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我的前半生电视剧评语,我的前半生电视剧全集

我的前半生电视剧评语,我的前半生电视剧全集推荐阅读:

怎么评价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2017年靳东、马伊琍主演电视剧

整部剧摒弃了许多都市情感类作品一贯放大的人生鸡汤和爱剧照情至上法则,力求在展现多元的婚姻价值观的同时,用犀利与深刻的视听语言,探讨着一段关系走向终结的多种原因:如价值观的偏离、能力的差距、原生家庭对现有新家庭的消耗等等。

这种深入的思考和剖析,也无疑将为现实中身处婚姻、情感困境的人提供一剂苦口利心的“良药”。

不同于伦理剧中以往对待事情两极化的判断,《我的前半生》中的角色因其完整独立的人格,每个人的观念都能从各自角度站得住脚。

这种设置令人物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仅增加了剧情的可看度,也给观众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有网友留言表示:“看过这部剧的,有人思考,有人涅盘,有人混沌,有人混世。

人生百态剧里剧外同时上演了。

对于一部现实题材的剧来说,这样的评价无疑十分可贵。

该剧于2017年7月4日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首播。

怎么评价电视《我的前半生》

改编自香港著名女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说,靳东、马伊琍、袁泉、雷佳音、吴越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主演加盟,更有陈道明、梅婷等客串的都市情感大剧《我的前半生》昨晚登陆北京卫视黄金档。

整部剧摒弃了许多都市情感类作品一贯放大的人生鸡汤和爱情至上法则,力求在展现多元的婚姻价值观的同时,用犀利与深刻的视听语言,探讨着一段关系走向终结的多种原因:如价值观的偏离、能力的差距、原生家庭对现有新家庭的消耗等等。

这种深入的思考和剖析,也无疑将为现实中身处婚姻、情感困境的人提供一剂苦口利心的“良药”。

编剧秦雯表示,“我们希望全方位展示一个立体人物的困惑,以及她的发泄和解决方案,也许不一定你会站在她这一边,但是她至少能够让大家有一些思考。

在中国文学史上,“子君”这个看似普通的名字,却牵连起鲁迅、亦舒两位不同时代的文学大家。

短篇小说《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讲述男女爱情的作品,在小说中,鲁迅讲述了子君和涓生冲破传统家庭阻碍、从自由恋爱到婚姻破裂的故事。

在鲁迅看来,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社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

57年之后,一位痴迷鲁迅的女作家亦舒,则把子君与涓生的故事搬到了80年代的香港,写下了小说《我的前半生》。

作品中,亦舒试图塑造出一个新的“子君”,改写了她半个世纪前的悲剧命运。

亦舒曾坦言,她的目的就在于探寻新时代下女子的不同选择和命运。

在新的时代社会环境下,亦舒使女主角子君彻底意识到独立的重要,她自食其力,逐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伤逝》中被抛弃的“子君”,到小说《我的前半生》里开始自省,一步步走向独立的子君。

“子君”的形象变化,折射着两位作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对爱情、婚姻的不同看法,探讨着不同时代女性独立的可能性。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站在这两部作品的“肩膀”上,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环境下,对女性独立、自由等话题进行探讨,主题具有浓厚的现代意识。

故事被成功移植到了当代大都市上海,表现了当代女性对自我、婚姻、事业、家庭等多个维度的思考以及多元价值的选择。

通过这部戏,观众将看到罗子君从一个充满依赖性的小女人,一步步走向独立的过程,看到现代女性寻求自身独立价值的可贵和不易。

子君跨越近百年的“三生三世”,在作品中碰撞、交融,展现着不同时代中对女性价值的思考与审视。

编剧秦雯曾在采访中提到,“在这部戏中,我们更关注的是,这样一个女人出走原有的家庭之后,她的成长、她的情感是怎样的,以此来探讨当代环境下人与人的情感模式。

怎么评价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链接:\/s\/nv HNlv密码:wc c完整的看了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和原著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1、故事背景

小说中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亦舒想通过时代的变迁来讲述当代女性幸福观的变化。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的开播离原著的出版已经有35年了。

而这35年中,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无形中发生着改变。

2、角色人设不同:

原著根本没有贺涵这个角色。

和居酒屋的老板老卓一样,像贺涵这样毒舌又傲娇的孔雀男在小说中是根本没有的角色。

包括唐晶在工作上的对手都是新增的角色。

此外,陈俊生在原著中的名字叫史涓生、凌玲是原著中辜玲玲的人设。

而子君和唐晶的老公分别是翟有道和莫家谦。

3、感情线不同:

