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300字
第48本,书虽薄,但读得有些累,可能是心没有季老难么明净,亦可能是“人生”这个话题太大,包含的观点太多,或更适合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树立,或合适慢下来去思考这些观点看法。相比之下,更喜欢季老的《一花一世界》,从有情感有画面的生活点滴故事中,去品味生活禅。
书中如果有很多重复的念叨,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几点印象深刻的。
关于谦虚。书中指出,自视甚高者多,虚怀若谷者少。很多人,往往因为一两项小成就而沾沾自喜,这对个人成长来说,是不利的。过满则亏,固步自封。这就要求“虚心”,也就是常说的“空杯”理论。扫除心头自满情绪,虚心求学,不断进步。季老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自嘲自己“样样通,样样松”,虽勤学不辍,但仍感觉自己知道的知识不够。季老做榜样如此,我们更该虚心求知做学问。
很多时候,我们会羡慕别人,比如羡慕同龄人取得的成功,羡慕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的才华、别人的家庭,别人家的孩子……在诸多羡慕之余,会思考再三,辩证找原因,下决心,做计划,可当真正努力时,发现条件还不成熟,不确定因素太多,不可控因素太多,或因这样或那样的事,而终止了计划。这也不难发现,我们很多时候擅长思考,而实践太少,这也是为何在羡慕别人之余,自己没有实现目标或成功的重要原因。关于这一点季老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就是正反面思考过一遍,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这一建议,是很受用的。这是集中我们有限注意力的方法,把注意力用在去实现目标的实践上,而且在空想中消耗。其实,很多空想出来的问题,往往不是问题或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在实践中真正遇到的问题,才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好比是通向我们目的地的石阶,只要我们一步步向前走,走过即可。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宋代大儒朱子的这首诗。可见季老对他的情有独钟。季老引用这首诗大意是告诫年轻人,要惜时如金做学问,不等到白了头空悲切。而从人生的长河去看,首先要解决,哪些“可为”,哪些可“不为”的问题,即在社会纷繁复杂的今天,青年人究竟为了什么而读书?季老寄希望于年轻人,因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因为眼前既得利益而沾沾自喜,要以推动社会进步,全人类进步为己任,去创造未来。只有以伟大目标为指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至于在形色世界中迷失方向。其次要营造的紧迫性。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这也许曾是季老的“青草梦”,也许是他寄希望年轻人的“青草梦”。因梦想之远大,人生之短暂,方惜光阴之宝贵。少年易老,而学海无边,又怎能有片刻偷闲呢?而相比之下,我们又做了哪些?所以,最后关键是要付出行动,切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待“梧叶已秋声”,空做一场梦。
季老谈人生,写自己,谈老年,谈礼貌、容忍、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等做人处世,像老师指点学生,父亲教育孩子,朋友开导朋友,指引我们克服人生中遇到的一个个困难,踩着脚下的石阶,更稳、更从容,向前进。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2/3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