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质量管理者的评语,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评语推荐阅读:
安全性评价和质量管理又有什么关系
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
三全“三全”—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1.全面质量的管理 过去我们一说到质量,往往是指产品质量,它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即所谓狭义质量概念。
当然,产品质量是非常重要。
如何抓好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各类生产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不但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企业的声誉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们的温总理把农民工地位提到一定高度后,社会各方面对人的生命有了更高的重视,施工企业也把把施工过程质量、安全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直至“7.23”甬温高铁安全事故发生后,上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安全、质量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改的浪潮。
项目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载体,是质量、安全的落脚点,如何抓好一个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笔者结合本职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抓质量、安全工作项目各级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上手
“安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进度是政治任务”等口号是一些领导在会上爱讲的词语。
但真正把这些口号落实到工作中,从严抓好微小的质量、安全隐患开始,从行动意识上切实把此项工作放第一位的并不多。
曾经一个项目主管领导在某桥梁挂蓝施工工地检查时,发现一名工人在挂蓝前吊带处违章电焊操作,现场立即进行了制止,并就此事件亲自组织召开现场会,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进行全单位通报批评并严肃处理。
这件看起来貌似很小的事,但这位领导知道因电焊在挂蓝吊带处违章操作,导致挂篮倾覆的案例很多,其直接危及高空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如果造成事故将是重大的。
古语云:患生于疏忽,祸起于细微,该领导的“小事大抓”,通过这件所谓的“小事”,在全员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也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在以后的施工中对安全、质量生产的意识和管理不断加强。
作为施工单位的各级主管一把手,经营、生产管理的担子重、责任大,事无巨细都得过问都得去抓,也是精力难以支撑,但对项目安全、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呈报的相关管理措施及处理决定要认真、严肃对待,特别是目前工程施工工期不讲科学观,均有不同程度压缩的情况下,面对施工质量、安全与进度的矛盾时,就不能把“进度是政治任务”作为圣旨、把一切精力用在片面追求任务的完成、效益的最大化上,不顾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以至于报废设备再用一下、没有上岗资格人员临时顶替一下、缺乏应急措施努力克服一下等现象屡见不鲜,埋下安全隐患祸根。
那些只要进度,或者为了盲目完成施工产值来获取一点小荣誉,对施工中存在安全、质量隐患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的领导,不出问题是侥幸,一旦出了安全、质量事故,个人的前途没有了是事小,企业的前途没有了就危机了上千职工的生存问题,就成了企业的罪人;所以从深层次分析,是领导干部亲自抓质量、安全不到位,是安全、质量意识不强,安全、质量第一的思想树得不牢的表现。
项目各级第一管理者对安全、质量重视的程度,决定着一个项目安全管理的高度与深度,因此,领导重视,亲自抓安全、质量,真正克服安全、质量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对于一个项目的安全、质量状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忽视现场技术管理”将为质量、安全事故的必然留下了后患
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是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施工方案必须建立理论计算和施工环境状况相结合的基础上,那些重经验轻科学,常常以“照这样干了多少年也没有出问题”为依据,把侥幸当经验,把“土办法”作“专利”,不按规章制度办,不执行规范的操作程序,必将给施工质量、安全隐患的滋生留下“温床”。
记得在一次方案交底会上,当问及一位队长就方案施工的可行性时,回答竟是凭他在某某项目施工经验次方案太过保守。
经验是什么,它是人类感官对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
质量、安全生产中的经验就是对以往发生过的安全事故的习惯性认识,进而用于新的质量、安全生产状况中。
反映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不变的是我们的质量、安全管理经验,变的是新的质量、安全生产状况,以不变的经验去应对瞬息万变的施工生产状况,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并不否认经验的积极作用;需要强调的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强对现场施工方案制定的可行性和现场技术管理措施的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先进的技术去应对瞬息万变的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状况。
并且一旦方案制定就严格执行,不因为贪图点成本小利和减轻局部进度的压力去随意改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项目的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技能,进而构筑和完善自身的质量、安全保护屏障,实现优质、安全、均衡生产。
三、配齐配强专兼职安质检人员,质量措施费、安全经费的合理投入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坚实基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公司或项目部领导应将业务能力强、工作负责的技术人员配备到安质检岗位,把好安全质量检查关。
