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的评语入则孝,规入则孝篇推荐阅读:
规总叙和入则孝前四句
《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规》。
《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规《总叙》原文: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入则孝前四句如下: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2、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5]
3、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夏则凊:清现读qìng,古读jìng,一作清。
解释: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4、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反必面:“反”通“返”,解释: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扩展资料规的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
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
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
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
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规
谈谈对规中入则孝出则悌这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此句孔子曰。
儒孝,自然是对长辈尊敬,古人对男女地位有很大差殊,女性一般居家,不在外抛头露面。
既然“入”则孝,为甚么强调“入”字呢
是指这个孝,不仅是对父亲、宗族长辈的孝,还包括对女性如母亲、姨娘(一夫多妻制的产物)及祖母等等的孝。
而关于“悌”,本意与孝的意思相近,都是顺从、尊敬的意思。
但为何“出”则悌呢
这里的“悌”的对象,不仅包括对自己父、祖辈(古代多是宗族事业群体),更是对自己的师长、或者说行业内的领导的一种“悌”,讲究一种绝对的服从,要小金父母
此是我对此句的理解,或也算一家之言,希望可以帮到你。
谢谢
对照《规》中的《入则孝》部分的内容,你认为哪些方面做的好
哪些方面做的不好
我个人觉得只要是有心去做,规中所述的每个细节都能做得到.
但还是得说,由于社会背景的差异,要想做到古人那样,确实有些不切实际,就说\"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吧,现在的人几乎没人能做得到
所以说,圣人的智慧要学,但也要与当下的现实相结合,我们现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怎么将圣人的古训更好的运用到现实生活,工作中。
这样才是学习规的最高境界
谢谢
急需《规》 入则孝及全文
《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以下是《入则孝》全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扩展资料
《入则孝》全文翻译:
1、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2、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3、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4、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5、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6、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7、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
8、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
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
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9、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动刀动枪杀害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
10、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
11、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12、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3、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4、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读后感,(规的总叙和入则孝)
我来
入则孝出则悌是规里的话 这本书是谁写的
《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规》
规第一篇《入则孝》感受怎么写啊
急求急求
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
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
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
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
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
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
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
“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纵观《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
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
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
这大概也就是《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在我看来,《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重读《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
从这方面来讲,《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规第一篇《入则孝》感受怎么写啊
急求急求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规》的意思。
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更何况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
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
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
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怎么才能做呢
学知识。
怎么学呢
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我觉得《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规入则孝部分的诵读感言卡怎么做
就把以前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能做到的事情,写到一张卡纸上就可以了。
简单大方就可以了,如果有做生日卡的经验,我觉得是可以借鉴用的,
急 急 急。
。
谁帮我归纳一下规中入则孝的主要内容,要白话文啊, 谢了
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
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当先。
这是我女儿幼儿园书上的话,希望可以有用。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28/6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