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红楼梦(上)》读后感_900字

《红楼梦(上)》读后感900字

以下观点均来自整理台大教授欧丽娟的视频讲课里,”分享给大家。整理的这个笔记主要是围绕“作为一个读者,该怎样负责任地去解读红楼梦”,这些观点犀利而深邃,不仅仅对于红楼梦,对待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我想都应该用这样的态度。[强][强]

红楼梦里所传达的逻辑秩序和文化制度不应该用现代价值观去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怎样去解读红楼梦,读红楼就是自己与经典激荡召唤,解读红楼梦也是解读自己,发现一个从没有意识到的自己。读者与经典的角色一样重要,作为读者就要中肯乐观,不要捕风捉影,构成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任何情节都很重要,因为曹公不会浪费笔墨多写一个情节。英国批评家詹姆斯,“要说某些情节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样的行为很幼稚”,林黛玉葬花这个情节才充分表现自己?非也。单单研究其中一个情节,容易以偏概全,产生思想盲点,解读失去支点,造成任意解读。不要做一个粗糙的读者,对待任何情节都是一样重要,小说是有生命的有机整体,情节是连续不断的,如同手指里的细胞和脑袋里的脑细胞并无区别。读红楼梦思考人性的反正行,达到和作者一样的高度,读书不是为了印证在读这本书之前就有的认识和成见,要打破自我认识,避免极端,不沉溺于某一个细节,多反问林黛玉真的就只是这样吗?法国米兰昆德拉小说家(《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的作者)提到的哲学概念“非如此不可”。很多人在解读红楼梦时受曹雪芹的思维逻辑自觉价值观在引导,以此论断作品,认为曹雪芹喜欢林不喜欢薛,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觉得顺着曹公的思维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但是作者真的是用自己的价值观主导创作吗?难道就没有其他潜意识干扰创作?小说人物是有生命,甚至到后期会脱离创作者掌控,某个角度来说小说家会退为呈现生命的媒介,甚至自己都不能参透奥妙,复杂到自己都不能体会。罗兰巴特提到“作者已死”这个概念就是指这个意思,所以请不要追问曹在想什么。小说不是自白,不要以单一的绝对的价值观思维主导作品,创作小说的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不为自己的信念说话。不要做褒贬取舍,尊重每一个人物的生命,等价对待,滥用诠释权,是一个不够格的读者。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2/3541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