在安全经费方面、目前很多业主考虑这些因素时,也把保证这方面的经费单独列出,并通过据实计价来从严控制经费投入,但现实存在一些项目,为了想从此经费结余中增补点项目收益,不结合实际去保证该投入的必须经费,形成“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局面,一旦躲不过侥幸,将造成数十成百倍或更高代价的损失,也给自己留下良知上的谴责。
四、抓质量、安全必须不断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随意抽查几个项目,发现有关质量、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是比较完善的,并明确了每个工点、每道工序的责任人,真正实现了责任到人,为质量、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证。
但是,有了完善的制度,并不等于就此消灭了施工质量、安全隐患。
纵眼观察,质量、安全事故,绝大部分是责任事故,那些新闻报导中某某项目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是因为地质、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凭心而论,那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的质量、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而这些责任事故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规范操作、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在事故面前,往往制度显得软弱无力,原因就在于对制度和规章的执行力不够。
强化执行力是保证制度和规章真正起到作用的关键环节,是落实责任终端的具体体现。
要强化执行力,首先要强化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使人不敢“越雷池、红线一步”。
像目前铁道部下发的120号文,确定了安全、质量控制红线,为什么还是有单位累次超标呢
关键是没有认识制度的严肃性,没有认识到一旦发生坍方等事故的后果严重性,唯图施工环节操作方便,从思想上不愿意去仔细琢磨工序的科学合理及精细组织。
二要强化规章制度结合项目实际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使人人能遵章会遵章。
三是强化规章制度的程序性与统一性,使人在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章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之下,这样才能使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落到实处。
五、抓质量、安全必须强化全员意识和技能培训
相关法律、规定对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做了明确的规定。
一个单位在这方面做得好,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就牢固,效果就会好。
在强化全员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上,首先要行文规定,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明确目前的质量、安全控制目标,熟知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措施及标准,牢记自己在质量、安全生产中的责任。
要根据不同施工时段对本工程项目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从中找出容易发生质量问题、事故及安全重大危险源,制订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人,并在施工现场公示,使现场施工人员了解本项目目前的安全、质量风险点。
同时应根据危险源的种类,及时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现场人员开展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要根据质量、安全生产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详细编制控制要点、技能培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将计划做到按时落实、责任落实、受训人员落实,同时,对安检员、质检员、材料员、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项目各级主管等重点人员,实行认证资格与岗位实际操作的双重培训,使之“证”与“能”相符,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促使全员能自觉地提高优质、安全生产的业务技能。
在关键工程施工之前,抓好管理人员的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操作的岗前培训,让其熟知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把控要点,做到预防为主;要抓好全员时时、事事、处处讲质量、讲安全的氛围营造,抓住“全国质量、安全月”活动期、每季度生产布置及总结大会、每月生产计划、考核会议、施工生产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施工大干动员等时机,对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部署改进及整改措施,开展优质、安全生产擂台赛、安全、安全知识竞赛等有效活动,同时,把工会、党团组织开展的“青年突击队”、“一法三卡”等活动纳入到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中,使质量、安全管理有层次,全覆盖地进行。
六、抓质量、安全必须做到严格奖惩
奖与罚是质量、安全管理上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际上是对质量、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肯定与否定,必须严格运作,奖在实处,罚得心疼。
在质量、安全管理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和“让被罚的人彻底悔醒”还是管用的。
要做到奖罚分明,奖罚有效,一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奖罚制度,如《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安全质量责任追究办法》、《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目标合同》、《质量、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等,从监督、监管、考核、审查、评比等各个环节严格按制度执行。
二要认真开好问题、事故分析会,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问题、事故要做到原因、责任、教训、措施分析到位,对问题、事故责任人严肃处理。
追究负有管理责任的主、分管领导的责任,该罚款的罚款、该上行政处理手段的行政处理,通过一次质量问题、安全事故对几个人的处理,促使全体员工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生产意识,堵塞问题、事故再次发生的漏洞。
