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涵养句子
《宪问》,出自《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对诸侯、士大夫的评论,同时也阐述了孔子在德行、修身方面的见解主张。
在《宪问》一文里,孔子认为,仁是一个人最高精神境界的内在本质,那些达到仁爱之境的人,外在表现定会优秀。反之,最多只会表现为局部优秀。还认为,天命是不可抵御的,不以个人意志转移,所以要「知天命」。
本文选取《宪问》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古代经典有气质内涵的句子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诸侯国有道,应该做官得禄。
诸侯国无道,也去做官得禄,
这就是所谓的耻辱。
点评:「谷」本义是粮食的总称,引申为做官。学生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回答说:如果诸侯国无道,还在那里为官,就是耻辱。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诸侯国有道,言语就能正直,行为也能正直;
诸侯国无道,行为也能正直,但言语需谦顺。
点评:「危」本义是高,引申为正直。「孙」是通假字,通「逊」,谦逊、谦虚之意。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有德的人,一定有出彩的言论,
有出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
仁人一定能做到勇敢,
而勇敢的人不一定仁。
点评:孔子认为,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换言之,仁德与勇敢不是齐等关系。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君子中可能存在不仁之人,
而小人中一定不会有仁人。
点评:要想达到仁爱之境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孔子认为,即使是君子要想达到仁爱之境,也要时时注意努力。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困但却没怨恨,很难;
富贵但却不骄傲,容易。
点评:内心快乐与否,取决于是否懂得知足。懂得知足,即使身处贫困,也没有怨恨,感到快乐。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看见利益,就能想到道义;
遇见危难,就能献出生命。
与人有约,能够历久不忘;
这样就可以被称为完人了。
点评:「久要」即长久的约定。「成人」指人格完善的人。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晋文公诡诈,但不恪守正义;
齐桓公守正,但为人不诡诈。
点评:「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使晋国称霸中原长达一个多世纪,为赵国、魏国、韩国位列战国七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任命管仲为相,推行改革。然而,晚年昏庸,使齐国陷入内乱。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一个人若说起话来大言不惭,
那么,他要实行起来就难了。
点评:说话要问心无愧,要说到做到。而问心无愧,就是有善心。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人求学的目的是增进修养学识,
而现在人求学的目的是表现给人看。
点评:要想增进修养学识,必须努力求学。但是,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求学的目的不再是完善自己,而是为了表现自己,取悦于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而是要担心自己没有才华。
点评:有才有德的君子,做学问不是为了讨好别人。所以,即使没有获得名誉、地位,也能处之泰然。君子总是以宽恕之心待人,不渴求别人了解自己,也不会责备别人不了解自己。
【论语】白话文彩图精装图书 孔子论语全书图解祥析 全解译
¥39
购买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2/170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