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文化苦旅(新版)》读后感_1600字

《文化苦旅(新版)》读后感1600字

《文化苦旅》读后感
本书作者是大名鼎鼎、也饱受争议和排挤的余秋雨先生。最开始知道余秋雨是因为他的妻子马兰。马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黄梅戏演员。我父亲是安徽人,我从小就听着马兰、吴琼、黄新德的黄梅戏磁带长大,一直很喜欢马兰的唱腔和华美的扮相,典型的中国古典美人的形象。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过了很多年后才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得知,马兰因为其丈夫的原因,被吊销了演出资格证,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舞台。文化界也是这样黑暗,文人中的小人也是那么多,而且更加卑鄙龌龊。在本书里余秋雨就说过:可以剥夺我妻子的工作权,却无法抢走我手中的笔。
余秋雨——
白先勇这样评价他: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金庸这样打趣: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说,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余光中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
这就是余秋雨先生不可替代的文坛地位吧!在八十年代,余秋雨先生是最年轻的高校校长,上海市职称评定组组长,因此得罪了很多人,沉寂下来潜心钻研,终于呈现给我们这么优秀的作品,这又让我想起那句诗“仕途能几时,文章千古好”。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国之旅。余秋雨先生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很深、很广,语言华丽优美,多用排比句烘托感受。看这本书我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花了一周多的时间才看完,感触良多。中国之旅中的都江堰、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杭州等地,我都是去过的,看了余秋雨先生的书之后,竟有了一种白去的感觉,这种人文景观的地方,不完全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确实是白去了。这些景点都应该把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作为官方解说词,但去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看到余秋雨对自己景点的介绍,这么优秀的广告文案都不用,真是太浪费了。
在外旅游这些年,也是听够了景点导游的胡说八道,历史一知半解,文化背景完全不知,就会说些封建迷信、风流韵事的野史和传说。现在到了景点,我都是给自己和孩子租景点的自动讲解器,深怕孩子记住了导游乱七八糟的讲解,之后她长大了,一说到那个人文景点,她能真正记住的是应该知道的历史和文化。
本书的第二部分世界之旅,也是对照着中国的历史来写的。世界上的古文化中,一脉相传的也只有中华文化了,其他的古文化因为外族的入侵后的长久统治,从血缘到信仰都已经很少保留古文化的脉络了,现代的埃及人不是古埃及人的后裔,现代的希腊人也跟古希腊人没有血缘关系了。如余秋雨所说“尽管金字塔还会一直耸立下去,但是支撑它的文明基座早就消失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烈日和夜风中,无法寻找”。
第三部分——人生之旅,里面写了几个人物以及余秋雨自己的生平。谢晋和巴金是我们所熟悉的,而黄佐临却很少有人知道。
但余先生说: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黄佐临的名字了,这不是他的遗憾。
他——是萧伯纳的学生,他——是抗战时期戏剧界的主要代表,他——因为“只问抗战,不问政党;只做艺术,不做工具”,被排挤、雪藏、甚至转弯抹角地予以贬低至今。余秋雨在书中说“看到一部丢失了黄佐临的中国话剧史,连焦菊隐、曹禺、田汉、老舍的在天之灵都会惊慌失措。历史就像一件旧家具,抽掉了一个重要环扣就会全盘散架。”
这位受了大半辈子委屈的艺术家,临终遗言只是一句“Let them say!”这就是气量,这就是风度。
余秋雨这些年饱受非议,而没有官方发声,可能也是因为只研究历史和文化,而不问政党,不做工具吧。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刚正不阿的文人和史官不都是这样吗?为当政者歌功颂德的文人,我们记得的又有谁呢?这些人都是荒冢一堆草没了。
借来阅读的书籍,做完读书笔记、写完读后感之后,还到图书馆的时候,我觉得只是还了书籍的躯壳而已,没有遗憾。这本书却迟迟舍不得归还,这本书是值得购买的那一类书籍,应该存放在我的书架上,随时翻阅,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2/3594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