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读后感_1000字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读后感1000字

除了《山河故人》,贾樟柯的电影我没有一部能从头看到尾的,可是贾樟柯的电影手记我却能仔仔细细地看完,并且老实承认被他的文字吸引,也被他文字呈现出来的世界观和创造观所吸引。没有好好吃鸡蛋,却对下蛋的鸡产生了倾慕之情,这跟被流量明星牵着鼻子走的粉丝们有点异曲同工吧。贾樟柯的电影对于观众是有要求的。他执着地表达现实,他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将要经历的现实。我对他的执着肃然起敬,也充满认同感。他是永远的县城文艺青年,县城和文艺也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我愿不愿意,都无法抹去。可是我没有他合格的观众应该有的耐心。非常惭愧,电影对我来说主要还是一种消费,娱乐性排在第一。现实那么平淡,乏味;现实里很多戏剧冲突都是不愉快的,甚至悲惨的;不是没有美好之处,可是需要耐下性子来才能体会和发现。我佩服他耐心地用镜头捕捉琐碎微妙地现实。贾樟柯的写作功底不错,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质朴,精炼,平和,直接。为了生活他写过一些小说赚稿费,我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有益的磨练。通过文字了解他,比通过电影了解他,对我来说要容易得多。
电影里面我耐心看下来的部分,我觉得我能捕捉到他要表达和传递的微妙的情绪。我的理解通过电影手记里的文字表述得到印证,有一种和朋友隔空击掌的愉悦感。我很喜欢三峡好人里面唱“老鼠爱大米”的小孩,他也十分欣赏自己这个特写;他不能忘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我顿时想起山河故人里面像涨潮一样、黑压压的、跟着节奏上下流动的人群。
最关键的还是认同感吧。他说:“你只有权利代表自己,你也只能代表自己” -- 我特别反感别人问我写作为谁代言?我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为任何“别人”代言,遑论为一个群体代言,归根结底,文艺创作的内核还是自我和个体;“我们本来就是一个空洞的词” -- 然而我不是,每个自我都有一个坚硬的,难以消化的内核。张爱玲说“那是我腔子里的一口气”,沈从文说那是“作为人的自觉”;玄幻一点说,那是灵魂,是每个人赖以存在的根本。
他厌恶的我也厌恶:“卖弄理念”的新锐,炫耀“大制作”的“国师”,审查制度,消费主义......他说:“我不觉得一个人的生命比另一个的就高贵”,让我感动极了。他给自己的标签是:“基层平民”导演,也算是一个很恰当的标签,可是我觉得还不够。我觉得还应该加上“可爱”两个字。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2/3664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