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读后感6000字
书摘
1.【幸存偏误:为什么你该去逛逛墓地】
*当足够多的科学家调查某种现象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一些研究纯属巧合地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统计结果——比如喝红葡萄酒和长寿之间的关系。于是这些错误的研究立即赢得了很高的知名度。这就是一个幸存偏误。
*幸存偏误意味着: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
*解决办法: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tips:对被展现出来的东西怀有存疑的可能态度,不要过分迷信成功学。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哈佛是好大学还是烂大学?我们不清楚】
*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tips:主要是厘清是因为他们这样才被选中还是被选中后变成这样了。
3.【过度自信效应:你为什么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这一效应也影响了其他能力:在询问时,84%的法国男人都声称自己是高出平均水准的好情人。没有过度自信效应时正好是50%——这符合逻辑,因为“平均”(准确地说是:正中)指的正是,50%在上面,50%在下面。
*(1)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2)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3)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效应的影响,就连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只不过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罢了。
*结论: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4.【从众心理: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从众心理是仅次于股市泡沫和股市恐慌的恶魔。在时装、管理技术、业余活动、宗教和节食里都存在从众心理。从众心理能让整个文化瘫痪——请想想邪教的吧。
*当一家公司声称它的产品“销量最高”时,请你表示怀疑。这是个荒唐的说法。凭什么一种产品“销量最高”就应该更好呢?英国作家毛姆这样讲道:“就算有5000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tips:保持自己的判断和提出质疑需要专业的能力,这也是区别杠精和真正独立思考的人的分界线
5 .【纠缠于沉没成本:你为什么应该忽视过去】
为什么会有这种荒谬行为呢?因为人类想努力表现得坚韧,坚韧是我们发出的可信信号。我们害怕矛盾。如果我们决定中断一个项目,我们就在制造矛盾:承认从前的想法与今天不同。继续执行一个无意义的项目是在推迟这一疼痛认识。那样我们就显得更坚韧。
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tips:理性、断离舍。
6 .【互惠偏误:你为什么不该让别人请你喝饮料】
*几年前一对夫妇邀请我和妻子去他们家吃晚饭。我们认识他们有一段时间了,他们和蔼可亲,但绝对不擅长交谈。我们想不出好借口拒绝,只得同意。果然,在他们家的那个夜晚无聊透顶。但我们还是觉得有义务,几个月后也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你来我往的强迫虽然带给了我们枯燥的夜晚,他们却显然不这么想,因为几星期之后他们又提出了一次邀请。我能想象,出于纯粹的互惠义务,很多人多年来定期相聚,虽然他们可能早就巴不得跳出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了。
7 .【确认偏误之一: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你要格外小心】
*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它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换句话说:我们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因此被称作反驳证据,不过它缺少合适的德语表达)的新信息。这是危险的。赫胥黎说过:“事实不因为被忽视而消失。”但我们恰恰是这么做的。投资沃伦·巴菲特也知道这一点,“人类最擅长这样过滤新信息,使现有解释仍然成立”。很可能,巴菲特之所以这么成功,就是因为他了解确认偏误的危险,于是强迫自己换位思考。
*怎么办?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更仔细地倾听是值得的。它的背后经常隐藏着很普通的反驳证据。你最好是像达尔文那样去做:他年轻时就习惯于系统地克服确认偏误。一旦他的观察与他的理论相矛盾,他就会特别认真地对待它们。他始终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强迫自己在30分钟之内记录下与他的理论相矛盾的观察。他知道,大脑在30分钟后会主动“忘记”反驳证据。他对他的理论越坚定,他就会越发积极地寻找矛盾的观察。
8.【确认偏误之二:干掉你的宠儿】
*确认偏误对经济记者的影响之大非其他行业可比。他们常抛出一种廉价理论,再提供两三个“证明”,就算完成了一篇文章。比如:“谷歌如此成功,是因为这家公司拥有一种创造性文化。”于是记者就会去找出两三家同样有创造性文化并成功了(确认证据)的公司。但他不会努力去挖掘反驳证据,也就是找出那些提倡创造性文化却不成功的公司,还有那些成功了但没有创造性文化的公司。两种公司各有很多,但记者故意忽视它们。他若提到其中的一种,他的文章就会被扔进垃圾桶了。
*我们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呢?作家亚瑟·奎勒·库奇的一句话很有帮助:“干掉你的宠儿。”他的这句话是对那些经常舍不得删除漂亮但多余的句子的作家们讲的。他的呼吁不仅适用于优柔寡断的作者,也适用于我们大家。
*结论:请你与确认偏误作斗争。请你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这是一桩艰苦的工作,但作为聪明人士,你不会躲避的。
9 .【对比效应:你为什么最好别找模特儿等级的朋友一起出门】
*对比效应是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你会为你的新车订购真皮车座,因为你觉得3000欧元相对于6万欧元的车价来说只是笔小钱。所有靠销售装潢用品生存的部门都在玩弄这一把戏。
*tips:营销可用小技巧
10.【 现成偏误:你为什么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应对办法: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11.【“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如果有人建议你选择一条“先经历痛苦的道路”,你应该敲响警钟】
*结论: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事业的转换可能会耗费时间,会造成停发工资。一个企业的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所有这些情况,人们很快就能看出措施是否有效。里程碑是明确的,是可以检测的。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12.【 故事偏误:为什么就连真实的故事也是骗局】
*结论: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应对方法: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请你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训练方法: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13.【事后诸葛亮偏误:你为什么应该写日记】
