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成员的评语,小组成员互评评语推荐阅读:
如何写小组成员的评语
我认为,先写优点。
比如说乐于助人,懂礼貌之类的,然后就说,稍微-有一点不足,就是怎么样怎么样…
毕业生实习小组组长该如何给小组成员写评语
给个范文
谢谢
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
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
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求对组员的评价
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做事干练、果断,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优点)作为你的老师,在这紧张而又充实的一个学年里,我欣慰而又感动地看到了你一天天的在成长,一天天的在进步,这是我毫不犹豫为你骄傲的原因.很多方面你都表现出了不同于别人的出色品质.(刚才给你写的那些优点都可以用,还可以再加点他的个性)(缺点)但是,我相信你也不会满足于此,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你继续发挥你的优势与特长,同时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改善,我相信你会成长地更快,我期待一个更加优秀的你.
(先说优点)
X同学作为本组组员,与我们共同度过了充实的一个学期.X同学热爱班级体,团结同学,待人真诚,友善,为人乐观,开朗,态度积极向上,在同学之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不仅如此,他还善于与同学交流感想,建立了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大家心中的开心果.
(再说缺点)
但缺点总是与优点并存的,如果X同学能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改善,我相信他会在新的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是大体的框架,可以根据同学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文字,男女适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师叫我写小组内的成员的评语,包括我自己,怎么办?这个发言稿要我在家长会上演讲,快点,急用!
你们小组几人,况且我没见过,我怎么帮你写
怎样评价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 评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
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然而,目前课堂教学
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我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观察,认为要想行之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
习,首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联系实际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
通
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及评价的研究来探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关 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评价
1.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
小组合作学
习是以3-6人组成的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它把一个班的学生按照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平均分成若干个“组
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1]。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能使学生学会怎样与别人合作,同时更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有些应用只是表面上有“小组合作学习”的
形式,在实质上,却与合作学习的主旨和精髓相去甚远,因而就出现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误解和误用。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
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流于形式的较多。
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
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
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
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
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的理
解其意义。
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
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
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
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
总结。
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第三是小组合作
交流学习。
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2.2实施时的具体策略
有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理解,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
但这还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学习的前提条件。
针对开头提到的几种情况,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进行合理的分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
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3]。
教师应按
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
的学生。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小组成
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这不仅
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掌握了以上的原则再结合班级和学科的具体特点,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项目为基础的小组组合。
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
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4人左右。
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须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
起来比较简便,且基本具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
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科任教师
可在学期之始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至社会家庭背等方面的差异来安排学生的座位。
以任务为中心的
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合,一般以2~6人为宜。
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
由教师指定,再根据各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
2.2.2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
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
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
(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但一节课中不宜
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2.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
这就
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
任。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
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2.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
地参与活动。
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
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交流时间。
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当一个
问题提出,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就没有基础。
这是导致学生合作时无言以对的原因之一。
2.2.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而不是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进行的,因此要想在课
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们可以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
一、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举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
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
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2.6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
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
本的合作技能。
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
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
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2.2.7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学校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4]。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
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
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
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值得一提