三是上级单位对个人的处理和对项目的综合评价分两方面来考虑,公司与各项目均签订有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目标合同,有的项目针对发生的问题、事故想通过行政手段对责任人进行处罚,目的是想提升全员的更高认识,但上级单位也不可就一票否决了项目的综合管理的成绩;大家试想,目前施工环境千变万化,加之如果一个企业员工经验普遍年轻的情况下,能确保不出任何安全质量问题的寥寥无几,一票否决本质是没有错,但将促使各个项目瞒报、报喜不报忧,虽然没有受到上级追究,但可能助长员工\"两违\"动机,使大多数员工没有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也不利于企业整体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要充分发挥质检、安检人员的作用。
他们是安全防线上的“特勤成员”,在质量、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因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对于业务能力突出的安质检人员,在本项目或新项目中要从行政待遇上进行提拔使用,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给组织、安排安质检人员获取安全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机会,提高他们自身业务能力;还要及时提供、创造安质检人员“充电”、培训及参观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紧跟新技术、新领域的水平。
只有安质检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了,责任心加强了,到现场检查的内容才会更全面,检查的深度才会更到位,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才会有序可控。
七、坚持标准化作业管理,形成安全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当前铁道部在铁路建设领域提出了“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四个标准化的要求,用标准化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施工、高效率推进,开展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架子队,标准化工点、标准化工序作业创建活动,紧紧围绕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两个关键,抓好各项标准达标工作。
一个人在野外吐痰貌似很自然,但在星级宾馆大厅吐痰,人的恶习就会因环境收敛,所以从整体环境的标准化 运作,提升全员抓质量安全的良好习惯,形成安全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同时以质量安全管理的“物的标准化、人的标准化、管理的标准化”的三化建设来促进项目管理的“四化”要求;项目应该以标准化管理为契机,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效能,杜绝各类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质量问题发生和降低施工轻伤率,方能争取企业效益最大化。
如何在工程管理中处理好进度,质量,安全控制
一、工程进度管理
1、进度控制方法:
(1)按施工阶段分解,特出控制节点。
(2)按施工单位分解,明确分部目标。
(3)按专业工种分解,确定交接时间。
(4)按照2011年9月6日签订的竣工验收时间,进行倒排工期。
2、强化进度计划管理
(1)围绕竣工验收时间,编制出具体的节点计划。
在施工计划执行中,并对其进行科学、可行性人认真推敲。
(2)工程计划执行中,发现未能按期完成工程计划,必须及时检查分析原因,立即调整计划和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工程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3)对于施工单位对工程节点未能按期完成的,并未采取仍何措施的,我工程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具体措施为:外调人员配合施工,费用先由我公司垫付,施工方付款时再扣除。
3、保证工期的制度措施
(1)建立严格的《工序施工日记》制度,逐日详细记录工程进度、质量、设计、修改等问题,以及工程施工工程必须记录的有关问题。
(2)坚持每日召开简单的碰头会,协调工程施工外部关系,解决工程施工内部矛盾,提出明确的计划调整意见。
(3)各部门必须“干一观二计划三”,提前为下道工序施工,做好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的准备,为确保工程一环扣一环地紧凑施工。
对于影响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关键项目、关键工序,主要负责人必须跟班作业,必要时组织有效力量,加班加点特破难点,以保证工程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4)实行工种流水交叉,顺序跟进的施工工序,抢工期间昼夜分两班作业。
二、质量管理
(1)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监控,对于现场管理者都要做到“五勤”(眼勤、手勤、腿勤、口勤、脑勤)。
(2)工程中要抓“第一”、“重点”。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出发,确定必要管理的项目。
(3)现场巡视,量测检查要数据说话;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
(4)各分项工程验收,要做到施中检查,杜绝施后验收。
施中检查可以及时整改,可以避免大的经济损失,还可以得到各班组的理解和支持。
(5)要加强工程技术、施工管理,要严格执行“三检、交接检”制度。
(6)目前住户看房较为频繁,各管理人员更要做到“五勤”,发现问题要及时合理整改,避免不必要麻烦。
(常对施工单位开玩笑地说:发现问题,给五千元质监站可以解决问题,五万元给住户嫌少,给质监站不敢收。
(7)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我们要改变思路,出现问题不怕,要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行处理,就怕施工单位敷衍了事,这种行为根据情况要重罚。
三、安全文明管理
(1)明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①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逐步推行现代安全管理,要把安全工作列入头等议事日程,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
②安全工作实行安全一票否决,明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
(2)加强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①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②对违规操作者要根据情况进行处罚。
③加强文明管理力度,尤其对于在室入随意大小便者要重罚。
(避免对看房客户造成不良影响)
如何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安全质量管理
这个,技术档案管理,关键是分类,合理放置,便于查找与更新,参考5S,安全质量管理,这个命题有点广,因地制宜,最主要还是文件化与执行力问题!