*这建议更多是来自个人经验而不是科学:请你记日记。请你写下你的预测——有关政治、事业、体重、股市等。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另外,请你也同样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14.【司机的知识:你为什么不可以把新闻播音员说的话当真】
*结论:请你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请你不要将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音员、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说闲话的人与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你怎么能区分出来呢?这里有个明确的信号。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带着一定的骄傲。而从“司机们”那儿,你别的什么话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tips:区分思考者与复制传播者
15.【控制错觉:你实际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
*央行行长和经济部长也常常使用“安慰按钮”的伎俩。这些按钮是不起作用的,日本人20多年前就看出来了,美国人是近几年才看出来的。但我们听任他们这么做,他们也继续这么做着。承认世界经济是个基本上无法操纵的系统,对所有参与者都是无法忍受的。
*那么你呢?你控制了你的生活吗?你实际控制的很可能比你以为的要少。你别以为自己是那个淡泊地克制自己的马尔克·奥莱尔,你更像是那个戴红帽子的男人。因此,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16.【激励过敏倾向:你为什么不该按实际开销付钱给你的律师】
*结论: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我保证,你可以这样解释90%的行为。、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或恶意最多占到10%。
投资查理·芒格走进一家渔具店,突然在一个支架前停下,拿起一只一闪一闪、引人注目的塑料鱼饵,问店主:“请问,鱼类真的会喜欢这种东西吗?”店主笑笑:“查理,这玩意儿我们可不是卖给鱼的。”
tips:激励考试一百分能得到什么可能会带来作弊现象、激励生产件数越多越好可能会带来质量的参差不齐,激励要考虑到本来的目的是什么,企业管理者适合考虑一下。
17.【回归均值:医生、顾问、教练及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令人怀疑】
*忽视回归均值,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老师(或经理)会得出结论,处罚比夸奖更有效。因为通常考试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会受到夸奖,最差的则会遭到处罚。而在下次考试中——纯随机地——可能就会是另一些学生处于成绩最高和最低的位置。老师因此得出结论:处罚有效,夸奖有害。这当然是一个谬论。
*结论:当你听到诸如“我病了,去看医生,现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医生帮助了我”或“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请了个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的话时,很有可能就是回归均值在起作用。
18.【公地悲剧:为什么理性的人不去诉诸理性】
*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度、乱砍滥伐树木、水污染、灌溉无节制、无线频率的过度使用、公用厕所的脏乱差,太空垃圾不回收、“大而不倒”的银行等。
*厄普顿·辛克莱说得一针见血:“如果某人的收入取决于不理解某事,要让他理解就会很难。”
*简言之,只有上述两种解决方法: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对于无法私有化的东西,如臭氧层、海洋、卫星运行轨道等,必须加强管理。
19.【结果偏误: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
*结论: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作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20.【选择的悖论:为什么更多反而是更少】
*为了做试验,一家超市摆出了24种果子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试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结果如何?第二天卖出的果子酱要比第一天多10倍。为什么?因为品种很多时顾客无法作决定,于是就干脆什么也不买。使用不同的产品重复进行这一试验,结果始终一样。
*只有最好的才适合你吗?在存在无限选择的年代,情况恰恰相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1.【讨喜偏误:你行为不理性,是因为你想讨别人喜欢】
22.【禀赋效应: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
*结论: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23.【团体迷思:共识为什么有可能是危险的】
*结论: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24.【 规避损失:为什么凶恶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
*如果你想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要比获得某种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强烈。
25.【框架效应:言为心声】
*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26.【行动偏误:为什么不行动光等待是种痛苦】
*结论: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在他的书房里。
27.【自利偏误:你为什么从不自责】
28.【享乐适应症:你为什么应该缩短上班路程】
(1)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返交通、噪音、慢性疲累等;
(2)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得金奖等;
(3)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请你为友谊投资。
29.【联想偏误:为什么经验有时让人变蠢】
*巴甫洛夫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类。广告将产品与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你永远不会看到可口可乐与一张不满的脸或一个苍老的身体出现在一起。喝可口可乐的人总是年轻、漂亮、无比快乐。
*马克·吐温:“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不要多;好让我们不像坐过热灶台的猫一样。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这是对的;但它也永远不会再坐到冷灶台上去了。”
30.【认知失调:你如何撒点小谎,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tips:不要为了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点而自欺欺人呀,时间久了会信以为真的喔。
【结尾彩蛋: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爱默生】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2/3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