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2.8教师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主角。
而
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
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
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
首先,在分组时关注弱势群体。
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
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
这样使那些后进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
2.2.9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
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及时
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
刚开始学生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有难度的,他们会觉得头绪杂乱。
由无序变为有序需要教师直接参与到各小组中
小组长对组员的评语
我作出了这样的尝试:作文六步评改法。
第一步:教师精心选文。
在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后,教师宏观上加以把握,从中选出三至四篇例文,既要有成功的习作,又要有存在明显不足的习作。
而且几篇选文应该各有特色,要具有代表性。
选出的成功习作或立意角度别出心裁,或语言有明显的个性,或结构新颖独到等等;存在不足的文章:或偏离题意,或思路紊乱,或语言晦涩等等。
然后,将这几篇文章按原貌打印出来,发给学生。
第二步:作者谈文章构思。
教师可事先通知原文的作者,让他们作好准备,重点谈一下在动笔之前,是怎样构思,布局文章的。
第三步:教师指导评改。
因为作文训练是有重点的。
教师要根据训练重点让学生明确立意,即“应该写什么”,还要让学生分析例文的选材,即“写了些什么”,能否为主题服务;还要考究一下文章的结构,即“是怎么写的”,看它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这样,我们不仅考查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掌握;还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第四步:学生分组评改。
若干个学生为一组,每组推荐出一位组长。
然后各小组确定其中的一篇作为评改重点,对文中的标点、字、词、句等方面进行讨论、修改。
最后由小组长将组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好评语,总结发言。
第五步:学生互换作文评改。
将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发下去,参照刚才的文章,同桌之间互换修改作文,并写好评语。
所谓“旁观者清”。
然后看同桌为自己指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第六步: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最后对这次作文作总的评价,综合学生的作文和评改的内容,指出其中的中肯和偏颇之处。
运用这种方式评改作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在这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让学生谈行文构思,现身说法,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通过实践,学生评改作文的热情提高了,作文水平也日见长进。
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
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评价小组里成员一周的表现500字
三人学习小组
要说起这3人“学习小组”啊,那可是三五天也说不完。
那它为什么叫3人“学习小组”呢
原因就是这里有3个人—我、刘珊珊、孙梦琦,她们都是我的死党,也是我学习上的死对头,你可别小看这3人“学习小组”,它其中可发生了不少的趣事…
我们这个3人“学习小组”不仅在一起玩耍,而且还在一起学习,我们3个就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下课了,在教室里,我们有说有笑—快升学考试了,同学们都在复习,被看我们在学校不怎么复习,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我们暗地里都对着干。
在家里,我们偷偷的复习,也不告诉彼此,都害怕谁比谁考得好。
有时,我们会约在一起复习功课,谁不会了,我们就耐心地给她讲。
虽然我们在一起和乐融融的,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闹些矛盾,不过,一会就被“和事佬”化解了…
星期日,我们约在了公园,准备放松一下心情,玩累了,就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谁去买,这次,又是刘珊珊去买。
当然,是我们给钱她去买。
不一会,刘珊珊就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把水拿给了我们,可是,“好事不常来”—
“你是怎么搞的,我不是让你绿茶吗
你怎么给我买的是矿泉水
“我不是没听见吗
“没听见
你耳朵有毛病啊”
“…”
正当我和刘珊珊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晒在一旁的孙梦琦就当起了“和事佬”,她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好了,你们别吵了,不就是买错了吗,你就先将就着喝,又不是不能喝。
还有你下次把要的什么记清楚点,别那么…”就这样,一场闹剧终于平息了。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3人“学习小组”的趣事,你有没有也想加入啊
不过你想加入,我们也不会收的,因为,名额已够…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评价
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评价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在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有效、成功教学的一部分。
如果能利用好课堂评价这一工具,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也存在着误区:评价不够简练,滥用鼓励与夸奖。
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表扬是我们重要的教育手段,因为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称赞,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来说,表扬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为他们平时得到最多的是批评,对于自己他们已没什么信心,有时甚至会破罐子破摔,这时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往往能使他重新树立自信,点燃学习的热情,也会让作为老师的你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但过度的鼓励与夸奖,也许会起到反作用。
现在三年级有两个班是我任教的,曾经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维持课堂秩序,我在课堂上手中拿着奖励学生的小五星,只要学生举手发言,其所在的小组就能得到一颗小五星;我在黑板上设计了小组得奖的统计表,学生每发言一次,我就匆忙赶回黑板前贴一个标志。
整堂课中,我异常忙碌,学生也心急火燎,因为他们要得到一次发言的机会,就必须等我给“获奖者”贴完标志。
我更是忙中出错,一会儿贴错了小组,一会儿又忘记了贴标志。
一整堂课下来,
我似乎忘记了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也不是为了把每个小组在每堂课中的表现都划分出好与差的等级。
经过反思,我觉得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为了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如果学生已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教师就没有必要过分注重活动效果的统计,而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
有时在外听课时,我们也能发现同样的问题。
我们时常看到一些老师频繁的给学生奖励,单词读对了,就带领全班学生拍手齐说“super!或是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题就说“真能干”、“好极了”,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
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所以一堂课下来好多学生都有小红花、五角星,有的还得到很多。
其实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尊重和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地表扬,表扬和奖励也应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
不合适、太多的奖励和评价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会让学生“迷失自我”。
比如学生读单词的活动属于不需太多思维创新的模仿活动,教师只要点头肯定其发音正确或进行必要的纠正即可,无须用如此夸张的语言加以评价。
同时我们评价的词语可以多样化一点,不要老是“好”、“聪明”、“能干”,评价也不一定只用语言,你举个大拇指,鼓个掌…偶尔也是可以的。
对后进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受。
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
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水平或创新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
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评价“真聪明”“好极了”。
在表扬奖励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
当一个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时,教师给予学生丰富的反馈就告诉学生: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是错误的,他们的实力所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开发他们的潜力。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接受教师的书面反馈和及时反馈是十分重要的。
而另外一些学生则需要教师给予他们面对面的谈话,以此强调他们哪些方面做得很好。
当前,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目标。
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尤其是形成性评价,基本都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据。
针对新课程展示、复习巩固等不同内容,对学生的分层和评价也不一样,要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有以整体为单位的,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
同时,也许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多用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
除此,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下面用小组评价作为例子,从四个方面来予以表述,这四个方面分别是:1、教师对课堂的评价应该具有实效性;2、教师对课堂评价应具有多样性;3、教师对课堂评价应具有准确性;4.
