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教学计划检查评语,教学计划检查评语大全

教学计划检查评语,教学计划检查评语大全推荐阅读:

学科教学计划教研组检查意见怎么写

本学期我校区低年组抓好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为重点。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努力把新课标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

语文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投入,学习、参与、实践,形成了浓郁的研讨氛围,新一轮课改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

理科组长审阅教学计划怎么下评语

审阅本组教案,定期检查作文,负责本组单元测试,抽考工作,组织评教活动,征求教学工作的意见,掌握教师工作态度。

九。

五。

八,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态度,提高教学质量、能手评选活动。

组织教材教法研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四,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进度和计划,带领全组完成学校工作计划和各项任务。

二、领导全组教好所带班级课程。

七,负责本组的各类活动、组织实施教师业务进修,提出在职进修目标和计划,确定指导新教师的任务,以身作则,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提供教学咨询教研组长职责

一、组织全组教师学习讨论教学大纲、代表本学科参加涉外活动。

六、负责本组教师的业务考核、协助校长、教导主任检查教学工作,专题讲座观摩教学检查性听课,新教师试讲和有关课外活动,组织本组教改、优胜课评选和教学新秀

怎么对教学计划进行评价

《教育评价》学生作业 欢迎大家发表评论,给每个小组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以便为作者提供反思建议,促进共同学习和提高。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作者:纪式为 2007101344 郑碧霞 2007101308 郑佩斯 2007101311 郑伟心 2007101346 钟明君 2007101302 系别: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摘要: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课堂观察正是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可操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借助课堂观察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层面的问题,已是当前教学研究的关键与核心问题。

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 之一,是适合研究课堂情境的重要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依据。

本文主要通过简述课堂观察的涵义、方 法与意义等,进而说明进行有效课堂观察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堂观察 种类 工具与方法 1 第一部分前言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

但是,作为一种科学 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

课堂观察虽然在我国早已有所介绍,也有学校或教师开展了一些课堂观 察的研究工作。

然而,作为一种他乡经验,怎样在我国本土扎根与发展

仍然有 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例如,课堂观察能促进课堂学习的 改善吗

课堂观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吗

国外课堂观察的技术需要怎样改进 才能适合中国的课堂

怎样培训教师具有一整套的技能,让他们成为合格的观察 者?我们,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小集体,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研究,在理论 上和实践上,对上述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

我们愿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愿意与对此感兴趣的同仁合作继续深入地推进中 国式课堂观察的研究。

第二部分课堂观察的涵义、种类以及局限性(一)课堂观察的涵义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 2 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它要求观察者带着 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 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它是]教师专业学习 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观察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不同的分类:1、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资料本身的属性来划分,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 察。

2、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课堂的关系,可分为自我的课堂观察和对他人的课堂观 察。

3、根据观察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可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与独立的课堂观察。

4、根据对观察对象或内容的选择来分,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

5、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

很多课堂观察的分类都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往往是交叉、重叠的,具有多重 属性,教师应灵活对待、综合运用。

(三)课堂观察存在的问题课堂观察是听评课的一种范式,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种方式或方法,但不是 唯一的方式或方法,它不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全部,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课堂观察则是运用科 学的方法解决教学艺术中的一部分问题,它善于对课堂行为的局部的分析与诊 断,而不善于对课堂事件的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把握。

它主要完成三项任务:3 一是描述教与学的行为,诊断教学问题,二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中具体的教学问 题,三是改变教师日常的课堂研究行为。

然而,课堂观察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 的,主要表现在:它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如教师言语、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活动等,从现象理解本质,是一种归纳的方法;它只能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观 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观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较多个观察 点。

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 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

它需要被观察者抱着 上“家常课”的心态来上课,要求被观察者具有愿意接受他人观察并不受现场观 察影响的特质。

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来完成程序的三步曲;它还需要一 个合作共同体的基体,在基体内教师可以进行自由、分享、互惠的对话与交流,以确保观察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朱伟强、郑东辉)第三部分课堂观察的过程及主要方法(一)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1、阶段一:课堂观察前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等。

其次,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的中心 或焦点。

再次,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或工具。

4 2、阶段二: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课堂观察的实施阶段包括进入研究情境以及在研究情境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 选择的记录方法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观察者应先征得同意,并尽快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消除 被观察者的怀疑和戒备心理,也消除学生的好奇心理。

通过不同的课堂观察记录方式,观察者记录那些所观察行为的模式,大致包括行 为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频率、师生 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包括一 些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以及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还包括一些 音像资料。

3、阶段三: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通过课堂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一般有定性和定量两种。

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不是 为了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并发表,也不只是为了证明、填补或构建某种理论,更 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教学、改善实践。

(二)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5 个视角)、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4 个维度,每个维度由 5 个视角构成,每个视角 由 3 至 5 个观察点组成,合计 68 个点,。

第一,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

课堂观察框架的观察 点为老师立足于“点”来思考课堂(课堂是什么

提供了支持,而 68 个点,20 个视角,4 个维度的综合,为老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 5 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 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品质。

第二,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

在开展课堂观察时,教师们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熟悉课堂观察后,根据自己 的发展需要,从观察框架中寻找相关的观察维度、视角和点,设计自己的观察点。

观察点确定后,可以根据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选择或设计观察工具,如量表、记 录单、调查问卷等,选择合作观察的伙伴,商讨分工合作的观察内容,研讨双方 观察的规则等。

(三)课堂观察点的确立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 的;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

因此,课堂观察要求 根据观察点的品质、观察目的和内容等事先确定好观察点。

首先,要根据观察点的品质—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来确定观察点。

这 是由观察的特点所决定的。

我们只能观察到具体的行为表现(如师生之间的提问 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而师生头 脑里的东西是很难观察到的。