子君遇到翟有道唐晶远嫁莫家谦。

小说中的子君也是一个家庭主妇,有个医生老公洞生,还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安儿和平儿。

某一日,涓生和子君提出了离婚,声称自己外面有人了,而这个人就是辜玲玲。

这个消息犹如睛天霹雳,不过子君在好友唐晶的鼓励下,决定重头再来。

很显然,子君最后逆袭成功,和电视剧不同的是,子君成为了一名陶艺师。

而在电视剧中,子君进入了咨询公司。

在这期间,涓生后悔选择了辜玲玲,想要和子君复婚,但是惨遭拒绝。

而子君认识了女儿男朋友的叔叔一—建筑师翟有道,最后喜结连理。

而好友唐晶一直坚持独身主义,是个女强人。

不过最后和莫家谦结婚了,去澳洲定居,还生了孩子。

但在剧版中,罗子君和唐晶的男友贺涵产生了感情纠葛。

如何评价《我的前半生》大结局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有点出人意料,但感动了我。

在深圳某渔港码头,子君认错了贺涵的背影,虽然失落却很温暖。

接着眼前剪辑的是过往两人的点点滴滴,展现的是过程,却刻意淡化了结果。

片终,是子君步步前行的孤单而坚定的背影,令人浮想联翩。

子君知道贺涵也在深圳,凭现代的通讯手段,两人相见并不难。

编导没有简单地给出团圆的结局,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遐思,这是编导的高明之处。

贺涵最后顶包为唐晶背黑锅,离开了总经理的位子,去了深圳码头当一名渔工。

这是贺涵人性的升华和回归。

而唐晶对着无人接听的贺涵手机,一段真情的独白。

最后一句是:“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错过了一个多么爱你的人。

再见了!令人酸楚。

还有,陈道明饰演的老卓,将苦心经营的日本料理店留给了洛洛,自已云游去了。

估计编导是受过红楼梦一类结局的影响。

男女的情感纠葛是千古的话题。

为情而感,终究不能跳出感情的樊篱。

这种结尾,摆脱了爱情的小格局,赋于了人性、哲学的思考,给全剧加分。

如何评价《我的前半生》中贺涵这个角色

首先,靳东演的贺涵这个角色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富帅;但也可能是上位者气息太浓烈,让人觉得又有点不近人情

但是他又是个真性情的人,会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不顾一切

懂承担,在最新一集中,让子君把所有不好的事情都丢给他,他来解决

可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在感情上犹豫不决的人,纠缠在唐晶和子君之间,同时伤害了两个女人

正如那句话:大道理都懂,但是就是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所以个人觉得贺涵是一个:能力者,但同时也是一个弱者;只是看从哪些角度去分析

如何评价「我的前半生」中女主罗子君这个角色

罗子君是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的女主角,由马伊琍饰演。

她原本是个全职太太,后遭遇离婚,在闺蜜唐晶和贺涵的帮助下自食其力的故事。

她的前后半生倒是很有连贯性,没教养、无知、爱慕虚荣和不知感恩都有个共性就是极端自私,毫无道德可言,这又和剧中她那个市井庸俗、自私自利的母亲有很高的一致性:这样的家庭出来的人,自然是终身自我为中心,并不是一个两个贺涵可以解救的。

求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一样写四四和穿越女主角的小说

2.《女律师穿越成四阿哥宠妾《清舞:比翼双飞》》(鉴文女士)

3.《清韵楚楚(清穿)》(欣欣向荣)

4.《迷糊丫头穿越记》(圈圈儿)评语:老五的

5.《满地清秋》(地狱vip)评语:也是四四的。

据说有点悲。

6.《当初聚散》(让雪化成相思泪)

7.《四爷,我爱宅》(秋水伊人)

8.《许你来生》(叶紫)

9.《许你来生II》(叶紫)

10.《晴禛意切》(悦薇)评语:也是四四的。

讲的是和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女主。

全文算轻松。

当然四四也是有和其它女人有关系。

但是女主是他最爱,最后归隐江湖

已有100人收藏该书单

1.《梦续三百年》(孤单的兔子)

2.《既来之,则安之》(采菊南山)评语:写四四的。

完结

3.《紫禁城未央》(段楚楚)评语:四四的。

这本还没看

4.《回首又见他(清穿)》(绝漳)评语:四四的

5.《清雨霏霏》(绿水人家绕)

6.《清兮梦兮》(如倩熹)

