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个案分析教师评语,典型教师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教师评语,典型教师个案分析推荐阅读:

如何评价教师书写幼儿个案观察分析笔记

幼儿教师做观察记录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效果,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但是,目前很多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做观察,反而觉得观察记录增加了工作负担,下面我们就幼儿教师为什么要做观察记录和如何做观察记录提一些指导意见。

一、观察记录的意义和价值 1、帮助幼儿教师发现教育中的闪光点。

2、为幼儿教师反思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

3、有利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观察记录的注意事项 许多幼儿教师都反映自己观察记录了一学期也没感觉到收获什么,反而感觉增加了案头工作负担,这主要是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做观察是用来干什么的,没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更没有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之提升为有指导性的教育资源。

如何评价教师书写的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下面针对目前幼儿教师在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注意.

相关:◇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详细◇怎样写个案分析:观察了解>>详细◇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与>>详细◇警惕─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详细 幼儿教师做观察记录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效果,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但是,目前很多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做观察,反而觉得观察记录增加了工作负担,下面我们就幼儿教师为什么要做观察记录和如何做观察记录提一些指导意见。

一、观察记录的意义和价值 1、帮助幼儿教师发现教育中的闪光点。

2、为幼儿教师反思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

3、有利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观察记录的注意事项 许多幼儿教师都反映自己观察记录了一学期也没感觉到收获什么,反而感觉增加了案头工作负担,这主要是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做观察是用来干什么的,没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更没有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之提升为有指导性的教育资源。

下面针对目前幼儿教师在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注意事项。

1、态度要端正 2、目的要明确 对观察的目的要十分明确,观察一般分为针对性地观察和随意观察。

针对性的观察目的性更强,要确定观察什么,想了解什么方面,这样能具体的、详细的进行观察;随意观察一般是在活动中、游戏中等,教师在无意中捕捉到的有价值和思考意义的教育现象,虽然一开始没有确定具体的目的,但是在接下来的追踪研究中仍然目的要明确。

3、要注意观察方法 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要根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方法。

比如是个案研究,一般采取针对性地追踪研究。

如果要想了解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情况,则需要由点到面的全面观察。

4、观察手段要灵活、多样化 观察一般是教师眼观和记录相结合,同时如果针对某个具体方面进行观察,除了在日常的活动、游戏中随机观察外,还可以根据观察目的设置专门的活动进行观察。

此外,还可以利用摄像、录像、儿童作品分析等方法进行观察。

5、要注意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探讨 观察不是目的,仅是手段,最终是为了通过观察发现什么,解决什么,提出什么建议措施等,因此,不能做完观察就认为是完成了任务,还需要对你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有时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可能还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和同事进行探讨,寻求专家建议等。

三、观察记录的类型 1、随意观察 随意观察一般是在孩子活动、游戏、生活中等进行的随机观察,教师要时刻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观察的眼睛,能捕捉到一些有研究思考价值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信息,这也反映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原则,在教育生活中,孩子所展现的一切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也是教师发现问题、进行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好途径。

在随机观察中,教师用敏锐的眼睛和良好的职业敏感性能看出一些问题,能用所掌握的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思考幼儿教育中的一些现象,能发现一些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和实际教育水平,也为幼教事业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2、个案观察 一般是教师针对一些特殊的孩子或者对一些孩子的某个方面进行和专门观察,一般这种观察现象需要追踪观察,可能需要观察几个星期甚至更久。

3、专项观察 专项观察是教师在活动中、教学中、游戏中等发现的、或者对某个问题感兴趣而进行的针对某一方面的观察,这类观察一般需要对整体幼儿进行观察,同时在自我观察反思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教师研讨等。

四、观察记录的要点 时间 地点:具体的幼儿园、班级等 年龄 性别 过程 问题 思考、建议、分析、措施等 文章

如何对幼儿教师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

观察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需要履行的一项工作职责。

那么,幼儿教师应该怎样观察了解幼儿?园长与教育行政部门又该如何督导、评价教师的这项工作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位幼儿教师的几则观察日记中受到启发,寻找到思路。

