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1900字
这确实是一本让人开阔视野的书。未曾拜读前,我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书,可看入迷时发现自己有些狭隘了。这是一本“群体心理学”的伟大著作,但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学说。
书不长,就三百余页,但阐述着作者对群体的行为、特征等各方面都进行的较为深入的研究,通篇毫无重复赘言,有的只是有条不紊的分析和令人发醒的名言。本想做些笔记,却发现处处是重点,于是用问答的方式对此书进行梳理。
- 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指多人聚集在一起的团体,无论其过往,他们有其明确的目标,自觉的个性消失,“群体精神统一律”。这与社会稍许不同,社会囊括所有群体,但群体不一定是社会。群体是介于“社会”与“个人”之间的钮扣。
- 为什么有群体?
因为人类是弱小的,在大自然中很难生存,人类发展,联合抱团创建了社会。在社会的框架中,也有了群体。群体是与社会不同的,人们通过群体进行社会活动。
- 为什么群体总是无意识,情绪化?
因为将 人与人 之间“智商”“素质”的巨大差异相较,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差异并不大。在群体中共性大,占比大。所以群体整体更偏向情绪化的。(偏向情绪的宣泄,而不是理性的正确。)
- 为什么群体总是偏执蛮横?
因为群体的特性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团体,这注定群体只是一种简单的集体活动,不具备复杂的矛盾推理和思辨能力。(如果某“群体”能容纳多个观点或目标,此“群体”就不能称之为群体了) 。 出于群体的“本能”,群体会自己排除那些体制内不同声音,使其单一,这使得“群体”总是一根筋,容不得错误。
- 为什么群体容易接受暗示?
因为群体偏情绪化,理性思考能力弱。个体中对信息传递性强,处理信息能力弱。加上群体中低智商的个体易接受并传播假消息。除了以上,最主要的一点是群体的推理能力低下。(被狗咬了=狗全是坏的)的神奇逻辑推理能力。。。
- 为什么群体让人害怕?
群体的性质决定了群体的愚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社会被单一的群体化,必将会导致整个社会都变得暴力极端,主流压迫少数派,“政治决策”变成“一言堂”或“数人头”。而且“群体”较为保守,这样的社会缺乏改革创新,容易走向毁灭。
- 群体的特征?
行动力强,但不持久。
虽然易接收暗示,但思想还是较为保守,且观念发生改变时,必定迎来动荡。
群体偶尔会英雄主义,能让所有人抛开利益得失,但一般情况下总是暴力,偏执,急躁。
- 为什么领袖是群体的领路人?
大部分普通人对自己不相关的不想关(注),所以对自己非专业的领域缺乏理性明确的看法。因此在集体活动时一定会推出一些“领路人”。有些领路人有勇无谋,有些领路人坚强持久。前者是时代的激进者,后者是时代的弄潮儿。
- 领袖能成为领袖,靠的是声望。
- 领袖三要点
断言:越是武断的话,越让人觉得有力量,越是可信。
重复:谎言重复一万遍就变成笃定不移的真理。
传染:来自人类的“模仿”本能。在社会中总是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
- 群体的历史进程
脆弱的个体抱团,团体组成群体。群体融合成种族,种族诞生文明,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使个体变得强大,最后群体,种族,文明在个体诞生“自我”的过程中消解,回到原点。
- 书中的太多的观念至今依然鲜明,令人深思,毫不过时。言而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厉害的书。一般的思想者会对生活有些感悟,但大多都是散漫的,很少有人会去对其归纳研究,并建立构成一个体系。作者做到了,已经非常强大了。
- 作者一百多年前写这本书,时间是近代,但在这短短一百多年里,世界两次大战,新中国诞生,多个国家体制变化,世界两级分化,苏联解体。这一切的变化作者若是看到,又有何感想啊!甚至在跨入21世纪后,网络开始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人能拥有“说话”的能力,不再像过去一般“哑巴”,这使得人们的“自我意识”愈发提高。“群体”仿佛在消解,变得支离破碎,许多大型社会团体分成很多“小众”群体,例如过去的主流音乐也被分成多个流派,如今,再“冷门”的流派也有爱好者为其发声了。
可即便如此,“群体”力量依然不容小觑。例如近几年的英国脱欧,多个国家恐怖袭击。这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各方群体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得人真是眼花缭乱啊。
- 最后小结:书中对于如何在群体中保持自我观的部分很少,但我想套用孔子的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人不应该像器皿一样,为了被别人使用而活着。人被称为活着,是会去思考的。
- 感想:一个人孤独地活着很辛苦,选择跟群体生活,就不自由。但无论选择个人还是群体,记住自己找寻的是正确,不要为了情感而忘记这个目的,也不要单纯的以为只要以正确的方式就能得到正确,更不要以为通往正确的路只有一条。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2/3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