其次,要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

处在不同发展阶 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确定 观察点,通过观察、研究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教师可以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 察者的需求往往不相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决定。

再次,要根据合作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

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前提之一 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 6 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等。

因此,在确定观察点时还要考虑围绕合作体的需 要,在这基础上“设计—观察—反思—改进”,从而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 链条。

(四)自主开发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1、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 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 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

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 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 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

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1)描述体系,即在 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 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 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

(3)图式记录,即 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4)技术记录,即使用录音带、录像 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

所获得的数据、信息 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2、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 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一是观察点;二是观察者自身的特征;三是观察条件。

7 3、为什么还要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 已有的成熟的观察记录工具,它们在逻辑上的严密性和科学性都是经过了实 践检验的,但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于是自主开发观察记录工具成了一种 比较现实的选择。

4、如何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 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分析设计阶段,首先应具体分析观察对象(内容)的要 素和观察课的特征,然后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观察记录工具。

二是试用修 正阶段,观察记录工具出来后,必须检验其科学性。

三是正式使用阶段,一般来 说,教师自主开发的观察记录工具,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解释起来能自圆其说,尽管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却能在开发的过程中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理论 素养、设计能力和合作研究的水准。

(五)课堂观察的主要方法 1.拟订提纲进行观察 观察的重点:问题导入(新课导入)观察提纲:(1)问题空间是否适度

(2)问题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

(3)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指向性

(4)问题的可操作性如何

观察对象:不同地区的三位任课教师 观察记录的课堂原始资料:教师甲:师: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例子。

生:教室的门,课桌面,教室的窗户等。

(学生踊跃回答)8 师:好

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 的性质。

(随后教师板书课题)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性质

(进入研究主题)教师乙: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两个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① ② 生:①是不规则四边形,②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几乎是齐答)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

(随后教师板书课题)师:谁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进入新课)生:(少数学生举手)教师丙:师:请同学们剪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看看由它们能拼出怎样的 几何图形

生:动手操作,先剪出形状各异的一对对全等三角形,然后拼图形。

(学生程度不齐,有个别学生一直未剪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师:请同学们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拼图。

生:(学生踊跃)展示出下列图片:① ② ③ 9 师:谁还有不同做法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体现教学民主)生:学生继续拼图。

教学的重点似乎是拼图,而不是研究平行四边 形了)师:大家继续。

从三位教师的教学导入可以窥视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教材的运用和理解,也能够直接观察到教师借助问题导入所设置的问题质量。

用观察初始的观察提纲 来分析:教师甲的问题设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有一定的自主思考空间,但又能 够达到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的目的。

通过学生举例,自然可以回忆平行四边形 的形状,甚至概念。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己举例能够反映学习者对概念的理 解水平。

教师乙的问题设置直观、简单明了,直奔主题(问题指向性明确),然而,问题空间较小,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识记水平,这样不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和学习兴趣。

教师丙的问题设置直接运用教材的情景,可操作性强,学生急于想看到自己 的作品,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问题指向性虽然不明显,但对研究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一定的正向迁移作用,可惜教师的引导离教学主题较远(当 然,让学生探究还能拼出什么样的图形,不是无意义的,而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本节课教材编写意图从知识的教学目标上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拼图活动使 学生回忆起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二是逐渐由这个活动过渡到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 10 质。

同时关注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情感的调动。

可见,教学采用问题导入,甚至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里怎么写检测与评价

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评价

1、能正确理解教材

(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

(2)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

(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如何评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5)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要求恰如其分。

二、教材处理(10)

(1)领会编者意图,保证科学性,重视系统性、逻辑性。

(2)有较高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30)

(1)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

把握重点,突出难点。

(2)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5)

(1)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

五、教师素质(10)

(1)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

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

(2)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10)

(1)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

(2)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七、教学特色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53766(10)

(1)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

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简述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扩展资料

教学评价分类

(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

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

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

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3]

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教学评价的原则如下: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有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该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参入个人情感。

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而导致教学决策的错误。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

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

因此,为了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的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但同时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在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

3、指导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及时的,具体的启发性的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4、科学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的统一的评价标准,认真编制、预试、修订评价工具;在此基础上,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依据科学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而不是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主观判断。

5、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因此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资料: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评价教师教学有那几个方面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

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

要求

1、明确多次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以解决评价的方向性问题。

2、明确每次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具体目标。

3、明确为评价而准备的条件。

4、对评价资料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

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评教作用

1、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

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2、调节作用

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3、教学作用

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学评价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往的教学评价看重结果,注重教师的课堂表现,侧重课堂表面的热闹形式。

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教师是主角,是演员,而学生成了配角,成了观众。

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呢

我们的评价一定要真实、有效。

应以学生为评判标准,从而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评价要摒弃或淡化评价的指标,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摒弃或淡化评价的指标。

“任何一项改革在实施中遇到的真正困难,不是发展新的观念,而在于从旧有观念世界中剔除不适宜的成分。

所以要追求有效的评价,我们必须剔出不适宜的成分,摒弃或淡化评价的指标。

教学评价要以校为本扎实有效地开展,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自我评价”为落脚点,采取这样的评价方式:执教者授课—执教者说课—听课教师评点—执教者谈改进的方法—听课教师简要谈自己的收获。

这样的评价过程,扎实有效,执教者有收获,听课的老师都有收获。

总之,是否“有效”看学生,能否“有效”在教师。

真实的课堂是基础,是过程;有效的评价是目的,是结果。

这样的评价,才会促使教师不仅有先进的理念,更有先进的行动。

拓展资料:教学评价作用

诊断作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

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

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激励作用: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

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调节作用: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教学作用: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参考资料:教学评价-百度百科

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些类型的评价

教学评价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

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

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

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3]

4、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5、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21/5193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