实例一:A教师

观察对象:小一班 黄点点

观察记录

1997年10月24日

今天上午,我请每个小朋友说一个儿歌,点点坐在座位上哭了,问了半天也没说话,可能是不会说。

1997年10月25日

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脱衣服时,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会脱衣服。

1997年10月26日

今天中午吃牛肉,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爱吃牛肉。

分析与措施

点点是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按理说,对幼儿园生活该适应了。

可在班上,一整天也听不到他讲一句话,遇到问题总是哭。

向家长了解,据说,点点是奶奶带大的,三岁了才会讲话,再加上胆子小,内向,所以有了问题就会哭。

今后我要多注意他的语言培养,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进一步同家长取得联系,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做些努力。

实例二:B教师

观察对象:中二班 胡辛峰

观察记录

1997年10月23日

早晨,我正忙着接待来园的孩子,胡辛峰来了。

他哭着对爸爸说:“爸爸,你天天来接我回家睡觉。

爸爸说:“不行,我得上班。

“那爷爷接。

“不行,爷爷

走不动了。

胡辛峰拉着我的手:“老师,你抱抱我吧!我感冒了。

尽管忙,我还是把他搂在怀里。

他两只小手紧紧地抱着我,把头贴在我的胸前。

过了一会儿,

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了,说:“老师,放下我吧!我好了。

分析与措施

胡辛峰的父母离异了,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不能每天接送,于是就整托了。

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饥饿,在寻找成人的爱和安慰.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体谅、理解孩子,帮助他度过情感的“饥荒”。

从以上实例中不难看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需要抓住三个基本环节:

1.现场观察

2.记录观察结果

3.分析、利用观察资料

A、B两位教师,在这三个环节中做得怎么样呢?其一,从现场观察看

A教师抓往黄点点连续三天的异常情绪,展开追踪观察是可取的。

B教师抓住胡辛峰的分离焦虑,进行深入的观察也很有必要。

她们在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的问题上,很重视幼儿的情绪心理健康问题,是值得 提倡的。

追踪观察、深入观察也是必须的。

其二,从记录观察结果看

A教师在观察记录中,仅以“又哭了”三个字记叙黄点点的消极情绪,过于简单了。

因此,教师对幼儿产生该行为的原因的分析、判断,也只能是“可能是不会说

话,”、“原来是不会脱衣服、”“原来是不爱吃牛肉”。

这些结论,既不是黄点点告诉的,又不是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原始记录反映出来的,难

免带有教师主观推断的色彩和成份。

而这样主观推测出来的结论,对于解决黄点点爱哭的情绪问题是毫无裨益的。

B教师却不同,她通过对旁听到的父子之间的对话的记录,对胡辛峰的神态、心情、语言的描写,以及与胡直接接触的追忆,使观察记录较好地保留了行为事件的本

来顺序和真实面貌,客观、翔实,为进一步提示这个单亲家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提供了线索,也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切入点。

其三,从分析、利用观察资料看

A教师对于点点为什么天天哭,未能从不会说、不会穿、不爱吃等表面现象,深入到内向、胆小、适应不良这样的性格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层面去寻找原因。

小班幼

儿,为难时会哭,可能是情感需要没被满足;若因为恐惧,则要分析是什么使儿童缺乏安全感;要是不习惯,就要寻找孩子对哪些环境、事物、现象不适应。

也就是

说,对于天天都哭的孩子,教师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调整情绪,而并非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B教师的做法比较妥当。

她透过“来园时哭闹”这个表面现象,看到了家庭变异后给幼儿心灵造成的创伤。

教师并不费心地去琢磨“我感冒了”是真是假,而是首先给予情感上的安抚,并由此而确定了“帮助他度过情感饥荒”的教育策略。

显然,A、B两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工作,一个浮在面上,一个切入实质。

那么,这项工作的特点、规律、要求是什么呢?到底应该怎样做呢?观察了解幼儿是指教师能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心理需求和存在问题,并据此制定教育工作计划、确定教育措施。