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① 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公差制度(见公差制)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上述几种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②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
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
与此同时,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关于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成为运用数理统计理论解决质量问题的先驱,但当时并未被普遍接受。
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由于事后检验无法控制武器弹药的质量,美国国防部决定把数理统计法用于质量管理,并由标准协会制定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国战时的质量管理标准。
③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
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
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管理的发展与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现代关于质量的概念包括对社会性、经济性和系统性三方面的认识。
①质量的社会性:质量的好坏不仅从直接的用户,而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尤其关系到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时更是如此。
②质量的经济性:质量不仅从某些技术指标来考虑,还从制造成本、价格、使用价值和消耗等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在确定质量水平或目标时,不能脱离社会的条件和需要,不能单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还应考虑使用上的经济合理性,使质量和价格达到合理的平衡。
③质量的系统性:质量是一个受到设计、制造、使用等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
例如,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同时又是涉及道路、司机、乘客、货物、交通制度等特点的使用系统。
产品的质量应该达到多维评价的目标。
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系统是指具有确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和为交付使用所必须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步骤的网络。
质量管理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又一个大的进步。
统计质量管理着重于应用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质量,发阵预防性管理作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然而,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不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还与其他许多过程、许多环节和因素相关联,这不是单纯依靠统计质量管理所能解决的。
全面质量管理相对更加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对质量管理整体性、综合性的客观要求,从过去限于局部性的管理进一步走向全面性、系统性的管理。
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是( )。
多了解相关的规范,只要你说出的话叫人家一听是内行就成功了。
质 量 目 标
各种标准与规范齐全与有效率达100%; 在用检测仪器设备已检率达100%,合格率100%; 检测报告首次无差错率98%,经复核后检测报告无差错率100%; 检测报告及时编制与提交客户实现率达99%(客户原因除外); 预拌混凝土出站合格率100%; 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顾客满意程度、满意率达90%以上。
逐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重视质量体系的运行,做好管理评审,不断改善质量体系运行水平。
本试验室对影响检测质量诸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在用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合格率100%,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进行质量检测和结果判定,使检测报告无差错率10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出站合格率100%。
术 语
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与本手册引用相关术语参照《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第十八章 常用术语和定义及其他有关法令法规、行业有关标准文件。
1.标准术语
质量方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与质量方向。
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职能的所有活动。
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保证:为提供足够的信任声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的系统的活动。
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的资源。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与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质量手册:阐述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
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与活动。
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
技术规范:规定产品或服务规范的文件。
标准:为促进最佳的共同利益,在科学,技术,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由各由关方面合作起草并协商一致或基本同意而制定的适于公用并经标准化机构批准的技术规范和其他文件。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合格:满足规定的要求。
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缺陷: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有关的要求。
2.行业术语
水泥标准稠度:是指水泥加水充分搅拌后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水泥凝结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
初凝:水泥加水拌合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
终凝:从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的时间。
水泥安定性: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稳定性。
颗粒级配:小不同颗粒相混合时,其混合的比率。
流动性:砼拌合物产生流动并且均匀密实的填满模板各个角落的性能。
3.其他术语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 组操作。
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偏差:一个值去减其参考值。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管 理 体 系
实验室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1总则
本试验室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公正、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质量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使各项检测工作能有效协调进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建立质量体系应具备的几个功能
(1)试验室为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能够对所有影响试验室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和连续的控制。
(2)质量体系能够注重,并能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发生。
(3)质量体系具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反应并加以纠正的能力。
3检测人员值班制度
为了实现预拌混凝土出站合格率为100%;顾客满足程度、满意率达到90%以上,特制订检测人员值班制度如下:
(1)值班时间为12小时制,值班人必须和其他混凝土生产人员一致,按时上下班。
值班人换班时必须把工作交接清楚,填好值班记录方可离开。
(2)上班后应马上检查所进砂、石的级配状况及含泥量。
并应每天做砂石含水率试验。
(3)检查主机操作人员所用配比是否与试验室开出的配比一致。
监督开机后前几盘混凝土的捣制(坍落度、和易性等)直至混凝土生产稳定、正常。
(4)在生产过程中,可由搅拌站到工地进行跟踪观察,从而确定混凝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如发现生产中有异常情况且不好处理时,应马上向试验室领导反映,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6)要求抽取混凝土试样并制作试块,并按规范要求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时填写原始台帐,作好试块编号。
(7)完成试验室的各项工作并认真作好各项记录。
合 同 评 审
1、总则
试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
2、控制要求
2.1本公司合同的特殊性
由于本试验室不能单独对外承担试验检测业务,(除公司内部以外)故不可能单独与客户签订试验项目承担合同。
由于本试验室主要负责公司内部混凝土生产及检测相关业务,故体现在本试验室合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混凝土试验相关信息。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混凝土配合比相关信息:要求每次在混凝土生产前,混凝土检测组及时与公司销售部门取得沟通。
