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泊头清真寺唯美句子

泊头清真寺唯美句子推荐阅读:

1. 沧州泊头清真寺的特色是怎样的

泊头清真寺因建筑规模宏伟壮观、风格独特而驰名全国。

该 寺正门坐西向东,仿北京紫禁城午门样式。进入前院,南北各有 学堂,中间是一座高20米的两层建筑——望月楼,又称“班克 楼”。

穿过望月楼,中院有南北配殿,拾级而上,正中便是精致 美观的花殿阁,木雕字画,出檐深度大,极富明代木质建筑特 色。后院正中便是规模宏大的礼拜大殿,占地面积1950平方米。

大殿顶部飞檐四出,并用方木叠落成藻井形式,使大殿更显庄 严,举目全寺,楼台殿阁,垂为一线,重重院落,环环相套,横 向配以门道、石桥,使寺院十分对称、协调。

2. 泊头清真寺对外开放否

泊头市清真寺

地址:河北省泊头市清真街

邮编:062150

现任教长:白玉宽

现任学董:哈宝升

泊头市原称泊镇,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在历史上这里曾是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的水驿重镇,是我国三大铸造基地之一。泊头土质肥沃,气候寒暑运中,除盛产小麦、棉花等农作物外,还生产著名的鸭梨和金丝小枣。

著名的泊头清真寺位于市区南部,运河西岸,系同胞进行民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1982年7月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泊头市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在嘉靖万历年间几经修葺,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成为现规模宏大的民族建筑群。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寺内现有“康熙四十一年”的匾额;乾隆四十九年的“清真寺恩功记”碑和“嘉庆三年重修”、“光绪三十四年重修”、“民国十九年复修”的砖刻。1978年以来,国家拨款和群众集资进行全面整修,现在,这所具有民族建筑风格和魅力的明清建筑群落——泊头清真寺,已修葺一新,重现英姿。

泊头清真寺坐两朝东,占地面积约16.8亩,房屋近2OO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气势宏伟,誉为“华北第一寺”,驰名海内外。

泊头清真寺正门系故宫午门式样,正门两边各有一个便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檐出厦、便门两侧有古式雕刻的扇面八字墙陪衬。

寺内院落可分三进,即前庭院、中庭院和大殿前庭。

前庭院左右有起脊出廊的南北义学各3间,正面是一座高约2O米的二层三蒙邦克楼,邦克楼灰墙红柱,石雕斗拱、攒尖绿顶,飞檐高翅,楼内下阁上厅,上厅四周装有花棱栏杆,顶部为木质透雕裙腰板,垂花柱,邦克楼正门两侧各有一个便门。

中庭院两则是南北陪殿各6间,起脊出廊,磨砖对缝,布瓦罩顶、古雅别致,沿中庭院通路前行登阶,穿过精致美观的花殿阁(亦称“屏风门”),即踏上了宽敞豁亮的花墙丹埠,大殿前庭。

大殿前庭两侧各有汉白玉石桥通向南北讲堂,4间南讲堂为阿文小学及伊冯目寝室,6间北讲堂为阿文大学及阿訇寝室,丹挥正面是礼拜大殿。大殿由前抱厦、前殿、中殿、后殿四部分组成,南北宽26米,东西长44米,呈凸形,计“九九八十一间”,面积为1144平方米,可容纳1200余人同时作礼拜。殿内巨柱方梁,落架高大均为木质胶合,雕花刻棱,均匀对称。庄重肃穆。‘北讲堂东侧穿过月亮门,进入北跨院。这里有沐浴室、习武堂、厨房、温室、苗圃,一应俱全。

清真寺大殿正门及两侧上原存康熙、乾隆、纪晓岚、张之洞等人所题匾牌18块。如“清真垂教”(张之洞)、“清真”(大子太保七皇子)、“清真长明”(世袭衍圣公)、“圣旨”(康熙三十三年)大殿内后部有阿文“太思迷”匾3块。

目前,该寺有阿訇7人、满拉12人,学董7人。教民3500户,1400O人,均为

本坊著名人士有;石三畏,泊头清真街人,万历进士,御史;常清岳,泊头茶店街人,祭印科南康府知府;杨九思,乾隆年间进士,曾任山东监察御史和知府;石金省,清咸丰年间任长春“长顺”缥局镖师;曹思邯,清末秀才,为兴办泊头新式学堂的万岁”,背面有“皇帝万岁”。供外教人和文武官员参拜之用。

大殿南侧有女寺宅院一座,坐北朝南,大殿3间居中,东西两侧为水房和宿舍、大殿北侧为阿訇院,设计精巧,建筑别致,为阿訇诵经、食宿及“海立几”学习的地方,环境甚是幽雅安静。易州清真寺不仅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别致而著称,更以教民重教爱国、团结友善而为人称颂。老阿訇马世元(1875一1949年),人称京西马三爷,为人正直,深明大义,曾于“八国联军”入侵易州地界时,将清真寺当作避难所,不分回汉,广收乡民,为人称颂时有汉族绅士朱兆丰为表谢意,曾撰刻抱柱匾悬于寺内,上书“淬来五国雄兵,叹浩劫*人,孰克拯难水火”;“幸托一方福地,乐善怀无我,同钦谊薄云天”。在两竖联之间题“洞天福地”匾文1篇;

