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读后感1500字
这是一本余华在世界各地受邀讲演的文稿集,详细介绍了他的写作历程,他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代表作的诞生过程,他对文学的理解,对他的写作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对他的写作和作品出版发行发挥过重要影响的编辑、翻译等等。本书是了解和研究余华很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对热爱文学并热衷写作的人具有借鉴意义。
书名《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来自一位波兰农民。二战时,这位识字不多的波兰农民,冒险把一位犹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窖里,直到二战结束。以色列建国后,这位农民被视为英雄请到耶路撒冷。人们问他,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犹太人,他说: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余华用这句话做书名,显然不是为了纪念那位波兰农民。文学即人学,是关于人性的艺术。余华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打动人、引起读者共鸣,就在于他懂得人性。
余华的个人生平网上很难找到,但本书边边角角透露出以下信息:父亲姓华,母亲姓余,余华是他的真名。父亲是位山东大汉,是位仁心仁术的外科医生,退休时是医院院长、书记,现重病缠身行动不便。余华小时候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求知欲强,自学能力强,小时候常去浙江海盐县图书馆借书,并与图书管理员发生过冲突。余华做过牙医,但不喜欢天天看别人黑乎乎的牙,开始学习写作,赶上了文革后文学的荒漠期而迅速成名。为了体会原汁原味的川端康成,学会了日语。现在他喜欢古典音乐。
余华成长过程中遇到过的写作障碍,也许每个写作新手都会遇到。这些障碍有:如何坐下来写、如何写好对话和如何进行心理描写。
关于写作习惯,余华说,一部作品“写完之前我不会告诉别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偶尔还会和人谈谈自己的某个构思,九十年代以后我不会和别人谈构思,也不会去听别人的构思,当然也没人跟我谈他们的构思。”过早吹牛,会消耗掉自己写作的神秘和热情。
关于写作风格和语言,余华讲述了他写《活着》时的探索,怎么写富贵埋葬了儿子有庆后,看着儿子天天走的那条路,是“撒满了盐”。为了这一句话,他苦思冥想了几天。“所以当一个作家用朴素的语言写作时,其实比用花哨复杂的语言更困难,因为前者没有地方可以掩饰,后者随处可以掩饰。”作家识字多、词汇量大,能操翰成章,文章烂若披锦固然是好事,但未必能写出伟大的作品。遣词造句要适合文中人物身份。
余华在书中提到的、对他的写作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作家和书有:
1、从川端康成的《温泉旅馆》等著作,学会了描写细节。“我花了四到五年的时间,训练自己如何描写细部,因为细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我将来的小说线条结构是大的还是小的,是粗线条的还是细腻的,都不能缺少细部,因为一个小说是否能够有生命力,都是通过细部传达出来的。我们经常会读到这样的小说,情节编得天花乱坠,但是读完以后一点感觉都没有,就是因为它缺少细部。”此外,日本女作家樋口一叶《青梅竹马》也是余华推崇备至的描写细节的杰作。看来注重细节渗透在日本人的骨子里,不只是文学。
2、从卡夫卡的《变形记》、《乡村医生》等书,学会了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写作。“卡夫卡教会的不是一个写作的技巧,而是教会我写作是自由的,这个我觉得比什么都重要。从此以后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们承认不承认的跟我没关系。然后越写越自由。”
3、威廉·福克纳“在我心目中是殿堂级的一个作家”,他“传给我了一招绝活,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对付心理描写。”“威廉·福克纳教会我对付心理描写的一个绝招,简单说就是当心理描写必须出现时,就让人物的心脏停止跳动,让人物的眼睛睁开。”对于心理描写,余华首推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沃许》。
暴风夜晚,一气读完…
20180916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2/3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