混凝土生产原材料信息:主要指甲方提供材料。
2.2合同评审要求与内容
生产能力:本试验室是否有能力实现客户所要求的混凝土技术要求; 技术能力:对混凝土相应技术要求是否合理并满足生产\\运输与浇灌要求; 对甲方提供的材料是否进行适宜控制与检测,是否满足混凝土生产需求。
2.3评审组织
试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合同评审。
申 诉 和 投 诉
1、总则
试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
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2、控制要求
2.1职责
1、对检测工作有关的抱怨,由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待,并做好记录交主任处理,使顾客满意。
2、对检验质量有关的抱怨,由主任及时处理,主任根据客户抱怨程度,召开内审会议,提出改进措施,使顾客满意。
2.2 抱怨期限
对检验质量有关的抱怨期限最长为三个月(从发出检验报告之日算起),特殊项目有效期限,双方以协议书确定,若超过有效期,抱怨概不受理。
2.3本试验室应记录各类抱怨,保存所有抱怨和处理意见。
记 录
1、总则
试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
所有的记录以文件或表格形式而进行控制,包括质量体系能有效的运行记录。
并有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利于追溯,提供验证,为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控制要求
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
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2.1记录内容
所有的原始观察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副本,检验证书副本,检验报告副本,有关仪器设备校准使用记录,以及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验人员的标识等。
2.2对原始记录的有关规定:
原始记录采用规范格式填写。
原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纪实,不允许涂改、删减。
记录须用碳素钢笔书写,所有项目均应填写完整,并有测试人和校核人签名。
校核人应认真校核所有记录数据,计算结果,查对是否符合填写要求。
更改原始记录,须在原始记录旁注明原因;更改错误数据时,应在原数据上划二横,并在上方写上正确数字,同时加盖修改人章。
原始记录在发出检验报告后,由资料室集中保管,保管期限为长期性保存。
2.3对检测数据处理有关规定:
检测数据有效位数一般取小数点后一位;检测标准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进行。
检测数据中有超出规定条件误差的,该数据必须剔除。
数据运算中,近似数按“四舍六入五单双”的规则截取;近似运算时,其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原数中有效数字较少的数相同。
对试件进行等精度直接测量时,其测量值可能同时包含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与粗大误差,为得到合理准确的测量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测量数据处理:
①修正值方法或其它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②求算术平均值。
③求剩余误差Vi=Xi-X。
④核算剩余差值是否正确。
⑤求测量单次测量标准差。
⑥判断粗大误差并将其剔除。
⑦求算术值的标准差。
⑧求测量的不确定度(极限误差)给出最后测量结果。
2.4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
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
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
2.5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设 备 和 标 准 物 质
1、总则
本试验室正确配备进行检测的全部计量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是本试验室正常开展检验工作,取得准确可靠测量数据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对设备的购置、验收、流转、使用、维护等应受控制。
2、职责
2.1主任应编制采购计划,报领导批准,进行采购并和供销商签订购销合同。
2.2对采购仪器设备应开箱验收,收集有关资料,并记录、保管存档。
2.3设备管理员(计量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
2.4监督员负责对在用的检测仪器进行监督,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
3.1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
试验室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所造成的影响。
仪器设备都应正常维护,并对以下情况作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
过载或错误操作。
显示结果可疑。
通过检定,设备仪表有缺陷,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明。
修复后的仪器设备必须校准;检定(验证)其功能指标已恢复,才准许使用。
3.2标志管理
为避免误用不合格仪器而造成的差错,本室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均进行标志管理。
标志均贴于设备明显位置,其应用范围如下:
合格证(绿色)贴于:计量检定合格者准用证(黄色)贴于:
①设备不必检定,经对比鉴定适用者。
②设备无法鉴定,经检查其功能正常者。
③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批准合格者。
④检测设备某一量程精度不准确,但检验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
⑤降级使用者。
3、停用证(红色)贴于:
①检测仪器、设备损坏者。
②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
3、试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4、如果要使用试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且应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
5、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
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6、试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
该档案至少应包括:
a)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b)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c)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d)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e)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f)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g)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h)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i)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7、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8、若设备脱离了试验室的直接控制,试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9、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10、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试验室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
11、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抽 样 和 样 品 处 置
1、总则
为确保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完整性,试验室应有用于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或清理的
科室定期统计评价 质量与安全怎么写
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 概述: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住院患者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手术例数 麻醉指标 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二、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方面是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七项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重点,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三、重症医学(ICU)的监测指标是以诊疗过程与结果质量为重点的指标.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测指标是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五、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标.第一节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信息部+职能部门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医务科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人事科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物管科(二)工作负荷-医务科、门诊部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2.年住院 入院、出院例数,出院 实际占用总床日.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三)治疗质量-医务科 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7.