“庚子之变,洋兵来易,其不守约束者,不免肆扰,妇孺无所逃避,幸清真寺内有隙地一方,经执事结庐覆庇,赡以糜粥,夜则支更,昼则环卫,訇余无稍懈。其尤难者,人声鼎沸,恐被知觉一墙之蔽,掌教诸君苦心劝止,甚至环拜跪泣,俾数千众保命全节,其德甚莫大焉,不仅身受者眷结图报,即局外人亦感德无极矣。丰寄居兹之,眷口亦得庇其间,故谨记其事,亦酬其德於万一云尔”。

本坊教民 676户,2480人,均为

3. 泊头清真寺的来历及特色是怎样的

位于沧州市西南40公里的泊头市内有座清真寺,坐落在大运河西堤集聚的泊头街南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泊头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后在建文、永乐、万历年间几经修葺,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据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修缮金銮殿,从南方伐来大批木料经大运河北上,船经泊头冯家口时,李自成已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城。

这时,在朝的泊头籍官员御史石三畏、礼部尚书余继登,便扣留了这批木料修缮了清真寺。泊头清真寺因建筑规模宏伟壮观、风格独特而驰名全国。

该寺正门坐西向东,仿北京紫禁城午门样式。进人前院,南北各有学堂,中间是一座高20米的两层建筑——望月楼,又称“班克楼”。

穿过望月楼,中院有南北配殿,拾级而上,正中便是精致美观的花殿阁,木雕字画,出檐深度大,极富明代木质建筑特色。后院正中便是规模宏大的礼拜大殿,占地面积1950平方米。

大殿顶部飞檐四出,并用方木叠落成藻井形式,使大殿更显庄严,举目全寺,楼台殿阁,垂为一线,重重院落,环环相套,横向配以门道、石桥,使寺院十分对称、协调。

4. 泊头清真寺的建筑特点

泊头清真寺规模庞大且配置齐全,除具有清真寺的功能外,还强调了结构和艺术的协调统一,是典型的民族化了的教建筑群。该寺在明万历、嘉靖年间进行了扩建,清代康熙、嘉庆、咸丰、光绪,以至民国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寺内现存有康熙四十一年重修时的匾额,另有光绪三十四年,民国19年重修的砖刻。寺内还存有一个乾隆四十九年的“清真寺恩功记”碑等。

泊头清真寺坐西朝东,正门门楼阔三间,高十米,单檐歇山,古棚出厦,琉璃瓦顶,朱门铜饰,门媚楷书“化肇无极”,“清真寺”黑地金字悬于上方。另两侧各有便门一个,继之青砖布瓦,雕花围墙,门脸建筑颇有气势。 前庭院寺内院落分为前庭、中庭和大殿。

前庭院左右有南北义学各三间,正面是一座高约20米的二层三蒙班克楼,灰墙红柱,石雕斗拱,攒尖绿顶,飞檐高翘。楼内下为阁,上为厅,四周装有祀字形花梭栏杆,顶部有木质遗雕裙腰板、垂花柱,木作精致。楼两侧各有便门一个,各建筑为重檐顶,相互映辉,华丽堂皇。

中殿由望月楼、南北便门、南北配殿、东耳房组成。望月楼为中院起点,下层为阁,砖砌石墙,饰圆窗,四周以12根方柱筑成围廊,上起四面飞檐,廊柱间加棱形花栏杆;上层为厅,全木结构,外有窄廊,可过人,四周围卐形花栏杆,顶部有木质浮雕腰板,垂花柱。此楼二层三蒙,重檐轿子顶(上层为重檐,下层为单檐),绿琉璃瓦罩顶。三层飞檐的饰物均为绿琉璃瓦制。

望月楼又称班克楼、邦克楼、宣礼楼。望月楼:取望月确定时间之意,逢教历9月1日,登楼望月,见新月进入斋月。班克楼:清晨由宣礼员叫穆民礼拜(邦答,即晨礼,俗称喊“班克”),现有钟表,按时间礼拜,不再宣礼。

中庭院两则南北陪殿各六间,且与义学石在一线,面向后坐进数尺,留下较大空间以突出大殿。正面则为三四米高的彩画透雕三屏门—衣殿阁,出四跳斗拱层数多,出檐深度大,薄威华贵。

