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团务> 正文

二十年后在见到老师作文600字作文(二十年后的我600字作文老师)

二十年后在见到老师作文600字作文

我与知青老师的情缘

作者:韩湘生

二十年后的我600字作文老师

引子:

1955年,徐淑兰还是一个刚十一岁的孩子。父母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她来到北大荒参加边疆建设的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60多年匆匆逝去,时光让她的步履蹒跚,染白了她的鬓发,也苍老了她的脸庞,但无法改变徐淑兰老师一生献身于北大荒教育事业的那颗执着的心。北大荒的雨雪风霜里留下了她奋进的足迹,荒原上回响着的朗朗书声永远伴着她炯炯的目光……


我叫徐淑兰,很早就随父母来到了北大荒。我毕业于黑河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黑河实验小学任教。因家庭生活困难,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申请重返了大五家子。离开黑河实验小学时,学校的于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徐老师,真舍不得你走啊!你的才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相信你即使回乡任教也会像金子一样闪亮发光。”


回到黑龙江大五家子后,我被分到离家四五里地的场部小学,半年后调回了大五家子的学校。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又是专科学校毕业,所以乱班,差班都交给我负责管理。我也不负重望,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我热爱教育事业的一颗心,把这些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学习成绩在同年组名列前茅。1966年,红色边疆农场十连有了自己的学校,但只设一至三年级的复试班,我一个人担起了所有的教学任务。校舍条件极差,一间杆加泥的草房,夏天漏雨,冬天进风,孩子们叫苦连天,我也是每天腰酸腿疼,回到家中嗓子都说不出话。


从1968年开始,不断有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1969年,连队派来一名叫宁秀荣的哈尔滨知青,和我一起配合任教,这样我们就有了完整的学校。


徐淑兰(左)和知青老师宁秀荣


她教四、五年级,因缺教室只能分上下午二部制教学。宁秀荣是老高三的知青,懂的知识很多,也有朝气,为人正直开朗,工作能力很强。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为了这些边疆的孩子能够学到一些知识,我们真是用尽了脑汁,费尽了周折,每天都油印或抄写一些资料到很晚,甚至到天亮。学校的经费十分紧张,我和宁秀荣老师就组织学生们秋收以后到大田里去捡拾黄豆,到山林中去挖药材,还养了两头猪,十几只鸡。下课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到很远的地方去挖猪菜,撸草籽。蚊虫把孩子们叮咬得浑身是红包,有些孩子被蚊虫叮咬过的地方还化了脓。我们真是心疼得要命,但这些孩子没有一个叫苦的。鸡下蛋了,猪养肥了,卖给了收购站,我们就用这些钱来给孩子增加一些文体方面的开支,尽力使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脸上泛着红光,生龙活虎的样子,我们的心里感到无比幸福。那时候,每个农场职工家中的生活条件都十分困难,所以我和宁秀荣老师尽量去减少这些孩子家中的负担,有时还掏出自己的工资为生活困难的孩子们补贴。


这张是红色边疆小学徐淑兰(左一)和各学校辅导员的合影。



有一年冬天,我去潮水开会。那天天气很冷,天上飘着零星的雪花。开完会天很晚了,已经没有回校的车了。很多老师劝我先不要回大五家子了,住一宿第二天再走。但是我想到第二天还有我的几堂课,我仿佛看到孩子们期待我的眼神,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去,决不能让孩子们落下功课。



从潮水到大五家子有40多里的路程。天黑,路上结满了冰,走起来很滑,我鼓起勇气冒着凌厉的风雪毅然决然地上路了。冬天的夜晚听不见其他的声音,只有北风呼呼吹得路两旁的干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北大荒那黑沉沉的夜晚仿佛似无边的黑墨,重重的涂抹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清冷的山道上漆黑一片,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瘆人的狼嚎,吓得我心惊肉跳。走在这条冰雪的路上,我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头上冒着冷汗,里面的内衣也全湿透了,耳朵和脸冻得发白,我不停地伸出手去揉搓。冬天的夜空在白茫茫的山林衬托下,深邃而幽蓝,让我感到无尽的孤独和凄凉。我不敢停下脚步,大口喘着粗气,但想到孩子们明天在等待我上课的笑脸,我愿意与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树枝同行。四十多里路,我走了近三个多小时。当我终于看到学校和连队昏暗的灯光,跌跌撞撞迈回连队那一刻,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记得1973年,我生病发高烧住进了医院。知青宁秀荣老师每天不辞辛苦帮我代课,晚上还一直细心地照料陪伴我,给我喂水喂饭,帮我用毛巾冷敷降温,给我买了一大堆食品。在她的帮助下,我们班这些孩子们没有落下一节课。望着宁秀荣老师疲惫消瘦的面容,我不禁湿润了眼眶。她的帮助犹如一股温泉,慢慢地流入我的心田,流遍了我的全身,使我体会到人间的真情。由于宁秀荣老师吃苦耐劳,工作踏实,1975年她被选调到佳木斯农垦总局(原兵团司令部)工作。直到现在我们还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那患难与共的岁月,我们比亲姐妹还要亲。宁秀荣老师离开学校后,我非常想念她。她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之中。知青精神真诚可贵,我和知青老师结下的深情厚谊感天动地。这份情感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徐淑兰和知青段桂玲在上海几十年后相聚,后排是段桂玲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连队又选派了一名叫段桂玲的上海知青,继续和我配合任教。她也是一名很优秀的知青,还多才多艺。后来连队又给我们盖了两间土房子,有了两个教室,里面都是用杨木板钉的长条桌椅。虽说十分简陋,但终究结束了这些孩子们二部制的上课。在那个特殊时期,那两个简陋的教室,在我们的眼里就真的是很理想的一个学校了。我带着孩子们勤工俭学的项目越来越多,种试验田、养蜜蜂。在养蜂的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每当北大荒的山野郁郁葱葱,披上了一片黛绿色,椴树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遍地奇葩的野花争相斗艳怒放时,就到了孩子们最盼望,最高兴的时刻。他们戴上用纱布围起来的帽子,小心翼翼地把蜂箱里密密麻麻的蜜蜂从木板上抖落下来,用小勺一点点地取出黄色又有点粘的蜂蜜,用舌头舔一舔,啊!甜得醉人,香的无比。这可是孩子们辛勤的劳动成果。当然,在养蜂的过程中,有时也有孩子的手和胳膊不小心被工蜂蛰的又红又肿,奇痒无比。但这些坚强的孩子们从没有一点怨言。他们从科学的书里也学得明白,蜜蜂采蜜是相当勤劳辛苦的。蜜蜂采1千克蜜就要飞行好几十万公里呢!


