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新世界》读后感2600字
美妙新世界读后感
-----葡萄园还是地狱?
美妙的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书名正是出自于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米兰达的对白:“人类多么美!啊!美丽的新世界,有这样的人在里头!”
初读这本书,我的反应正像野蛮人约翰刚来到未来文明社会一样,新奇崇拜,发出同样的感慨:这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啊!公元2503年的这个社会,有着人类长久以来孜孜以求的一切:科技工业高度发达,经济发达,资源富足,没有战争纷乱,没有疾病衰老,甚至没有死亡,所有人从出身就被分成不同的阶级,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秩序井然。你仿佛享有绝对的自由,你可以得到任何人,但也属于任何人。就像桃花源一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一切都看起来如此的和谐稳定。
“所以,这样的世界有什么问题吗?”美丽新世界的总统穆斯塔法.孟德向提出质疑的野蛮人约翰发问道。这个世界真的这么美好吗?仔细一想,我感到毛骨悚然。
在这样一个新世界(世界国格言:社会,和谐,稳定)里,传统的生殖繁衍方式不复存在,所有生命皆来自于培育与条件设置中心,按照工业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原则,执行波卡程序和破裂技术,由此诞生无数标准化人类。所有胚胎被分为五种阶级,由低到高拥有不同种姓,接受不同的训练。低种姓者矮小丑陋,承担社会最低层的工作,高种姓者高大漂亮,构成社会的上层。这样的社会体制下,人类已然变成了工厂生产的产品,商品,每个人都只是实验室科研人员参数设置后的产物,你的身高、你的性别、你的智力、你的生理缺陷、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你的命运,在试管和烧瓶里就已经注定。细思极恐。
不禁想到近日的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双生婴儿出生事件,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利用科学技术编辑改造婴儿基因,到底是科学的胜利还是科学的悲哀?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举杯庆贺,认为基因治疗甚至基因改良应用于人类生命体不可避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更多的人对此加以愤怒地声讨,并夹杂诸多强烈的忧虑和惶恐:在基因编辑技术尚不成熟的当下,贸然使用其改造人类胚胎,甚至直接产生鲜活的生命,是极度不道德、不审慎的行为。对于双生子“露露”“娜娜”的一生也是极其不公平的,试想下,他们会在怎样的目光下长大?难道不是现实版《楚门的世界》?再者,如果将基因编辑应用于正常基因的手段都合法化,拥有上层资源的人则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更优秀的后代,普通人则被隔绝在选择之外,如此一来,赫胥黎描述的按照种姓划分阶级的新世界也很有可能成真。这足以引起我们大多数人的恐慌,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是最底层的德尔塔伊普西龙中的一员呢?更可怕的是,你没有翻身的机会,即使拼了命的努力,一切都已经注定,全部规则、权利、选择都已被限定。
“限定”看似与作者描述的美丽新世界概念格格不入:人们摆脱了物质贫乏的困顿,缺乏伴侣的孤独,不用害怕青春逝去容颜衰老,也可以用唆麻及时规避烦恼,多么自由多么快乐。但事实上,在赫胥黎笔下的“美妙”盛世里,“限定”却是一个很关键的词。从受精卵开始,每个人的基因都被限定;婴儿期被施加条件反射实验,训练成本能地厌恶书本、鲜花和自然;睡眠教学中被,限定成厌恶宗教和艺术,厌恶父母,家庭甚至被荒诞地描绘成没有新鲜空气,没有空间,充满黑暗、疾病及难闻味道的“监狱”。同时也被“限定”地热爱集体,热爱消费,热爱滥交。高度理性高度集权,最终造成了这样一个机械化简单化的“机器人工厂”。
马尔库塞曾这样评价:工业化的社会里,科技已经变成一种异己的力量。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统治力量。大机器生产虽然满足了人们对于消费品的需要,但是却创造出虚假的需要,从而使普通群众失去了批判的能力,成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地位提高了的奴隶,但仍是奴隶“。新世界下,科技高度发达,物质绝对至上,人们看似摆脱束缚,实则饱受科技、集权和现代性的戕害,甚至在催眠术下,爱上被奴役的状态,就像睡眠教学的“智慧格言”那样,热爱一切无法改变的事情,热爱一切逃脱不了的社会命运。精神由物质主宰,人性自由被技术和秩序消解,反抗只是恢宏乐章下的片刻杂音,荒诞、可笑又可怖。
英国作家、批判家约翰.罗斯金极度厌恶物质至上的价值观,他也喜欢财富,甚至为财富而心醉神迷。然而,他心目中的财富属于独特的类型:他希望能够在拥有友好、好奇、敏感、谦逊、虔诚和智慧等方面变得很富有——这些素质被他简单地冠名为“生活”。根据这种思维观念,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再是商人或地主,而是那些在凝视夜晚星空时深深感到惊奇的人,和那些能够理解和减轻他人痛苦的人。这种观点毋庸置疑与新世界所宣扬的世界观价值观相悖。
科学选择主宰的新时代下,人类千年的文化积淀被摈弃,历史成为“废话”,“父母”“家庭”变成粗俗的代名词,不需要爱情甚至不需要情感,没有宗教和信仰,没有思考,沉溺于无趣的高尔夫游戏,远离自然,你只需一片soma,就能逃避一切烦恼和痛苦,像婴儿般快乐。如果有一天,这样的幸福和快乐唾手可得,你会作何选择?
如果新世界全部成真,所有痛苦、苦难、悲剧、历史统统消灭,所有人都同样的高尚、美丽、智慧、快乐,世界将变成一潭死水,一片没有肥力的沙漠。历史使人明智,摒弃历史就像斩断植物的根,最终导致死亡和泯灭。而悲剧则构成了历史的很大一部分,悲剧存在的意义正是在于让我们感受生命,感受存在,令人沮丧,却能保持清醒和独立。正如叔本华说的“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存意志,而生存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也正是悲剧和苦难,让我们摒弃日常生活中对失败与挫折的简单化的看法,使我们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我们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愚昧与过失。如此,也能更好的感受幸福。野蛮人约翰也在经历了无所事事的文明生活后,选择将“文明”吞下肚,甘愿回到保留地,体验孤独和痛苦,也享受用技术和耐心完成工作后的纯粹的快乐。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赫胥黎预言的新世界很可能成为现实。不是吗?环顾四周,你会发现确实如此。经济富足,科技发达,试管婴儿已经不再新奇,甚至胆大者试图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将基因编辑应用于正常基因;网络极度发达,公众号快餐式文化盛行,伴随着低头族文化的衍生;人与人交流越来越少;社会底层弱势群体苦苦挣扎于温饱线,却无力改变;也有人沉溺于,享受虚无麻木的快乐……
这本书足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和警醒。是选择将其当成美好的葡萄园,沉溺其中,还是当成可怖的地狱,提防着远离,it’s all up to you.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3/3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