7.《破梦钟声度花影》(燕楚春秋)评语:四四与宋的,但我不是很喜欢里面的四四,太花心又感觉他是利用女主的。

8.《不是低调是淡定》(洛洛兔宝宝)评语:四四的,这本专情,轻松,推荐

9.《清朝穿越记》(夜惠美)评语:四四的,但书城上没完结

10.《平凡的清穿日子》(Loeva)评语:这本字数有点多,穿越到清朝的。

但不是和阿哥发生故事的

1.《不思量自难忘》(徐徐2007)

2.《红颜凝眸处》(逍遥岛主)评语:四四

3.《在清朝的生活》(西木子)评语:四四的,女主淡然,连载

4.《禛心真意长相守》(秋麒麟草)评语:老四的

5.《清清子衿》(九月迦遖)评语:算老四的,但结果嫁给十四

6.《千千阙歌》(忆鸥)评语:也是老四的。

完结

8.《勿忘》(因爱)评语:四四的。

但最后女主爱上弘时。

弘时可怜啊

四四不够专一。

完结

9.《书虫在清朝的米虫生活全》(千本樱景严)评语:四四的。

完结。

轻松类的

10.《换一种方式去爱清穿》(官官不是官)评语:四四的。

完结评语:四四。

蛮喜欢这本,可是没写完

2.《前世·大清》(和氏璧)评语:四四的。

但貌似老四不够专一

3.《三世缘》(太平洋的贝壳)评语:深情的老四。

又是专情的。

情节不符历史。

完结

4.《尘世羁》(沧海月明)评语:[s:尘世羁]

5.《莫明其妙的穿越》(leidewen)评语:四四的。

蛮轻松特别的一本书。

当然这书的情节不合历史的

6.《清宫歪史》(未央炫荷)评语:四四的。

完结

8.《清宫遗梦》(长醉不醒)评语:写老七的。

蛮搞笑的

9.《清殇·夜未央》(李怡然)评语:老四的。

但结局有点悲,看得我郁闷死了。

讨厌弘历

2.《清烟》(雯玉)评语:也是四四的

4.《玉石俱焚》(紫月)

5.《烟-爱浅情深,清》(醉)评语:老四的。

具体写什么忘了

6.《清宫情事穿越之帝王篇》(天使雅娜尔)评语:也是老四的。

书城上貌似也没传完

7.《清-旧梦》(段玲珑)评语:写老四,老十的。

女主深爱老四,但又嫁给老十。

虽没得与心爱之人结连理,但也嫁给一个宠她爱她的人。

结局不错。

不过我记得书城上没传完

《清梦有你》(米虫豆)

《清梦·繁华冢》(段琳琅)评语:老四的。

完结

《清穿之月色撩人全》(水中莲)评语:老四的。

蛮轻松的文,完结

《四爷党》(悠悠晴天)评语:老四的。

完结

10.《最禛心》(东篱菊隐)评语:本人最爱的一本清穿,老四的。

推荐喜欢看轻松类的清穿的书友看这本

对唐诗的评价

唐代是我国古时的诗歌盛世,唐诗,宣示着我们民族历史的悠久、文明的发达和艺术的精美。

今天我们能够读到的唐诗大约是5万首,如此数量众多的诗词形成了它独具一格的特点。

一,数量众多

通常我们接触到的唐诗为300首,能够统计到的数量约5万首,这在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种文化形式上都是可观的。

形成这种庞大的数量是依据唐朝繁华包容开放的政治局面,唐代的太平盛世,为诗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创作的“底气”。

二,思想解放

唐帝国是空前大一统的国家,中国同西域、中亚、印度、日本等国的文化交流也有较大的发展。

唐代思想开放,人际环境宽松、洒脱、大度,所以诗人写起诗来较为自由、随意。

透过唐诗,特别是初唐与盛唐时期的诗词,我们可以强烈地体现到诗词当中透露出的这层意境。

三,内容丰富

重大题材,国计民生,忧国忧民,个人胸怀抱负,风花雪月,卿卿我我,咏物颂人言情,在唐诗中均有体现。

四,语言精美

唐代诗人十分追求诗歌的语言艺术,他们“语不惊人死不休”、“意匠惨淡经营中”(杜甫),务必使诗歌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美感。

读唐诗,脑海中时常有一种画面感,如身临其境。

五,形式多样

唐诗从字数看,有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从体裁看,有古体诗(歌行体、古风诗)、近体诗(格律诗)、乐府诗等等,芸芸齐备。

可以说,中国古代诗歌的各种体制,在唐代已经全部形成、确立或得到进一步完善了。

扩展资料:

唐代是诗的盛世,诞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绝伦的诗作,在往后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从未有哪个朝代的诗作超越唐诗。

唐诗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它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