它有这样一些特点和规律。

1.教师了解幼儿主要采用观察手段。

一般是在日常生活、游戏、教育活动过程中,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

所观察到的是幼儿外显的

行为表现:动作、表情、语言、行为方式等。

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了解与沟通的一种方法和途径,用来帮助教师由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幼儿的发展。

2.教师要学会透过幼儿的外在表现,剖析幼儿的心理状况:发展水平、心理需要、存在的问题等。

如同医生透过外在症状诊断有无疾病,生的是什么病一样,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其实质是对幼儿行为的性质所作出的一种判断。

教师在对幼儿行为的性质作出判断时,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原则来加以分析,正确理解幼儿行为的性质,如果判断错了,就会开出错误的或无效的“教育处

方”。

A、B两教师的差距正在于此。

A教师没能正确理解幼儿行为的性质,开出的是无效的“教育处方”。

B教师则相反。

3.教师确定教育措施、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应基于对幼儿的了解,也就是“理解先于教育”。

理解幼儿是正确教育幼儿的前提。

理解幼儿不仅仅是指教师了解幼儿的

日常表现以及比较外露的情感愿望,更重要的是理解幼儿的过程,即了解幼儿发展之序、认识幼儿发展之势、掌握幼儿的个性特点。

这样,才能改善所有幼儿的成长

环境,创造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教育方式。

为使观察了解幼儿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流于形式,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这也是园长等上级部门督导、评价教师工作的要点。

1.应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应有明确的目的,大致的观察角度、线索和重点观察对象。

不能今天观察这个幼儿,明天又换一个,什么撞到眼里

就观察什么。

在确定重点观察对象时,可考虑每种类型的幼儿各取一个代表。

例如,不同性格类型的幼儿,动作、智力、语言、社会性、美感诸方面发展正常或低

常、超常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或成长经历的幼儿。

观察时,应围绕所确定的目的,捕捉有关的、典型的行为,并通过对这些幼儿的追踪,发现一般规律。

当然,如有特殊情况或意外情况发生时,则随机应变,对临时出现问题或有异常表现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关注。

2.应翔实、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

记录观察结果,可以采用记叙和描述的方式(即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叙和描述)。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a.记录幼儿做种种事情的时间、地点。

b.记叙幼儿行为发生的背景:幼儿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该行为。

c.记叙幼儿做种种事情的方法行为方式,特别是幼儿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新行为。

d.描述幼儿对自己的行为的感觉:表情、心情、神态。

e.记录幼儿行动时所说的话。

文字记载应较好地保留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和真实面目,应客观、翔实。

这部分文字一般构成观察笔记的第一部分。

3.应正确分析、合理利用观察资料。

正确分析观察资料,是根据观察记录,对幼儿行为的性质做出正确判断,得出结论,并对幼儿出现某种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般说来,可以从文化家庭背景、生理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幼儿成长经历等方面寻找原因。

合理利用观察资料是指通过上述分析,确定教育观点,并拟定教育措施。

实施后,连续追踪观察,对教育效果进行总结。

这部分文字通常构成观察笔记的第二部分。

如何评价\"一例到底的案例教学模式

怎样进行教学案例评析

一、教学案例及基本特征

(一)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挑选出来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境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核对实际活动的反思。

目前对教学案例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在这个情境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着解决这 些问题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

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 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能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 现象。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 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

典型的教学实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未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渔人真谛,予人以启迪。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还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每个教学案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

它源于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记录,他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家和学生的学变化,揭示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

阅读它,教师、教育研究者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访问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典型性。

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

指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

指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他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他对教育的理解,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

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内容

教学案例评析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感受和分析,学习、领会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教师而言,教学案例评析要重在“分析”,力争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虚实并重,小中见大”。

1.分析教学案例中的理论要素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中分析出理论观点,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哪些教学行为注重了从认知的角度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去展开教学。

