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分享历史文化的表现评语,大学生文化素质表现评语

分享历史文化的表现评语,大学生文化素质表现评语推荐阅读:

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感受

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也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深深自豪,从而激发我为弘扬中华文化、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而作出绵薄贡献的决心

历史中的评价和影响的区别

1、影响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2、影响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评价属于意义的范畴。

3、评价是对个人所做的事的总结,影响是对后世发展轨迹的引导。

扩展资料: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

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

一般来说,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

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三种: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理解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

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

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

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评价

网页链接

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

Q1: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A1: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一个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

从一个人民倍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利的国家。

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

从一个在世界上被人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的国家。

Q2: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

A2: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

①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建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反对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领导人;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杰出代表。

他把中国革命理论系统化,并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创性贡献。

③毛泽东晚年犯了“左”的错误。

其错误主要是:在党的中心工作问题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在经济建设问题上的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错误。

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④综观毛泽东一生,功大于过。

简答如何评价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两者是辩证的统一.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提出的进步思想、主张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能够成为实现某种历史任务的发起者.(2)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往往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领导者和组织者.(3)某些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某些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要求,对历史的发展起着某种推动作用.(4)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任何杰出人物,包括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都只能给予历史进程以重大影响,但都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客观评价一下甘肃历史文化

在公元1669年以前,甘肃军政文化的中心基本在陇西,陇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是西出长安的第一大军政文化重地。

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宣传,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和概念,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不应对它历史文化的宣传影响到这样的程度,这是一种遗憾。

“陇西”地名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北京大学版《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战国地图)。

我认为甘肃如果放弃陇西,就等于放弃了用有力的地域名称和历史名人,来衬托说明甘肃悠久人文历史的丰厚资源,因为陇西是甘肃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天水和武威也曾在历史上有过阶段性辉煌,或者有与陇西并驾齐驱的时段,但其长久性和总体份量都不如陇西。

就前面所列历史人文,大多都被史典记载在“陇西”名下,陇西就是历史上陇西郡的所在地。

陇西不光在甘肃就其全国而言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为数不多的典范地名之一,它承载着民族千古以来的典籍文化。

搬开中国浩瀚的文化史典,就无法回避四处可见的陇西(陇西郡、陇西成纪、渭州、巩昌府、巩昌总帅府、巩昌布政使司),因为陇西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发祥地的首要地区,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

一个地名,被国库典籍不停的载扬三、四千年,又与典型的帝王、文化名人贯为一体,这本身就具有丰厚的历史份量和灿烂的文化光辉,目前在甘肃,很难找到另有两个什么字比陇西更具有甘肃历史文眀的代表性。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名,已经就是被历史塑造了几千年形成的聚焦点,历史从这里走来,人们从这里认知,这个地名就应当是串结甘肃历史文化的中心线,这一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无法更改的,甘肃的宣传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这个轴心线。

至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小范围地点(当然也可加以小域及变迁的说明),应当沿着有代表性的地域和历史记载的惯例,小局部的名人名事之争应服从大的全局。

陇西是一个历史大地域的代名词,不能只看现在地域机构的一时划分而过于偏废,对陇西的宣传,其历史事件人物必定得超出现陇西县县区范围,而应当进入历史上陇西郡和巩昌府的地域范围,这是符合历史的。

在其秦汉以前,陇西郡就包括有:兰州、天水、陇南、秦安,而甘肃历史文化主要起源于秦汉前期,应当看到陇西是个历史地域和历史概念,而不能单纯割裂的看作是现在的陇西县,陇西就是历史至今的“陇中”,“陇上”,甘肃的简称“陇”,都是从陇西的历史文化地域而来的,现在这个历史地域已经只剩下一个县的地盘了,陇西快要在甘肃消失了。

只有陇西机务段强大的电力机车,拖挂着区区车箱,五十一年来每日来回行进在兰州与天水之间这六百里热土,同时在默默地向全国无数过境这里的人们诉说,这块被忘缺的六百里热土她在华夏历史中的光环和至今被覆盖着的焦人的文化味。

陇西是一个相对历史文化的地域概念,比如李白被典籍较统一的记载为陇西成纪人,李世民祖上陇西人,如果再划分小域,把李白、李世民改成秦安人或临洮人,那四川江油“李白故里”的“陇西院”,陇西县的李氏祠堂“陇西堂”就得改成“秦安院”、“临洮堂”。