新生儿 住院死.(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医务科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3.床位使用率(%).4.床位周转次数.(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财务科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财务科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4.资产负债率.5.固定资产总值.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科教科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 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第二节 住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信息部一、解读为了 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安全)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三)麻醉(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 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 9-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二、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医务科、信息部、财【解读】按每 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日内再住院率、31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 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分母:年龄≥1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2周与1月内再住院患者.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 10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2.充血性心力 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 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3.脑出血和脑梗死 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4.创伤性颅脑损伤 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主要诊断编码为I 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主要诊断编码ICD10: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主要诊断I 10: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2)主要诊断I 10: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3)主要诊断I 10: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4)主要诊断I 10: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10.结节性甲状腺肿 主要诊断ICD10: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 主要诊断ICD10: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12.前列腺增生 主要诊断ICD10: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13.肾衰竭 主要诊断ICD10: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16.急性胰腺炎 主要诊断ICD10: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主要诊断ICD10:Z51.101编码出院.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主要诊断ICD10:Z51.201、Z51.103编码出院.(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医务科、信息部、财【解读】按每 每年,统计每类手术总例数、死、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两项监测指标,了 院患者重点手术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分母:年龄≥18岁的特定手术例数.分子(符合分母,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死亡例数;②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数.有以下十八类手术及I-9-3编码.1.髋、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I-9-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2.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 手术\/操作为I-9-3编码为0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4.60、61-69,03.0、03.1-2、03.4-7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等相关手术的所有出院患者.3.胰腺切除手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I-9-3:52.6或52.7的出院患者.4.食管切除手术 手术\/操作ICD9-3编码中有42.4,42.40-42.42,42.5,42.51-42.56,42.58-42.59或42.6,42.61-42.69或主诊断编码为所选择的编码且手术\/操作编码为43.99的出院患者.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手术\/操作ICD9-3编码中有ICD9-3:51.23、24任何诊断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操作ICD9-3编码中有36.1的出院患者.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操作ICD9-3编码为0066,36.01,36.02或36.05,36.06,36.07的出院患者.8.颅、脑手术 手术\/操作ICD9-3编码为01.02-06,02.0、02.1-4的颅、脑手术的出院患者.9.子宫切除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I 9-3:68.4-68.7子宫切除术的所有女性出院患者.10.剖宫产 手术\/操作编码为I 9-3:74.0,74.1,74.2,74.4,74.99确定为剖宫产的出院患者.11.分娩 手术\/操作编码为 为ICD-9-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分娩的出院.12.乳腺手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 为ICD9-3:85.4的出院患者.13.肺切除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 为ICD9-3:32.4、32.5的出院患者.14.胃切除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 为ICD9-3:43.5-43.9的出院患者.15.直肠切除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 为ICD9-3:48.4-48.6的出院患者.1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 为ICD9-3:55.4-6,60.3-5前列腺手术的出院.17.血管内修补术 手术\/操作ICD9-3编码中有38.34,38.44,38.64或39.71-74血管内修补术的出院.18.恶性肿瘤手术 是指主要诊断ICD10 C00-C97,伴手术\/操作ICD.9-3“某器官全切除术”、或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术者.18.1 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 ICD9-3:06.2-06.5 18.2 喉癌联合根治术 ICD9-3:30.4 18.3 肺叶切除术 ICD9-3:32.4 002 全肺切除术 ICD9-3:32.5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 18.4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ICD9-3:42.5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ICD9-3:42.5 18.5 胃远端切除术 ICD9-3:43.6、43.7 胃近端切除术 ICD9-3:43.5 全胃切除术I 9-3:43.99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ICD9-3:43.99 18.6 肝叶切除术I 9-3:50.3 01 半肝切除术-3:50.3 02 肝段切除术-3:50.2 203 肝肿物不规则切除术(部分切除术)-3:50.2 201 18.7 左半结肠切除术-3:45.27 501 右半结肠切除术-3:45.27 301 直肠前切除术-3:48.6 301 腹会阴直肠切除术-3:48.5 01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 18.8 惠普尔氏术(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ICD9-3:52.7 胰体尾切除术 ICD9-3:52.5 902 18.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ICD9-3:85.4 乳腺癌保留术 ICD9-3:85.2 103 18.10 肾癌根治术 ICD9-3:55.5 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 ICD9-3:55.3 18.11 前列腺癌根治术 ICD9-3:60.5 18.1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18.13 双侧输卵管-卵癌切除术I 9-3:65.6 18.14 全子宫切除术ICD9-3:68.4 18.15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ICD9-3:40.59(三)麻醉-医务科,信息部【解读】按每 每年,统计每类麻醉总例数、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等监测指标,了 醉诊疗质量的总体情况.1.麻醉总例数\/季\/年(1)全身麻醉例数\/季\/年.其中:体外循环例数\/季\/年.(2)...