要把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从中学习和体验从教学实践经验“如何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促进教师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从自发的行为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2.分析教学案例对教学的启示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分析要着重于其对教学的启示,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

使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逐步培养起来的思维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关注案例中教师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脉络,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

3.提出对案例中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 评析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因此,教师

3

对案例中的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师独到的改进意见,这应该成为教学案例评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为,教师一旦将这种认识表达出来,可以增进教师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并以此达到理解这些教学案例背后更为深远的教育教学意义的目的。

三、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

撰写教学案例法分析时,要就事论理。

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力求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好的措施。

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讲教育理论。

2.体现先进教育思想。

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导,要跟得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要贯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精神。

3.实事求是。

分析案例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

评析要实在,要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不要讲永远正确的空洞的大道理。

不要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条条,要讲教育理论的观点自然地融入与分析之中。

4.论述要突出重点。

对于已写成的教学案例,要反复阅读,找出案例的基本目的、闪光点或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5.观点要有充分依据。

分析者要找出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提出的观点和建议。

分析案例时首先要认真思考:采用已选中分析方法分析某个特定物问题,需要哪些事实

然后回过头来寻找所需事实。

选材要严,挖掘要深。

幼儿园语言活动评价案例分析怎么写

二、案例描述

1、情景导入引发猜想,激起兴趣:

(播放打雷下雨的声音)师:听,什么声音

你们平时是怎么挡雨的

那小动物们怎么挡雨呢

(幼儿自由猜想,讲述)

2、通过课件猜想儿歌的主要内容,感受“飞”“爬”“钻”等动词。

(1)出示PPT:谁出现了

(小燕子,小蚂蚁等)我们来听听它们怎么了

(下雨了,小动物们没带伞)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2)根据幼儿的回答逐步出示多媒体课件。

a、小燕子怎么挡雨呢

(出示动画)小燕子找到了什么伞

它是怎么到树上的

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b、小蚂蚁怎么挡雨呢

你猜猜它找到了什么伞

(幼儿猜想,出示动画)小蚂蚁是怎么到蘑菇下面去的

谁来表演一下

c、(出示荷叶)这是谁的伞呢

它是怎么用荷叶挡雨的呢

谁来表演一下

d、小鸡找到了什么伞

谁来表演一下

(3)完整欣赏儿歌,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a、小动物找伞这件事就是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b、你在儿歌里听到了哪些小动物

它们找到了什么伞

(出示大树,蘑菇,荷叶等图片)

3、创设情境,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

(1)请幼儿用动作表演,其他幼儿猜想儿歌内容。

师: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个小动物

请你来表演一下,让其他的小朋友猜猜它是怎么挡雨的,用什么伞挡雨的。

(2)再次完整地欣赏儿歌:幼儿看着课件尝试讲述儿歌。

师:小动物都找到了伞会觉得怎么样啊

4、出示头饰,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邀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分组讲述表演

5、延伸活动:

师:我们给这么多的小动物找到了伞,可是还有很多小动物等着我们帮忙呢,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好吗

三、案例分析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以往在语言活动中的学习经验,结合本次活动,我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发猜想,感知儿歌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学习“飞”“爬”“钻”等动词,并尝试进行表演。

3、与同伴进行合作表演,从中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通过集体讨论、小组表演来组织活动的,并运用课件演示法、启发提问法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动一动、玩一玩中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他们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法、表演法进行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表现自己,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对诗歌美的感受力。

第一环节我利用雷声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并提问“这是什么声音

下雨了我们怎么挡雨

引导幼儿说出“下雨了,我们应该打伞等”。

对于这些生活性较强的问题,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来回答,并加以表扬肯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接着我又提出“小动物们怎么挡雨”来发散幼儿的思维,教师在本环节中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并关注幼儿能否想到不同的躲雨方法,是否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环节学习诗歌中,针对四个小动物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幼儿能自己发现诗歌的规律,并在说的同时进行动作模仿,让幼儿在边说边模仿小鸟飞,蚂蚁爬,青蛙举中充分理解“飞,爬,钻,举”这些动词,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表演。