由此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海外栏目片头中的“陇西堂”也得由此取消或者更名,同时千千万万侨居海外的李氏后裔也得弃用‘陇西’的一惯叫法,这样做是要闹出国际笑话的。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设立陇西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置陇西郡,到公元1669年前历来都是西出京都长安的第一大军事、文化重镇。

一直在陇右行使中央政权下的一二级军政权地。

陇西郡初期辖地为现兰州市、定西地区、天水市、陇南地区之总和,后因辖地太大,先后从中分割,成立了天水郡:金城郡(现兰州市)、武都郡、安定郡。

清朝分置陕甘总督,后成立甘肃省,省会驻地先设在陇西,公元1669年才迁至兰州,尔后经济文化中心才从陇西转到了兰州。

从几千年历史上冠系在陇西名下的历史文化名人,简直不胜枚举,“仅唐一代近三百年间进入朝仕的陇西文人才士就难以记数,可以说像陇西这样在历史上给国家直接或间接输送众多人才的地方,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古人云:‘天宝物华地灵人杰’,这就使陇上文化鼎冠中华”(见《陇西文史稿》)。

沿袭历史的大地域叫法,有利于文化传承的沿续性,和人们对重大历史人物已知的统一性。

陇西承载着甘肃的历史文化,这是由史料记载的(陇西历史见“二十五史”各书卷相关条目,《陇西文史稿》有详细考证)。

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

渭水流经全境,境内有名贯古今的鸟鼠同穴山,有一身不仕两朝的商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洁身自尽的《禹贡》首阳山。

古城中心座落着建于元代(公元1261年)的威远楼,雄伟壮观,使古城凸显千古雄风。

陇西元朝为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

元朝实行军政合治,巩昌总帅府就在威远楼“统督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四府,秦、陇、宁、定西、兰、镇原、阶、成、西和、会、环、金、徽、德顺、金洋十五州行政军事。

(《陇西文史稿》),古城承载着现在甘肃省会兰州市的角色,可以想见,陇西在当年的繁华辉煌以及文化的繁荣。

重修于清代的威远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柱,通高二十六米,极其古朴壮观,为西出长安的西北第一楼,是陇上名胜古迹的代表性建筑,上悬陇西杨氏书写的“巩昌雄镇”通栏金匾,其书法雄劲厚重。

巩昌雄镇“声闻四达”,陇上诗人赞曰:“陇山渭水历来兵家征战地,巩昌雄镇自古关西出将才”。

城内民建古屋棂格,沿袭秦汉古建风格,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 将北街作为秦汉风格古建保留。

城北有元蒙将领的巴巴坟,牌楼至今巍峨渭滨,古赤亭水源远流长,从北缓缓注入渭河,繁忙于陇海铁路线上的列车就沿着亭水河,碾压着汉代赤亭都尉积淀的黄土味,穿梭于南北。

陇西地形平陡大小与兰州差不多,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四面通衢,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历史上、现在和将来都是甘肃南部交通中转和物资集散的中心。

宋朝曾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现代社会的商品交易会是从陇西演化而来的。

随着西部的开发、国家西线引水工程动工和欧亚大陆桥渝兰铁路的通车,陇西有着经济发展的无限前景,充满着开发的商机,陇西作为陇中工业城市而崛起是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李氏家族的“陇西龙宫”座落在陇西城北街头前门,其多层斗拱式牌坊至今还在,这里是隋唐以前李渊家族的真正老家,陇西是李氏家族的根本和原故里,当时就称为陇西龙宫,这更为陇西增添了神秘性,李渊曾有一段委派太子李建成出任陇西太守,处理军政和守护家门。

陇西牡丹早于长安牡丹,(以唐陇西龙宫为主一带地域,后由李建成移至长安)长安牡丹早于洛阳,除了在《在威远楼下》书中记载外,世人知道的太少。

牡丹性干喜寒,再加丁香呵护,至今西秦牡丹娇于长安、洛阳。

“汪家洞”在陇西城中,全县人人皆知,这是至今中国考古学中难作结论的迷。

汪家洞的传说,有口皆碑,其传说的神秘性,传说内容的丰富性,系统完整性都是罕见的,至少可以作为传说典故进行旅游文化的宣传。

陇西汪氏家族从元朝陇右王汪世显闻名,历经金、元、明、清四朝而不衰,累官数众,仅三史有傅老三十余人。

至今坐落在漳县境内的汪氏元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

先要叙述史实依据。

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

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扩展资料: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

1.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2.时代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

这种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例如,对于商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他积极变法的历史事实,其改革的结果是在秦国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强大。

