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读后感_1100字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读后感1100字

关于《杨绛传》其实有很多个版本,而本书的版本更多的围绕杨的感情生活,就像书名是钱钟书对杨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首先,论书名。这样的评价在我看完一整本书完觉得一点儿也不为过,何况这是至亲的人对杨的评价。

再者,本书围绕了杨绛的一生从儿时爱书到逝时不争名所展现出来的高贵品性,值得尊重和学习。

卷一~三:主要描述家庭对杨绛的影响,虽天资聪颖却也离不开父亲的谆谆教诲。其中有两个地方特为突出:

1.父亲问杨绛,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答,不好过。问,一个星期不让你看书呢?答,一星期都白过了。

2.在选择专业的道路上,很多家长都会替孩子做决定,然而杨荫杭鼓励女儿,喜欢就是性之所近,就是最相宜的。在此坚定了杨绛的文学梦,并如愿考取清华的外文系。

卷四~卷七: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朋友聚会中,杨绛与钱钟书彼此“一见钟情”,虽杨先生否认说“人世间也许有一见倾心之事,但我无此经历”。对钟的爱慕也得源于钟在清华的才气。正因为两人意气相投,在以后的日子中,她俩既是夫妻,又是朋友,互相交流学习,也互相相扶相持,彼此进步。更有了那句浪漫名言——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卷八~十:钱杨在文学史上对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之间从不攀比谁的文学造诣更高,而是惺惺相惜的探讨交流。在戏剧创作顶峰时期,杨更是为钱甘做“灶下婢”,辅助钱进行创作。他们所处的年代是抗战时期,作为笔上有力的知识分子,他们心中始终饱怀一颗爱国之心。他们没有留恋西方,出国留学是为了更好地为了中国的教育,两人先后曾担任暨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教授。

在此当中,他们也曾遭受文革的控诉。可依旧认认真真做学问,踏踏实实做文人。不管周边环境多恶劣,挑战它克服它,把它当做写作的源泉去创作更好的作品。

卷十一~十三: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阿圆从小继承了父母的聪颖和坚韧,考入了清华大学,也为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少成就。可惜工作过于劳累,身患重病,最后成为第一个离开的人。

在面对至亲至爱的相继离开,杨并不是从此颓废,整日以泪洗面。而是承载着一家人的心愿,认真做学问,先后出版了《我们仨》和翻译《堂吉诃德》等著作。尽管经历了许多的磨难,杨总是云淡风轻地带过,而正因为这些磨难,造就了杨淡然处事的人格魅力,她不与谁争,和谁争她都不屑。她的一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文学,无论世间如何动荡,她只专心做学问。


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和人物特征,不一一细说,值得一看。

走好,杨先生,致敬,杨先生!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3/3676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