从小我们读唐诗,背唐诗,即使多年未读唐诗,有些唐诗仍深深的印在脑海中,可以脱口而出。

唐朝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物质

富庶,文化繁荣,群星灿烂,瀚若星河,因此唐诗就成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也成了

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动力

的丰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唐诗离我们有多远

大家对李清照的评价

李清照是我国两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无所不精。

其词作多发于腑肝之诚,始终充溢着坦率而又真挚的情感,她把感情的生命部份发扬光大,毫无扭捏之态。

她集女性的柔情美、词人的理想美、性格的阳刚美为一体,委婉曲折,妙而含蓄,可谓“曲径通幽”。

其艺术表现力之高超令诸多大家叹服。

“多才多艺多情女,多苦多悲多难人”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生于1084年。

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文史学士和经学,“后苏门四学士”之一,微宗时,官至礼部员外郎,其秉性刚直,从不趋炎附势;其母王氏是前朝状元王拱辰之孙女,亦善文。

李清照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她天资聪颖,智慧过人。

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她自幼饱读经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她一直成长在为人刚直,忠贞爱国的父亲身边,宽松的家庭教育使她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养成了她坦率、真诚的性格。

她身上有着当时其它女孩子所缺失的欢快、活泼、纯真与开朗。

这在她早期的作品《如梦令》中就有体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开心的词。

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划船外出游玩,沉醉于胜景美酒之中,以致“不知归路”。

暮色降临,兴尽而归,却误进了密密的荷花丛中,急着赶路而拔开荷花,却惊起了群栖待宿的水鸟。

瞑目而思,“落日”、“归舟”、“藕花”、“鸥鹭”伴着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飘然而来。

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信手拈来而又匠心独运。

“暮”、“路”、“处”、“渡”、“鹭”等仄声字一韵到底,节奏轻快,一个爽朗女孩脆声声的笑语随着晚霞映照的波光荡漾。

千年之前,一个纯情女孩把她的笑声存在词中;千年之后,用心去读她的作品,我们依然能听到她那美丽的笑声。

再如另一首不开心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蓼园词选》)。

短短的三十来字竟用两人对话的方式婉转自然地将怜惜落花、惋叹春天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谨慎的问语,淡淡的回答,让词人感慨顿生…“知否

知否

责怪之意溢于言表,不仅为感伤风雨之后凋残的红花,更是为海棠凋残之后仍不被关注。

每一朵花都会在风雨之后凋谢,生命尽随风雨而飘逝,不被关注的生命怎么可能在经历“风雨”之后仍然“依旧”呢

词人不开心的心情毫无掩饰,也无须掩饰。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多少不被人珍视的才女佳作,不都随着“风雨”而消逝了吗

词人一个人改变不了整个时代,所以不开心。

但她留下的作品和已经消逝了的作品却依旧像“昨日的海棠”那样美丽。

再看另一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和当时另一名经史大家赵挺之既是同乡,又是挚友。

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赵明诚,谙熟诸子百家,贯通诗词文章。

李清照十岁时,曾随父到京城赵挺之家玩,与赵明诚玩得十分投机。

多情大概是才子们的天性,自此之后,清照心中再也抹不去三哥的影子。

八年之后,李格非官拜礼部员外郎,清照又随父搬到了京城,其时她的心早已飞到了三哥身边。

一日,李清照在花园中荡秋千,玩得全身是汗,连上衣都湿透了,干脆把鞋也脱了,就在这时听到“客人到

谁呢

莫非是三哥

竞横下心来想看个究竟。

听到客人的脚步声后,她慌忙往厢房跑。

忙中出错,别说头饰,连鞋子都没穿。

刚到厢房门口,回头一望,恰遇上客人的目光,她忙用手中刚折的青梅遮住面庞,乘势躲进了厢房。

于是写下了这首《点绛唇》。

一个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又带几分顽皮羞涩的少女形象又跃然纸上。

既凸现了她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又再现了她敢于传达自己的坦率与真诚的独特个性

就在李清照十八岁这年,她和赵明诚结成了夫妇。

赵明诚非常佩服她的才华,称她“亦师、亦友、亦妻房”。

封建时代才华横溢的女子找到了才情兼备、意趣相投的丈夫是很少的,李清照可算一位。

婚后他们填词和诗、研究金石、赏玩书画,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和谐美满,无忧无虑。

她在《减字木兰花》中写到: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丹霞晓露痕。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词人用活泼、清新、浅俗的笔调,将一个醉心于爱情的幸福和欢乐之中的女性的娇憨妩媚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无一不显露出她率性、爽快而又多情的个性。