3.阶级性原则:历史人物大都生活于阶级社会中,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4.史论结合,论从出: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和原则之后,要将其观点表达出来,就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出”。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历史事实。

历史人物,它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历史上有记载,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

历史简单的概括:以前发生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事,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

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如果单讲事物,在事物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历史人物(史学名词)

读一本历史文化名人的书,并写一篇评价性的文章。

一本历史文化名人的书”,是指某个名人的自传,还是只要是名书就好呢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

1500字啊 谢谢···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百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度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怎样评价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是世界上延续最长最为完整的,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在战争以前,一直是领先世界,是当时的超级大帝国,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于古代中国抗衡,从秦朝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开始,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了清朝中后期,但从明清开始,中国封建君主实行闭关锁国,不能与世界交流,作拥自大,逐步落后于世界,导致了战争的失败,揭开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屈辱历史的序幕,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

评价中国历史,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医学、对外交流等,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封建时代是较为完善的,在唐朝可以说是很发达的,只是到了清代这种封建政治体系走进了死胡同,不能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比,经济上,在战争前,也就是清朝中后期,中国经济仍占据世界30%左右,一直处于出超地位,正是因为这,英国才蓄谋对中国发动战争,文化上,在唐宋时期,是非常繁荣的,明清时,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文化就有些凋敝了,军事上,秦、汉、唐、元、明、清前期时代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像汉、元的骑兵在当时世界上是所向披靡的,根本没有敌手,清后期,政治腐败,军纪涣散,加上的毒害,清军战斗力就很低了,古代科技一直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四大发明更是改变了世界,医学上,中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留下了大量医书典籍,对后世影响深远,从秦汉时,中国就与外国进行友好交流,特别是唐宋时期,极度繁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对外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太庞杂,评价中国历史不是几百几千字就能完成的,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方面,中国历史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还原最真实的中国历史,更要热爱中国历史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一、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与标准1.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

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

一般说来,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上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帝)反封建;现代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1)中国古代上的统一则是顺应历史潮流。

人民不希望战争,但人民支持正义统一的战争来达到结束非正义战争的目的,像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从而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可以安定的生活和生产,因而也就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曹操统一北方,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君主,曹操也是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

他们都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2)中国近代历史上(1840年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是要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外国支持的封建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卖国政府,争取民族独立问题,而反对外来侵略则是首要任务,因为这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因为只有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把投降卖国的政府推翻,中国才有可能搞好经济建设。

不然,他们绝不会允许你发展经济,成为反抗他们或同他们竞争的对手。

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他们都以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为首要任务。

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但使外国侵略者认识到:清政府是可以征服的,但对中国人民,正像八国联军侵华总司令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也正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探索与抗争救国的正义斗争,使得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瓜分和征服中国,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

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则是在政治上维护腐朽反动卖国政府的前提下进行的发展经济的运动或改革,它们在中国都失败了。

就是辛亥革命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虽然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君主制度,取得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果,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掌握国家的共和国,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国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决不允许你,此路不通,从而也进一步证明,发展经济则是近代中国的次要任务,反对外来侵略和为外国政府服务的卖国政府则是首要任务。

(3)中国现代推动生产力、经济发展则是顺应历史潮流。

此时,阶级矛盾已降为次要矛盾,现代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即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制度,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只有发展了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因此,凡是推动生产力(或经济)发展的政策,如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土改运动、三大改造运动等,他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推动了政治、思想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而后来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则不利于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因而它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以它不是进步的政策或革命运动。

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依据的观点与采用的方法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

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或不足;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

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他们。

如功大于过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等。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分裂割据混战局面,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利于国家巩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而“焚书坑儒”在加强中央集权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否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危害更大。

它籍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作用。

他修的长城,有阻止匈奴南下骚扰的作用,但也不乏有占用劳动人民耕作时间和劳动力的不足之处。

特别是他后来繁重的赋税、摇役和兵役,残酷的刑罚是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他的进步性、功绩就在于它顺应历史潮流,客观上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利于生产力、利于经济发展。

再如康熙皇帝在维护边疆统一方面无可否认具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是主流、是大节。

但大兴文字狱则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对促进国家的好建议无法发表出来,这也无疑阻碍了经济更快发展,也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是他的过错。

用此观点可以衡量唐玄宗功过个半,隋场帝过大于功。

2.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即前功后过的如唐玄宗,在其统治前期,推行开明的政策,善于用人,使封建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盛世;而后期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爱杨贵妃,导致政治腐败,出现“安之乱”,如人得了癌症一撅不振,封建社会从此由盛而衰。