幼儿虽然学习了诗歌,但不可能全都会说了。

因此利用表演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边演边说,进一步巩固诗歌。

如何评价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

在一个教学班里,总会遇上个别学习困难或行为偏差的学生,采用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奏效,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而深人的研究,必须给予特别的处理。

通过收集有关个人的资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或问题的症结所在,诊断形成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矫正方案或提供正确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案研究。

一、个案研究及其特征个案研究,指采用各种方法,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对单一个体或一个单位团体作深人细致研究的过程。

个案研究一般采用评判法进行,即以系统的方式对个体、个别事件或案例作深人的研究及调查,结合主观评判试图用推理方式解释、分析所收集来的事实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

个案研究的任务是对个案的行为特征提出描述性的报告,并为最终判断提供现实的证据。

它是一种综合多种研究手段进行研究的方法。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个案研究往往运用于差生转化研究,或对某些难以重复,难以预测和难以控制的个案进行研究。

如学生辍学、学业失败、家庭破裂、道德不良、青少年犯罪等,还适用于尖子学生、特长学生、优秀学生的培养研究。

研究对象的单一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内容的深人性,是个案研究的三大特征。

研究对象的单一性,顾名思义,个案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单一个体或单一群体,即使研究中有多个被试,通常把它作为一个单位或某个问题去看待,研究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具有特殊行为表现的个体或具有反常行为的个体,如天才儿童、弱智儿童、辍学儿童,问题儿童。

研究方法的客观性,指收集个案资料的方法是多样的,研究的手段是综合的,常常要综合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研究内容的深人性,指研究的周期较长,需要进行连续的跟踪研究,不但要研究个案的现状,也要研究个案的过去,还要跟踪研究个案的发展,由于对象的单一,便于进行深人细致、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二、个案研究的六个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个案研究的过程,围绕“问题”展开研究,可以把实际操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确定问题的性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了解问题的背景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首先,提出问题,问题是什么,必须加以确认及界定。

其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必须通过资料的收集,从问题的性质中找出相关资料,再加以校对、评估和分析,进而确定问题要解决的答案。

第三,个案问题的发生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原因,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问题发生的过程、条件,了解个案的内在动机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

第四,根据过去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五,解决问题的方有很多,必须在行动过程中加以检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循环重复,直至问题的最终解决。

最后,在比较多种结果的基础上,选择解决问题效果最好的方法,形成最佳的研究决策。

六个步骤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一旦哪个步骤出现问题,可以返回到前一步,重新探究。

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或差生转化,或优生培养,参照下列六个基本步骤进行。

(一)确定研究对象与问题。

根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对个案问题行为的界定,选择典型的人或事为研究对象。

例如,探索优秀学生的成长规律,就应该选择智商高、学习成绩出众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个案研究的对象通常是生理心理障碍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行为偏差学生,情感异常学生,资优学生等。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多样的,可采用书面调查、口头访问的方式,也可采用观察、侧验、评定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查阅个人资料的方式获得信息。

其资料来源大致有:l、个案的个人资料。

包括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籍贯等;身心健康状况,如身高、体重、病史、性格、气质等;还有历年的学习手册,考试成绩、作业、日记等相关资料。

2、学校有关记录。

如各种情况登记表、成绩记录、能力、兴趣、人格、智商等测验结果、操行评语、奖惩情况、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

3、家庭和社会背景。

如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家人与个案的关系,个案在家庭中的地位;所在社区的文化状况,所交的男女朋友等。

(三)诊断与假设。

在广泛收集个案资料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测试,以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推论原因:主因、次因,内因、外因,远因、近因,形成初步的假设。

(四)分析与指导。

收集到的资料往往比较粗糙、琐碎,难以直接解释问题,要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对有关资料进行理性的加工。

不仅要提出研究的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性意见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五)实施与验证。

通过跟踪、观察、记录等方式验证先前的诊断与假设。

个案研究的诊断与假设、分析与指导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的判断和推论,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来检验先前主观推断的合理性。

