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1300字
这是一本对于我开不少脑洞的一本书。者本书虽然是写于1895年,一百年后群体一如他所描述,心理与特性依旧可以应证当下之事。
脑洞1。群体中积累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智慧。群体的产品总是较孤立的个人的品质低劣。他们表现为不可容忍、不可抵抗的力量或不负责任。群体行为可能是突然的和极端的,智力过程可能是初步的和机械的。
打破往常的认知。总觉得集体思想出来的东西是优中取优。常说“人多力量大”,但这个这种群体的力量却常常是带着野蛮与非理性,带有野蛮,平庸,不善于推理,却急于实施行动。当个人进入群体中,就会不自觉地失去自我的个性,失去判断力,对自己思想的消除,服从于群体中的意识形态。群体对于犯罪常常是无感的,它受着某种意识形态的暗示,他们在履行神圣的责任,比如“纳粹,文革”。平庸之恶。尽可能地谨慎入群,当进入群体无意识时,我们就失去了原来那个还带有判断力,理性思考的自我个体,这是一件有点可怕而不自知的事情。
脑洞2,当下常常会在探讨是制度的好坏带来团体或国家现状的好坏。然而,也许不一定是这样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和另一个民族的衰败与这种制度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对各民族起支配作用的是它们自己的性格,只要是与这种性格不合的模式,都只是一种暂时的伪装,一件借来的外套。
领袖所做的一切,包括制定的制度几乎总是在顺应民意,因为顺应民意而存在(很少超前于民意),而民意也许就是来自于民族的性格(民族性格怎么来的呐,环境,基因?)。很少超前于民意,因此民意也会助长其中的所有错误。
脑洞3.教科书应试教育制度带来极大的后果风险。
这种教育制度使服从者极度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并想尽力摆脱这一切。农民不想再当农民,工人不想再做工人,除了当国家职员,大多数地位卑贱的中产阶级不想让他们的下一代从事其他别的职业。我们应该用职业教育来取代那些可恶的教科书和可悲的考试,只有在它的劝导下,我们的年轻人才会回到他们今天不惜任何代价逃避的殖民地事业,回到田野和工厂中去。
难道中国现状的焦虑与不安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类似如上教育的普及吗?每个人都想跳出原有的原生阶层,但是似乎更多的是挣扎,陷入跳脱不得,也不回不到过去的尴尬境地。
脑洞4.不要尝试用推理来说服群体,挑战大众思考力是一件不讨喜的事情。
只要尝试一下用推理来说服如野蛮人或儿童这类原始的头脑,你就会知道这根本就是白费功夫。感觉现在10w+的公众号文章,就是以此逻辑的对立面来操作,吸粉无数,逻辑与真理不重要,附和与煽动大众情绪才是王道。(所以,也开始理解为什么寄几用心写的分析文偶尔有朋友跟我说看不懂,所以就不看了。)
脑洞4。如果ZF给我们足够的言论自由空间,我们就真的能言论自由吗?
No!我们不要忘记,因为目前群众的势力庞大,因此,只要哪种意见拥有了足够的声望,已被群众普遍接受,那么在极短的时间内它就会拥有强大的专制权力,它能让一切事物对它俯首称臣,并使言论自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常常是被民意绑架而找不到自我真实的声音,言论就随大流了。
人肯定需要普遍性的理念和信条,以赋予自己的人生以意义、并借以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会陷入乌合之众也在所难免。
2018.08.01.23:43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2/3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