如何抓好电网建设安全质量管理汇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
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二)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
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
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
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
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例如,可在企业中制定可操作性的“工艺、工序安全责任书”、“现场作业安全手册”、(下转第20页)(上接第16页)“工艺、工序管理卡”等标准化管理制度。
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应尽量简明详尽,操作性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此外,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又如,可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一定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让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教育并从中汲取教训。
(四)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
到期的,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
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
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
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
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
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五)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
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
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
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广泛的业务培训。
全体职工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可以提高安全意识,熟悉和掌握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规章制度。
尤其要通过安全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事故的处理能力。
总之,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车间管理意见
首先要安全第一,
因为工厂不能出安全事故;其次要规范管理,
作到人员和物料各自其所;管理要人性化,
首先自身技术要过硬,主要是平时关系要处好,要以德服人;车间管理员的职责:
1.坚决服从分管副总经理的指挥,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一切管理行为向主管领导负责;2.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3.组织生产、设备、安全、环保等制度拟订、检查、监督、控制及执行;4.负责组编制年、季、朋度和平作业、设备维修计菩萨及时组织实施、检查、协调、考核;5.负责设计工厂的改造计划、设计工厂的产品布局和工序间的协调;6.密切配合营销部门,确保订、定产品合同的履行;7.配合组织审定技术管理标准,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审核新产品开发方案,并组织试生产,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8.负责抓好生产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生产的控制、实施、严格执行安全法规、生产操作规程,即时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杜绝重大火灾、设备、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9.负责组织生产现场管理工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抓好劳动防护管理和制订环保措施计划;10.及时编制上的年、季、月度生产统计报表。
认真做好生产统计核算基础管理工作,重视原始记录、台账、统计报表管理工作,确保统计核算规范化、统计数据的…
车间管理的职能
一、制订计划
计划是任何经济管理工作的首要职能;是一切现代化大生产的共同特点;是各项工作的指南;是动员和组织企业职工完成用户需要的产品的重要工具。
车间管理的计划职能首先是制订整个车间的活动目标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它能使各道工序以至每个职工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能把各个生产环节互相衔接协调起来,使人、财、物各要素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生产系统。
有了计划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和目标;有了计划就有了检查工作改进工作的依据;有了计划就有了衡量每个单位、每个职工工作成果的尺度。
车间不参与对厂外的经营活动。
车间制订计划的依据是企业下达的计划和本车间的实际资源情况。
车间除每年制订生产经营和目标方针外,主要是按季、月、日、时制定生产作业计划,质量、成本控制计划,设备检修计划。
二、组织指挥
组织指挥,是执行其他管理职能不可缺少的前提,是完成车间计划,保证生产,使之发展平衡,并进行调整的重要一环。
车间组织指挥的职能:一是根据车间的目标,建立、完善管理组织和作业组织,如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选择和配备,劳动力的组织和分配等。
二是通过组织和制度,运用领导艺术,对工段、班组和职工进行布置、调度、指导、督促,使其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使相互之间保持行动上的协调。
三、监督控制
监督就是对各种管理制度的执行,计划的实施,上级指令的贯彻过程进行检查、督促,使之付诸实现的管理活动。
控制就是在执行计划和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把实际执行情况同既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的管理活动。
四、生产服务
由于车间是直接组织生产的单位,因此生产服务作为车间管理的一项职能是十分必要的。
生产服务的内容:一是技术指导,在生产过程中,要经常帮助职工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包括改进工艺过程、设备的改造和革新等;二是车间设备的使用服务和维修服务;三是材料和动力服务等;四是帮助工段、班组对车间以外单位进行协调和联系;五是生活服务。
五、激励士气
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其基础在于车间生产现场职工的士气。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车间负有直接激励职工士气的职责。
激励士气,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地吸收职工参加管理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车间任务的完成。
车间管理的全部职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履行这些职能的有车间主任、副主任、工段长、班组长及车间职能人员。
车间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健全车间生产组织,合理组织生产。
车间的中心任务是生产,围绕生产提高车间管理水平是车间管理的基本方向。
为此,车间应在厂部生产指挥系统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的、强有力的生产组织机构。