(六)结论与报告。

个案的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估,提出建议,得出结论,撰写个案研究报告,个案研究除了收集个案相关资料外,还需与个案进行沟通,以达到辅导、咨询、解决问题的目的,沟通方式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多对一,可以是正式场合,也可以是非正式场合,关注非语言信息、动作、表情等,反映个案的真实性,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个案研究的三个重要环节

个案研究过程中,问题的界定,问题的描述与分析,相关资料的收集,个案问题的判断、决择以及推论等,都是复杂的认知过程,具体操作还有技能技巧问题。

下面就个案记录方法、问题的描述与分析个案研究报告三个重要环节的具体操作作些简单介绍。

(一)个案记录方法。

个案研究不仅要收集有关资料,还需要将资料整理、记录,形成报告。

个案记录,类似病历记录,必须以客观、准确、清晰的方式加以描述,必须建立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记录的基本原则要保持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可靠性,尽量使观点简洁、明确,内容易于联系、理解。

个案记录的方法有直接描述法、图表表示法、结构描述法、半结构描述法等。

下面例举半结构式个案记录的项目内容:1、身份和外表: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相貌特征等。

2、生活史:过去、现在及发展等。

3、目前状况:个人的处境,如何形成目前的情境等。

4、未来透视:未来需掌握的是什么?采取行动会导致什么结果?将来会有哪些变化?5、经济状况:经济来源和物质供应来源。

6、身心健康:生理及心理,有哪些正常的想法,感觉、行动和欲望。

7、人格特质:平常个人表现如何?较持久性及一致性的行为举止是什么?8、动机状况:个人需求、企图、欲望、惧怕、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

9、能力表现:个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什么,表达能力如何?10、处事态度:从实际发生事件中显示出个人心理特征是什么?在特殊情况下的行为表现如何,个人对所遭遇的情境感受如何,有何期待或想法?11、理想与价值观:个人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和道德原则。

12、自我概念: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如何,想法如何,如何描述自己?13、兴趣:个人认为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相关的事情如何影响的?14、家庭亲属:与谁关系密切,行为上最像哪个人?巧、友谊与忠诚:谁是他的最要好的朋友,对哪个人最忠实?16、对他人的反映:个案对他人的反映如何,如何想法,如何期待。

17、他人对个案的反映:别人对他的看法如何,别人对他的反映、想法、期待如何?18、与他人的交互关系:与他人分享的兴趣及活动是什么?与他人比较有什么相同及相异的看法?好的个案记录应具有的特征是:准确、客观、完整,并且是简明和清晰的,易于理解和查阅。

个案记录可以按时间顺序记录,如按年月先后顺序,或按研究的不同阶段(起始、调查、诊断、治疗、跟踪)记录;也可按专题内容分项记录,如家庭状况,社区环境、文化背景、教育、娱乐活动,兴趣、健康状况、精神状况、职业、经济收人等;也可对个案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跟踪记录,这种累积记录的内容有:各门课程的成绩、能力倾向测验、性格气质的评定、出勤率、健康状况、体检资料、参加活动情况、学生的轶事材料、兴趣、态度、同伴关系等。

(二)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在确定和识别要研究的个案后,个案的描述与分析个案研究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个案问题的描述与分析是否符合科学方法的要求,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有些个案研究报告常常将个案研究的事实资料与意见资料混为一谈,难以分清个案的实质问题,对个案推论形成威胁。

因此,在形成个案研究报告时,必须明确描述哪些是事实资料,哪些是有关的证据,哪此是研究者的推论和价值判断。

区分哪些是描述,哪些是分析;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意见”。

研究资料的描述与分析是一件相当耗时费力的工作,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有时对于与个案相关的资料未能全面收集,深入探讨,常常会造成错误的判断和推论。

