此得到了浓缩,因为这思想成为灵魂不朽的一个证据,请注意这是向后倒退的;或者成为灵魂在先存在的一个证据。”

“灵魂不朽”,我对于克尔凯郭尔的这段论述所以尤其感兴趣的原因正在于此。

按照这个逻辑,灵魂先于肉体存在。肉体消失后,灵魂依然存在。因为灵魂是本已存在的元素,比如矿石中的金属。肉体是后来的发现,比如是矿石。金属在被人们发现提炼使用后,铸造成工具,但工具最终会朽坏,朽坏的只是工具,金属元素则仍然存在,消解于矿上土石之中。等待下一次的被“回忆”,即被发现和重新被提炼。在这里,金属工具好比肉体,金属元素好比灵魂。工具可坏,元素永存。用今天物理学的理论描述,是能量守恒运动的结果。

在后文中,作者还有一段关于“神”的论述:

“神向学生显现自身,接受学生的膜拜,让他因此而忘记自身。”

人的不朽灵魂在某种意义上即是一个小型的“神”。所谓“神”的显现和“接受学生的膜拜”,甚而“学生”因此“忘记自身”,乃取决于小“神”面对大“神”而被其巨大淹没故。一个的灵魂(小神)比方一粒最小单位的金属元素,上帝(大神)比方全部的金属元素,它包含了全部的金属元素,因此一粒金属元素在面对全部的元素“显现”时,“忘记自身”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个人的灵魂是一个渺小的灵魂,而神的灵魂无边无际包含了所有灵魂。一滴雨水在落入大海时,在面对巨大的“显现”的海洋,它是必然会因为融入而“忘记自身”的。

到此为止,这个关于知与灵魂不朽的论述造成了以下结果:

一、人的无知是宿命和不可解的,因为他只能“回忆”和发现。而仅仅“回忆”和发现,令一只渺小的蚂蚁终其一生也不足以“回忆”完全部地球,发现完全部世界,而地球之外尚有无限的宇宙,世界之外更有无限世界。在已有的无限知面前,人无力也不能创造任何额外的知。

二、人的灵魂是不朽的,但与肉体的关系极其有限,并且非常短暂。神的灵魂是不朽的,并且包含了所有的灵魂。

三、人对于无限知识的崇拜和对于无限神(无限灵魂)的崇拜是一致的。换言之,知识和神也是一致的,知识即神,或者说神及知识。在最高境界,无限的知与无限的神完全统一。

四、神是多种层次的,即无限知识,无限灵魂,无限物质,无限物质是神最低级的体现,即形而下者。

那么动物是否有灵魂呢?这就涉及到灵魂的构成问题。

按照克尔凯郭尔的逻辑路线继续发展,灵魂的构成程序是这样的:

首先要有承载无形灵魂的有形肉体,其次是要有能“回忆”知识的理性思维,最后才是能够“膜拜”和认识到最高的神。

当然,这个程序也完全符合克尔凯郭尔的“生存的诸境界”理论,即:审美的、伦理的和宗教的境界。审美的境界离不开有形的肉体,伦理的境界实际上即是理性的知识境界,最后是最高级的认识和“膜拜”神的宗教境界。

按照这个逻辑过程,动物只具备有限的肉体,但是不能“回忆”无限的知识和“膜拜”无限的神,因此动物是不具备灵魂的,世间万物只有人有灵魂,因为只有人具备所有的条件。

再进一步,动物和人在精神上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动物只有基于生存本能前提下的感性意识,人还有基于生存本能基础之上的理性意识。而理性是“回忆”知识的前提,能够“回忆”知识,进而生发基于感性和理性基础上的灵性,通过灵性人认识到自己的灵魂,通过自己的灵魂人认识到无限神的灵魂,进而“膜拜”神。

换言之,灵性是灵魂的基础。而灵性是感性加上理性以后形成的高级觉性。如果动物具备了思维的理性,加上自身的感性,就有可能获得灵性,进而认识到无限的神的灵性,也能“膜拜”神的灵魂。这大抵是各大文明中总有各种非人的妖物能够为患形成传说的原因。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把灵魂理解为灵性的高级状态。灵魂存在于灵性之中。比方灵性是海水,灵魂则是海水中的洁净干净的精致可饮用的海水,需要澄净和提炼才能获得。

如果灵性如水,而人人皆有灵性。但要由人性而至灵魂,则需要特别的途径才能达到。这就比方要让海水能喝,得通过工具提炼,或者笨办法反复蒸煮。水是这样,要从灵性而至灵魂,则也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别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不断“回忆”知识,由知识形成智慧而认识灵魂,最后“膜拜”神。二是通过别的已经“膜拜”过的灵魂的指引认识无限灵魂,“膜拜”神。由此,克尔凯郭尔的第三重“存在的宗教境界”得以成立。

最后是关于灵魂的形象问题,显然,按照如上逻辑,灵魂是不可能像人一样具有固定形象的。因为肉体虽然有短暂形象,但灵魂是无限的。顶多是灵魂像水,肉体比如一个人形的大气球,被灵魂的灵性之水充满,所以也短暂像人,一旦气球破裂人体死亡,灵性之水即回归灵活状态,存在于什么形状中就像什么形态。

这个灵性之水以及受其充注什么就暂时像什么的状态,倒是颇为符合佛教的因果轮回理论。灵性是无限的因也是无限的果,纵向的无限是时间,横向的无限是空间,在此之中也是无限的因果轮回现象。因缘际会万物存在轮回,方生方死,死死生生。万法皆空而因果不空。空者是无限的灵性之水,不空者是无限的灵性之魂。亦即神,亦即上帝,亦即佛祖。万物的存在最终都是为了要“回忆”于,“膜拜”于它,回归于他。当然你可以说它是空的,不存在,因为当你不能“回忆”它“膜拜”它时,它也就等于不存在。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诸境界”的理论绝非偶然,而是尤其深刻的感性以及理性相加而觉知于灵性的结果。当然,这本《哲学的片段》内容远不仅此,我只是对于其中的“灵魂不朽”的话题倍感兴趣,因此不免沉迷其中,故而有了这篇笔记而已。

2018-10-4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466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