根据厂部下达的计划任务,为车间各工段安排生产和工作任务,组织均衡生产,使人、财、物能够得到有效地运转,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车间管理制度。
车间在贯彻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按照经济责任制的原则,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车间内部职能组、工段、班组等各项组织和车间主任、职能组长、工段长、班组长、技术人员、工人等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
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工作有标准,检验有依据,强化车间管理。
(三)加强劳动组织。
劳动力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人的行为影响着目标的完成。
车间在组织生产时,要努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研究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操作方法,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奖励办法,不断提高工人的技术和文化水平,使工人能够心情舒畅地、操作熟练地去工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加强工艺纪律。
车间生产过程,既是产品形成的过程,也是各种资源的消耗过程。
车间要生产出高质量、低消耗的产品,就要加强工艺纪律,严格技术管理,健全消耗、质量管理制度,在保证生产任务的同时,力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把投入到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以最优化的方式、最合理、最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五)大搞技术革新,促进技术进步。
车间要保证高效率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企业下达给车间的生产任务,就要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老设备,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车间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使车间所生产的产品和采用的工艺方法、机器设备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从技术上保证车间提高生产效率,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六)管好、用好固定资产。
机器设备是车间生产的主要手段。
车间要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就要不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建立科学的设备使用、维护制度,监督设备使用状况,定期组织设备的中修和小修,不断加强设备和工具管理,防止设备和人身事故,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耗和安全生产。
(七)加强核算工作。
车间是企业内部的一级核算单位。
车间核算由技术核算、统计核算和经济核算三个部分组成。
一个企业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车间的生产经营效益,而生产经营效益只有通过核算才能有效地反映、控制和监督。
加强车间核算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车间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使车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八)建立车间指标体系。
根据车间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建立起一组能充分反映目的、衡量方案优劣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确定这些目标的要求值和目标的性能特点。
(九)车间利润评价。
车间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是以价值为标准来评定的,即以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投入产出之比来评价的。
车间对管理系统的评价主要是从利润这一角度来评价,即对收益和费用进行综合考虑。
评价以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学分析,以利润的大小来衡量。
多看看这些,自己一条一条的对,对照自己的车间,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来
怎样评价一个人的管理能力
以下要素按 优 一般 差评价既可。
管理者素质细化的96条
一、基本精神
1.凡事合理化为目标
2.敬业乐业的精神
3.有品质观念与数字观念 优秀管理者素质细化的96条
4.善于时间管理,有时间观念
5.追根究底,卓越精神,好还要更好
6.整体规划,成本效益,人性管理,ABC原则
7.认同公司经营理念,正确的抱负、理想和方向
8.从基础做起,不怕吃苦,不好高骛远
9.为人所不能为、不愿为,而做得好
10.要问我能获得多少之前,先问我能替公司做什么
11.待遇是工作绩效的副产品:一流人才创造一流利润,一流利润才有一流待遇
12.积极主动的态度
13.忠诚度与责任感
14.做人、做事有原则有重点
15.就业要有作为,职务不分贵贱
16.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二、关于工作方面
17.认清目标,实施目标管理
18.做好自主管理、检查
19.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
20.职务工时分析,人员合理化
21.有创新与突破
22.有主见与果断力
23.尽量吸收工作新知识新方法
24.尽量使用作业电脑化
25.全心投入,尽心尽力工作
26.做好P-D-C-A管理循环工作
27.彻底执行进度控制,保证在限期内完成工作
28.做好5S整理整顿管理
29.工具齐备,保养妥善
30.公正合理的工作分配
31.随时检查工作绩效
32.重视数据,善于统计分析
33.注重安全与保密
34.尽可能尊重部下的建议
35.研究如何改进工作
36.必须具备工作上所需的知识
37.周密计划
38.审慎检讨、采取改善行动
三、关于上司方面
39.尽力更正上司得当误解
40.上司所发命令或政策,如有不明了之处应请示明白
41.对公司及上司有信心
42.贯彻上司的命令
43.不烦扰上司
44.凡亲身解决的问题,应向上司报告
45.有备无患,随时掌握状况
46.不在背后批评公司与上司
47.对本单位工作负全责不作任何解释
48.必要请示上司的问题须尽速呈报商讨
49.定期报告工作经过及结果
四、关于同事方面
50.互相合作协助
51.不侵犯他单位之职务
52.成功有效的会议主持
53.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54.互相交换知识见解
55.与他单位取得密切联系与协调
56.均衡适当的组织能力
57.对同事诚心与热心
58.了解同时的工作职务
59.必要时可以代理处理其职务
60.接受同事的批评建议
五、关于部属方面
61.激励部属工作的责任
62.培养团体协力精神与士气
63.不要吝于说鼓励、赞许慰劳人的话
64.维持纪律
65.接受部署个人问题的请教与商谈,并协助解决
66.公平对待部属
67.奖励部属、培养正确嗜好与娱乐
68.命令与指示应恳切、明了
69.让部属了解工作方针及目的
70.奖励并实施部属之提案改善
71培养各人的长处,运用他的短处
72.尽避免处罚、责骂
73.教育训练部署
74.培养职务代理人
75.有关部属的事尽量告诉部属
76明确指示各人的职务
77.选才、育才、用才、留才
78.关心部属、了解部属
79.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依个人能力分配工作
六、本身应如何自处
80.摒弃优越感与虚荣心
81.建立并维护良好形象
82.运用幽默感,能言善道
83.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84.成功而不自满
85.监督者须负全部责任
86.不说下属的坏话
87.不可阴谋行事,投机取巧
88.经常保持情感的平静
89.清楚自卑感
90.勿做轻诺与轻浮
91.自我健康管理,精力旺盛
92.择善固执但不执着,平常心
93.处处做模范,以身作则
94.对于本身缺点与短处应有所自觉并克服它
95.保持部下的面子不与争论
96.冷静而细心、从容不迫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25/5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