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1、教师对课堂的评价应该具有实效性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课堂评价的目的。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别于优生和差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而,课堂评价尤其要讲求实效。
大班教学中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而四人小组、二人小组、男女分组的评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组评价同时也促进了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鼓励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应考虑评价的方式、规则、时机及评价细节的处理。
对小组的评价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并不是用于每个活动之处,应把握评价的最佳时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否则这种评价就会过多的占用时间,事倍功半,达不到实质性的效果,也因此添加了师生的负担。
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时段为小组评价的最佳时机:(1)上课开始两分钟
上课铃声后,学生们从喧闹的操场上回到教室,情绪还处于激动状态,很难快速平静下来。
此时,
教师可以用期待的目光环顾教室,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如桌上是否有英语课本,是否坐好,是否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等)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并简要说出加分的理由。
这是一种学习状态的评价。
当然,此时进行小组评价时,教师尽量让各小组都得分,给表现好或差的小组要有一定的区别,但差距不宜过大,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整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
(2)课堂活动转换时
小学英语课主要以活动为主,突出“课堂活动化,活动交际化”这一宗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此时加入小组评价却起到了调节的作用,效果显著。
例如教师发出口令,
Let's play a game.
可立马根据各组的反映情况、作答情况,给与反应敏捷、表现好的小组高分,以此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便于快速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
这是一种反应能力的评价。
当然为了不挫伤那部分反映稍慢、表现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此时的转换环节中采取一些策略,适当调整分值,给暂时处于劣势的小组一定的勉励分,激励学习兴趣,鼓励后来者居上。
(3)竞赛活动时
小组竞赛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组织竞赛类活动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①制定合理的竞赛规则
合理的竞赛规则不仅是竞赛顺利进行的保障,而且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执或纠纷。
竞赛规则应能使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尽量避免因个别学生的表现而大幅度影响小组的整体成绩,配合最好的小组应是得分最高的小组。
同时,竞赛时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帮助,不可相互指责或埋怨;否则,该组就会被减去一定的分值。
小组之间的竞争主要应看小组合作的表现,而不应以组员个人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
某个组员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可以让同组的其他成员及时补充和纠正。
同时,对回答有误的学生也要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如表扬其敢于尝试的勇气,激励落后的小组在下一轮活动中继续努力等。
另外,培养学生在竞赛中团结合作的精神尤为重要。
②尽量简化评价的方式
课堂评价应尽量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
例如,粘贴小五星标志的方法就远不如用粉笔直接写分值或画五星简洁明了。
况且,学生并不在乎教师在黑板上画的标志是否好看;形式简化了,而意义并没有淡化。
教师也没有必要听取甚至记录每个学生的发言,可以先让学生小组集体讨论,再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2、教师对课堂评价应具有多样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对同一种事物长时间的存在兴趣,容易分心、分散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多花心思,增加趣味性,竞争,激活课堂气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在课堂评价多样性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现将部分与大家分享。
(1)乌龟赛跑。
制作几只可爱的小乌龟,分别带着不同颜色的帽子,以便与区别。
在课堂活动中,以乌龟的前进速度来反馈小组的学习情况。
赛后为第一只爬到终点的乌龟颁奖,也同时评出二、三名,让学生体验一次走上领奖台的成功滋味。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学生一种竞争意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搏精神。
(2)爬楼梯。
制作几只类似人的脚板爬楼梯,组员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脚板就上升一个台阶,哪组最先达楼顶者为胜方。
培养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态度,以此启迪学生要踏踏实实地学习,脚踏实地的做人。
(3)登山运动。
登山本是一种户外运动,运用到教学评价中,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把全班分为男、女两个队,分别从两侧向山顶冲刺。
如果在课堂活动中,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回答问题不正确或组员出现失误,责令从半山腰退下,回到原地,以此启发学生在攀登科学知识的高峰中要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并教育学生作任何事情都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4)拼单词。
单词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一个元素,所以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记忆单词是非常必要的。
此评价手段是把全班分成四人一小组,每组成员每回答对一个问题,会得到教师给予的一个字母卡片,在本节课结束时,该组成员用所得到的字母来组合单词,并用所组成的单词说一个句子才算最终胜利。
以此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意识,也让英语学以致用。
3、教师对课堂评价应具有准确性
教师课堂评价的目的是在于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评价特别要注意把握好准确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来表达,使学生能及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评价应以赏识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还不是很完美,甚至还存在一定的错误,也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再次参与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自信心。
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尽量做到自然、简练、准确、恰到好处。
切忌不要滥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或不妥当的语气,也不宜随便使用鼓励和表扬的话语,如表扬来得太容易,学生就会觉得来的毫不费功夫,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随便应付问题的动机和情绪。
还应尽量避免过分严重的评价方式,这不仅会干扰学生的积极思维,还是评价显得机械、呆板,失去严谨。
4.
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让学生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其学习行为。
学生不必在每堂课中都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可以根据各校和各班的具体情况,每周或每月开展一次自评和互评活动,以便让学生有机会进行阶段性的小结与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成长、发展的“土壤”,教师需要每天用心灵去呵护这片“土壤”。
对小组活动采用什么形式评价最好
通过设计评价量规,使用评价技术,能够指导学 生处理好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小组学 习中,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是确保其在小组学习中加 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成员应该能够在小 组学习后,更好地独立完成类似任务。
因此,教师在设 计评价量规时,既要设计对小组整体的评价指标,还 要设计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指标,以使学习者能够 清晰自己对学习所负的,认真对待个别学习,不 产生依赖性,同时还能够在小组学习中积极贡献个人 的力量,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20/5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