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这就是无忧无虑的李清照的前期生活。

俗话说,“花无百日好”。

在李清照婚后第二年,李格非在朝廷的“新旧党争”中被罢官并遣返原籍。

李清照也因此受牵而随父还乡,饱尝了恩爱夫妻的离别相思之苦。

这种情感体现得最明显的是《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人一改以往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情思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

景为情语,“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全部融进了浓浓相思之情、离别之苦。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词人心中隐隐作痛。

用语坦率、真挚,表情热烈、大方,毫无扭捏之态。

诚挚的内心剖白让人体味到其爱之深、思之切、情之痴,是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又如另外一首《醉花阴》所写: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与丈夫分别后的重阳节总也晴不起来,以致“薄雾浓云”布满了整个天宇。

任它“瑞脑香消”,任它“把酒过黄昏”,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词人都深深地纠缠在愁苦的情绪之中,无法摆脱出来,这正是“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婉转而又含蓄,无一句言及相思,但相思之切却渗透在字里行间,无处而不在。

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呤咏着,成为千古绝唱。

饱尝相思之苦的李清照在两年多后终于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身边。

词人的愉悦之情又流露在《小重山》中: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淡铺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厄运又一次降临这个家庭。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来,并撒手西归。

赵明诚也被人诬陷入狱,出狱后带着李清照回到青州,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隐居生活。

正当李清照沉浸在“甘心老是乡”(《金石录后序》)之中时,不甘寂寞的赵明诚却又重返仕途。

这对于尝尽朝廷争斗苦果的李清照来说无疑是打翻了五味瓶。

《凤凰台上忆吹箫》则委婉地表述了她此时的心情: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词写尽人间离情别恨。

“多少事,欲说还休”,清照深知仕途险恶,此去是福是祸不得而知。

不安的心把“阳关”一曲唱过千万遍,但丈夫还是走了,致使词人心中“又添一段新愁”,“非干病酒,非是悲秋”。

情真意切,感情光明正大。

李清照就这样把她的真诚、坦率与作品融为一体。

靖康之乱后,北宋灭亡。

在转徙流亡中,赵明诚因病辞世,这是对李清照一生最为沉重的打击。

祸不单行,忧劳过度的词人大病一场;真诚、坦率的性格让她在文学上和政治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却遭到了封建卫道者的讥讽和迫害。

这一切对过惯呤风赏月日子的词人无疑是雪上加霜。

她无依无靠,用沉郁凄婉的笔调倾诉了她茕独孤凄和眷念故国的深情。

我们来看她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光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颠沛流离、漂泊异乡的疲惫令词人“日晚倦梳头”,国破家亡的悲痛令她“欲语泪先流”。

孀居之悲、亡国之痛、沦落之苦,这个“愁”太多、太沉…岂是一叶小舟能承载

悲凉凄清之情尽泻笔端。

又如《永遇乐》一词: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怨笛,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宝马香车,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日胜,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杭州城虽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但亡国之痛、流亡之悲注到心头,怎能让词人有心思观灯赏景呢

思念故国之情油然而生。

“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道不尽的心酸。

发出“笑语”之人“直把杭州作汴州”,又怎会念及国家安危呢

词人独自咀嚼国破家亡的苦涩悲凉,内心的酸楚又有谁能体味

此词曾让辛弃疾等爱国人士热血沸腾,曾让刘辰翁“为之涕下”,其情之真当以此窥之。

再看另一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便是工”。

开头十四个叠字,造成凄清的效果,表达出词人孤寂、凄苦的复杂心理状态。

词人的心碎了,酒也淡了。

北雁南飞,自己不也从北方来的吗

“却是旧时相识”,亡国之痛再次痛彻心腑。

孤身只影“守着窗儿”,再次展现一颗枯竭的心。

蒙蒙细雨不是打在梧桐叶上,而是打在词人的心上,这是一场打碎了词人的心的时代风雨啊

“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用她的真情写下了她多苦、多悲、多难的后半生

李清照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是她创作的源泉。

其作品无论是写少女的情怀、思妇的幽怨、流离的凄苦、亡国的悲愤,无一无充溢着真挚的情感。

如果说柳永用他的执着开创了婉约一派词风,那么李清照则用她炽热的真情将婉约派词作推向顶峰。

她第一次以一个女性真挚感人的作品占据了一个崇高的位置,其作品犹如夜空中的点点星光,虽然数量上无法与众多的男性作品抗衡,但也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可以这样说,没有李清照的词作,宋词就会失去一半光泽;没有李清照的词作,中国文学史的星空也将黯然失色。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22/5278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