像近代的陈独秀,世界中的普列汉诺夫,以及林彪等都可以说明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评价更恰如其分。

还有前过后功的张学良、李宗仁都可以用此法来评价更合适。

3.具体的事物作具体分析的方法。

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如隋场帝虽过大于功,但在开凿大运河这件事上,当时确有加重人民负担、摇役过重的现象,但从长远观点来看,它的开凿,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也成为闻名世界的一项伟大工程。

他三次派人去流求(即今天的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左宗棠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但在收复新疆方面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错。

北洋军阀政府没有承认“麦克马洪线”,此事也可以说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

张学良“东北易帜”,虽然服从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的国民政府,但在当时不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无疑对于维护国家在形式上的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亦属于好人犯错误。

他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救人民出水火,使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创建了一个新中国,证明他的功绩远远大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4.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重点看效果的方法。

我们坚持动机(主观愿望)与效果(客观成效)统一的观点,好的动机只要符合客观实际一般说来应该有好的结果。

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当属于此类。

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采取了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因而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推动了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但有的只要动机与客观不符合,一般不会有好的结果。

如王莽则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去解决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有它合理的一面,但改制的措施不符合人民的愿望,改制的内容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恢复到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将奴脾变为私属,使他们失去自由,沦为奴隶的地位。

而土地兼并本身是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本身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因他的主观动机与采取的措施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即不符合客观实际,不顺应历史潮流,改制劳动人民不但没有获得利益,反而加重了人民负担、加剧了阶级矛盾,导致了绿林、赤眉起义爆发,推翻了他的统治。

5.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侧重看动机的方法。

像王安石变法,动机是富国强兵,政策措施可以说具有积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最终失败。

失败的原因是客观上保证推行政策的措施不足、力度不够,即用人不当;再加上遭到统治阶级中的大地主大官僚等的反对。

在其中,保守派司马光作宰相,后废除新法。

但他的动机和取得的一定成效证明,他并不失为是一位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6.主观和客观分别评价的方法。

即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就是一分为二对待,用两点论。

如洋务运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前提下进行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延长其反动统治的寿命,虽然没能达到此目的,但是在客观上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起了一些作用。

再者如戊戌变法,它是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在那拉氏顽固派的破坏和镇压下失败了,但它客观上唤醒人民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因而它是爱国和进步的,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以上等主观与客观分别评价则更科学、更符合实际。

7.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1)先进的阶级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

每一种社会形态末期和后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时期的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阶级可称为先进的阶级。

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的奴隶主和奴隶阶级;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早期的地主和农民阶级;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或者这些阶级在本社会形态中掌握统治权而处于上升发展时期,都可算为先进的阶级。

他们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值得肯定的阶级。

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虽不掌握统治权,但他代表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即以巨大的创造力改造着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就是他们那种不断奋斗、探索的精神,使社会科技不断发展。

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他们积极性发挥时,甚至不让他们生存时,他们不得己就要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从而建立自己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极大的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2)落后的阶级阻碍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动,将要被历史抛弃。

在某社会形态末期的统治阶级往往是落后的阶级。

如中国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后期的地主阶级;英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斯图亚特王朝;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阶级,都已是落后的阶级。

他们采取的政策有很多都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甚至采取镇压人民的办法。

他们已成为反动的统治阶级,最终被人民推翻,被历史抛弃。

他们实行的政策,如明朝的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清朝的大兴文字狱;英法的加重收税等应予以否定。

而且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甚至成为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因素之一。

(3)统治阶级的政策,出发点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人类自进人阶级社会以来,每个事件的出现都带有阶级性,每个人物(特别是统治阶级最高统治阶层中的人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都要考虑是否利于自己的统治,或者说是虽然有的统治者并不考虑自己的长期统治,而只图二时的享乐,但他却反映了本阶级不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实质,像秦二世、隋场帝等。

就是开明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客观上利于人民,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长远统治或今后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采取了一系列利于社会经济或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措施,他顺应了历史潮流,从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利于社会的发展,从而也维护了本阶级和劳动阶级的利益。

只有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时,才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代表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因此,可以不容置疑的说,只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更清楚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

(4)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阶级是当今最先进的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人。

虽然先进阶级或代表先进阶级的统治者推行的政策,顺应了历史潮流,客观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如法国和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时的土地政策等,从某种角度讲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清政府,以及采取了很多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民主共和...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28/6389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