再后来,学校又给我们调来了一名男体育老师,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农场开运动会时,我们的学生抬着金色的会标,穿着整洁的运动服,接受主席台检阅,是全红色边疆农场的一个大亮点。我和几个知青老师夜以继日,精心编排了团体操《葵花朵朵向太阳》。学生们手里都捧着我们自己制作的圆形葵花,象征着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决心,一颗红心永远向着党,要像雄鹰那样展翅飞翔,振兴中华,努力进取,去实现美好的远大理想的信念。孩子们的表演获得全农场小学的第一名,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拥抱,我们激动得泪流满面,这可是我们全校师生千辛万苦,共同努力的硕果啊!


虽说我们是复式班教学,条件也异常艰苦,但每年小升初的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因为我们都深深知道,这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与使命。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虽然我们在这环境特殊,艰苦偏僻的边境小镇上教学,但对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我们从来都没忘记过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像红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去为在边疆生活的这些孩子们贡献出更多的力量,永远做人类灵魂最好的工程师!



红色边疆农场教研室曾多次在我校举办观摩教学会,对我们的教学管理赞不绝口,评价甚高。我们还配合连队参加过孙吴县文化宫举办的《黑土地——北大荒》开幕式,并邀请我们学校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我是汽车小司机》。稚嫩、活泼的孩子们戴着白手套,穿着白小褂,小白鞋和蓝裤子,头戴一顶蓝色的小帽,脖子上搭着一条白毛巾,展示了孩子们童年的纯真美好和小工人的神奇风采。场上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次演出非常的成功,让孩子们接触了更大的舞台,开阔了眼界。这都是我与知青老师们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不断在各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也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小小的学校竟成为了示范点。


徐淑兰(左四)和学校老师的合影



1974年,在孙吴县山里丁小学举办的教师培训班中,我和知青老师段桂玲带了两名学生去参加演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收获了众多老师的好评。其中一名参加演讲的叫史丽娟的女学生,学习一直十分努力,毕业后当上了红色边疆农场教育科的科长。1978年,我们这个小学校被评为北安农场管理局先进学校,1980年又被评为农垦总局的先进学校。这是上级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我和知青段桂玲老师在一起工作时间最长。她热爱边疆的教育事业,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言传身教,德高为范,点燃了学生们的心灵之火,用心血滋润着这些北国边疆黑土地上的小苗,为这些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宝库,扬起了孩子们理想的前进风帆。知青段桂玲老师是在1979年底回上海的,也是农场十连最后一名返城的知青。我俩并肩共勉,艰苦奋斗,风雨同舟,在北大荒的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2009年,我和老伴儿去上海,段桂玲带我们登上了263米的东方明珠观光层。在蓝天白云之下,东方明珠的每个球体呈现出炫目耀眼的色彩。波涛滚滚的黄浦江,在我的脑海中与大五家子的黑龙江水紧紧相连。清风徐徐,岁月安然,这美好的景色连接着我和知青老师的真诚情谊,传递着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在上海陆家嘴,段桂玲老师为我们践行的盛宴上,我们频频举杯,因为酒杯里流淌着我们历尽沧桑的欢歌与泪水,我们似乎已看到了我们自己种下的满园桃李之花,在世界每个地方开放!


听岁月刻录的声音,感悟生活留下的印记,最让我动容的莫过于与知青朋友的久别重逢。时光虽然已经流逝,但是我们的笑容仍印刻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痕迹,回响着让孩子们做祖国栋梁的亲切呼唤。


岁月无痕。蓦然回首,当我翻阅那些蹉跎岁月的斑驳画面时,我由衷的感谢宁秀荣和段桂玲两位知青老师,为我在那时特殊的教育生涯中增添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终身难忘。


作者韩湘生简历: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现任《荒土文学》副总编《文学月报》杂志社编委《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知青文学专号》《乌苏里江绿色风》特邀撰稿人。已发表作品600余篇,众多篇文章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大奖,在刚结束的全国诗酒融合《无量杯》上获得金奖,被称为从黑土地走出的知青作家。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5/17089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