大殿庭院(丹埠)两边各有汉白玉石桥通向南北讲堂,南讲堂为阿文小学,北讲堂为阿文大学。北讲堂东侧有北跨院,设有沐浴室、烧水间十六间。

丹择上为清真寺的主要建筑——礼拜大殿。大殿由前抱厦、前殿、中殿和后窑殿四部分组成,南北宽29米,东西长55米,呈凸形,号称“九九八十一间”,面积为1159平方米。大殿建筑分前文后武。前厦与前殿较高,中殿较低,后窑殿则以六角琐尖顶拔起,使之有所起伏。内部巨柱方梁,落架高大,且木质咬合,悬梁吊柱,雕花刻棱。后窑殿呈方形,墙壁饰有砖雕、花池。窑殿上起六角亭子,用木荡成藻井形,正中悬下一木雕莲花垂柱,六边扶栏,全部透雕彩画。大殿地面为800多块柏木长方板铺就,可容1200多人做礼拜。大殿两廊稍低,并有便门通向外边,节日期间两廊有几百名妇女听阿旬讲“卧尔足”。

5. 泊头清真寺的建筑特点

泊头清真寺规模庞大且配置齐全,除具有清真寺的功能外,还强调了结构和艺术的协调统一,是典型的民族化了的教建筑群。该寺在明万历、嘉靖年间进行了扩建,清代康熙、嘉庆、咸丰、光绪,以至民国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寺内现存有康熙四十一年重修时的匾额,另有光绪三十四年,民国19年重修的砖刻。寺内还存有一个乾隆四十九年的“清真寺恩功记”碑等。

泊头清真寺坐西朝东,正门门楼阔三间,高十米,单檐歇山,古棚出厦,琉璃瓦顶,朱门铜饰,门媚楷书“化肇无极”,“清真寺”黑地金字悬于上方。另两侧各有便门一个,继之青砖布瓦,雕花围墙,门脸建筑颇有气势。 前庭院寺内院落分为前庭、中庭和大殿。

前庭院左右有南北义学各三间,正面是一座高约20米的二层三蒙班克楼,灰墙红柱,石雕斗拱,攒尖绿顶,飞檐高翘。楼内下为阁,上为厅,四周装有祀字形花梭栏杆,顶部有木质遗雕裙腰板、垂花柱,木作精致。楼两侧各有便门一个,各建筑为重檐顶,相互映辉,华丽堂皇。

中殿由望月楼、南北便门、南北配殿、东耳房组成。望月楼为中院起点,下层为阁,砖砌石墙,饰圆窗,四周以12根方柱筑成围廊,上起四面飞檐,廊柱间加棱形花栏杆;上层为厅,全木结构,外有窄廊,可过人,四周围卐形花栏杆,顶部有木质浮雕腰板,垂花柱。此楼二层三蒙,重檐轿子顶(上层为重檐,下层为单檐),绿琉璃瓦罩顶。三层飞檐的饰物均为绿琉璃瓦制。

望月楼又称班克楼、邦克楼、宣礼楼。望月楼:取望月确定时间之意,逢教历9月1日,登楼望月,见新月进入斋月。班克楼:清晨由宣礼员叫穆民礼拜(邦答,即晨礼,俗称喊“班克”),现有钟表,按时间礼拜,不再宣礼。

中庭院两则南北陪殿各六间,且与义学石在一线,面向后坐进数尺,留下较大空间以突出大殿。正面则为三四米高的彩画透雕三屏门—衣殿阁,出四跳斗拱层数多,出檐深度大,薄威华贵。

大殿庭院(丹埠)两边各有汉白玉石桥通向南北讲堂,南讲堂为阿文小学,北讲堂为阿文大学。北讲堂东侧有北跨院,设有沐浴室、烧水间十六间。

丹择上为清真寺的主要建筑——礼拜大殿。大殿由前抱厦、前殿、中殿和后窑殿四部分组成,南北宽29米,东西长55米,呈凸形,号称“九九八十一间”,面积为1159平方米。大殿建筑分前文后武。前厦与前殿较高,中殿较低,后窑殿则以六角琐尖顶拔起,使之有所起伏。内部巨柱方梁,落架高大,且木质咬合,悬梁吊柱,雕花刻棱。后窑殿呈方形,墙壁饰有砖雕、花池。窑殿上起六角亭子,用木荡成藻井形,正中悬下一木雕莲花垂柱,六边扶栏,全部透雕彩画。大殿地面为800多块柏木长方板铺就,可容1200多人做礼拜。大殿两廊稍低,并有便门通向外边,节日期间两廊有几百名妇女听阿旬讲“卧尔足”。

6. 泊头清真寺的历史沿革

明嘉靖(1521年-1567年)、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重修,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据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修缮金銮殿,从南方伐来大批大料经运河北上,船经泊头冯家口时,李自成已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城。当时,泊头在朝的官员御史石三畏、礼部沿书余继登,用这批木料修缮了清真寺。

规模建制

泊头清真寺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房屋近200间,建筑面积2919.78平方米。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4/3991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