个案研究者有必要考虑下述问题:l、个案研究准备解决什么问题?2、与主题相关的证据是什么?3、如何去获取有关资料?4、如何选择相关资料,淘汰无关资料?5、如何解释收集到的资料?6、如何分辨“事实”资料与“意见”资料?7、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总而言之,个案问题的描述与分析,必须明确区分证据与推论,辨别“事实”与“意见”,研究者需要广泛地收集资料,多渠道地观察,合理地作出逻辑判断,使个案的描述与分析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个案研究报告。

个案研究报告是个案研究的表现形式,是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述方法,是个案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正如医生看病,医生写的病历一样,可以为以后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个案研究报告分描述性报告、简介性报告和分析性报告三类。

如前所述,个案研究实际上就是用各种方法收集个案的相关资料,通过科学的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评价其效果的研究过程。

它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复杂的认知过程,并且是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

典型的个案研究报告的格式参照研究的六个步骤大致涉及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学习程度、籍贯等。

2、个案来源:别人介绍、自己寻来或其他关系等。

3、背景资料:父母及其他人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

个案家庭史:父母、兄弟姐妹、其他人。

个案与家庭的关系:父母的管教态度,兄弟姐妹关系等。

个案的社会影响:人际关系,与朋友的交往。

4、主要问题的描述。

5、诊断和分析

6、指导策略。

7、实施指导策略。

8、实施结果。

9、跟踪及讨论。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

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

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

(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中,许多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本题中即首先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第二,说明理由。

(1)先讲结论(2)联系本案例具体案情(3)写出理论依据。

掌握答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全面。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

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

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

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

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

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

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

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

(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②教学能力。

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

(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

④组织能力。

(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

(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此道题的设问与案例本身的关联性较少。

【案例三】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

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

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

(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案例四】

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

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

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

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

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

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

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

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

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

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

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

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

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一评析。

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改革课程功能。

(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2)改革课程结构。

(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3)改革课程内容。

(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

(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6)改革课程管理。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课程设置作一评析。

和“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1)动物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

(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

(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

(2)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①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

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

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

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

(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②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

(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

【案例五】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二)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

教育案例分析

一、个案背景:

1、个案的基本情况

李某,男,聪明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

没有良好的劳动意识,每次值日都会有逃离现象。

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

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在他经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

2、个案的家庭情况

父母离异,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可是本身的教育能力不高,再加上他们经商的缘故。

平时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

二、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近半年的观察,我发现李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能力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

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

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尤其是小孙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

祖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我为中心。

2、集体的排斥

李某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值日的时候先逃回家,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作业做错了,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他。

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

作为一个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

虽然祖辈对李某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

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孙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

因此,他们对李某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

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采取的对策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

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

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我利用家长会,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另外,还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家长订一、二份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

其次,当我了解到他只是在人多的客厅做作业时,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

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

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

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发现他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

我发现李某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跑步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做错事敢于承认,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上课也会积极发言…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首先,我在班级活动中,多为李某提供表现机会,结合班上具体情况,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和竞赛,任命他为负责人,让他感到被信任和责任感,在组织活动中,他的主动参与使他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3、引导集体关注他,接纳他。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他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引导同学明白像李某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形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现象。

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

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4、尊重和信任他,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

对他来说,只有信任他,才能得到他的信任。

信任他,也是尊重他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自暴自弃的心理。

他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要耐心对待他的错误。

上学期,他又有几次没做作业。

我询问原因,他说因为本子放在家中忘带了,以前他也曾经因为这个原因经常不做作业。

我犹豫了,难道他又撒谎了,是否叫他趁下课的时间补回去呢

我没有这样做,只是叫他以后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此时,他的眼里流露出一股被信任的感激的眼神。

5、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

他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同学的态度,使他在一定程度受到打击。

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他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要调动他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

当发现他今天能主动参与劳动,于是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谢谢”;当他做错事的时候,引导他由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

大他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到学校,并给予鼓励…

四、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吵着要什么了。

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

他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更令人高兴的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参加了校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相信以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对个案研究的反思和收获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

师爱,不应该是空洞无物的,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

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帮助,生活的关怀、照顾,就像呵护幼苗一样扶持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这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

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

这就告诉我们,师爱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爱,方能收到应有的徐李效果。

这些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就拿一些后进生来说,他们学习成绩差,思想不求上进,甚至经常惹麻烦,让教师们“想说爱你,不是很容易的事。

李某的特殊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家长的娇惯、放任、养成了他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如果教师和同学对他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李某同学的进步已有了质的飞跃,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起步,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

对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护士实习结束--指导教师评语怎么写

该生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在实习期间积极主动,好学好问。

专业知识扎实,技巧熟练,能力较强。

是个优秀的实习生。

如何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和报告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它是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设计好有效的教学评价,本人就自己的一点见解谈谈设计过程:1、确定教学评价对象与主体。

教学评价的对象,既包括教学的一切方面,又针对为学生。

而对学生而言它涉及学生智力、体质、品德、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作为教学活动最终目标实现与否的体现者,当然在教学评价中占据核心的地位。

因此,一般学校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对象主要放在学生身上。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教学活动及其成果更为理想,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究竟由谁来对这些对象进行评价呢

换句话说,究竟由谁来担当评价的主体呢

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以及现代教学评价的特点,一般来说,评价主体应能实现下列任务:(1)能亲自参加教学活动并能对其目标的完成与否直接起作用的;(2)能对教学活动的结果直接承担责任的;(3)能根据评价结果,就教学活动的改善及时采取某些对策的。

当然,还应拥有办学的决策权,能为办学创造各种条件的。

根据上述要求,可以看出,能够直接成为评价主体的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以及教育行政机构。

2、确定教学评价的目标。

教学评价思想认为,目标的判定是必不可少的,带有决定性意义,在研究“如何评价”之前,必须先 弄清要“评价什么”。

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评价。

教学目标必须与评价目标保持一致,这样,评价的结果和教学活动的效果就可统一,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效果的评价。

而且,还能使评价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去,使评价真正发挥出调节教学活动的机能。

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3、教学评价的范围。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个性各异的学生,一个班里的几十名学生,就有几十种独一无二的个性,由此就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

因此只有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研究,才能对每个学生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为此,对学生的评价范围就必须扩大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整个学习、活动领域中,即德育方面、智育方面、体育保健方面、美育方面、智力方面、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等)方面、家庭环境方面,等等。

4、教学评价的形式。

教学评价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学生评”和“家长评”3 种。

在通常的情况下,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居多数。

但是,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学校也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

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评价的组织形式中应强调教师—学生—家长系统的共同评价。

因此,还需要动员家长也来参与评价学生的工作。

5、选择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

教学评价的方法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为完成教学评价任务所采用的某些工作方法。

而教学评价的工具,则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评价工作时常用的一种评价技术,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测定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既有数量化方法,也有非数量化方法,视评价的目的、内容而定;同时,在这两种方法下,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进程与要求适当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常用的评价工具有:(1)教师自制的各科测验;(2)各类标准测验;(3)行为观察记录;(4)问卷法;(5)交谈法;(6)创作,作品分析;(7)技能实演;(8)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考察报告;(9)个案分析;(10)各类奖惩。

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从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目标出发,来考查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到达目标的程度。

因此,设计好以上教学评价后,就得着手开展教学评价的工作,使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

那么教学评价的实施工作主要有:1、目标的追求与实现。

教学是一种意图性很强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一步步逼近所期待的成长目标的工作。

一旦教学目标具体确定后,就得朝着目标不断地努力,这种努力是双向的,既是教师的,也是学生的,是通过整个教育、学习过程来完成的,但两者的汇合点是一致的,最终的效果是明确的,这就是希望教学成果与评价成果相吻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一体化。

教学效果应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二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三是学生的态度水平。

2、资料的收集。

资料是评价的依据,如果资料不充足或者主观意识太强,那么评价的基础就不牢,信度就低。

所以,为实施评价而收集资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3、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利用。

在取得评价资料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评价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利用。

这中间包括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解释和利用。

这项工作是从价值上对评价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即是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因此,它是评价本质之所在。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26/6049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