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描述颐和园湖光水色的优美句子

描述颐和园湖光水色的优美句子推荐阅读:

1. 描写湖光水色的诗

《吴江垂虹亭作》: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

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精鉴别,善书画,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有《宝晋英光集》等。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江南。 破鲈(lú)鱼:如同说“鲈鱼破玉”。

鲈鱼,一种淡水鱼,又名银鲈、玉花鲈,主产于吴江一带,吴江有“鲈鱼乡”之称。玉破鲈鱼,形容切好的鲈鱼肉莹洁如玉。

金破柑:形容剖开的柑橘灿若黄金。洞庭东西山盛产柑橘,品质较优。

“金破柑”,《宋文鉴》作“霜破柑”。 《吴江垂虹亭作》是两首山水诗。

第一首描写了太湖边的美好景色,是写实;第二首则由水天一色的湖光水色联想起织女架起了织布机、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垂虹桥,素以“江南第一长桥”而名闻遐迩,自宋始建之日起,即被誉为三吴绝景。

改建为连拱石桥后,“环如半月,长若垂虹”,“三起三伏,蜿蜒似龙”,其壮丽秀美,更是独步江南。历史上有百余名名人为此吟诗作画,赞叹不绝。

其中宋苏舜钦“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宋杨杰“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倾玉碧无暇”,以及宋郑懈“插天虫带虫东玉腰阔,跨海鲸鲵金背高”,世称吴江长桥三名联。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这是北宋诗人米芾吟咏吴江垂虹桥的一首诗。它以富有画意的笔触形象地描绘了这座水波连天、长虹飞渡的古代名桥的宏伟景象。

垂虹桥位于吴江松陵镇东门外,横卧于古吴淞江正源之上(古吴淞江又名淞江或吴江),原名“利往桥”,俗称“吴江长桥”,因桥上建有垂虹亭,故又称“垂虹桥”。 垂虹桥建于北宋年间,它的建造与古代吴江的地理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古吴江就是一个水乡泽国,县城松陵镇位于古吴淞江之滨,镇南即为烟波浩渺的太湖。吴淞江在松陵东南接纳太湖水东流入海,正如旧志所称:“吴江以南,一望无际,皆太湖之委,松江之始也。”

唐宋以前,这里江面宽阔,水深流急,风高浪大。古运河在此又借道吴淞江,如遇上天气骤变,则常常翻船溺人,官府漕运屡遭损失,当地居民往来也极为不便。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官府召集民众在江湖之间修筑了吴江长堤,堤东为江,堤西则湖,为了让湖水东泄,就在县城东南留有一大缺口,运河以西、长堤以外仍然风大浪急,日夜无休。为了保证漕运的通畅以及居民往来方便,修建一座长桥把县城与吴江长堤连接起来已势在必行。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当时吴江知县李问和县尉王庭坚募钱百万兴建长桥,次年6月桥成通行。当时桥长1300多尺,西北-东南走向,砖木混合结构,桥面铺砌青砖,双边萦以修栏,用木万计,桥中心比较宽阔,建亭名垂虹,桥下85孔互相联缀。

垂虹桥上临波涛万顷的太湖,远远望去,犹如中流砥柱,屹立于洪涛之中。波光桥影,远山近芦,苍茫如画,成为绝景。

桥成以后,舟楫免于风波之险,徒行者晨往暮归,皆为坦道,十分方便。宋元时期,太湖之水从桥下浩荡东流,垂虹桥便成为吴淞江的咽喉,为数众多的桥孔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吴淞江浪涛之险,所以宋代曾有“松江未过不愁,过了垂虹百不忧”的诗句。

垂虹桥建成以后,便成了文人雅士们的游览胜地,历代文人途经垂虹桥无不吟诗作赋。不少诗人登临桥上,南望波涛汹涌、水天一色的太湖,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垂虹桥也随之名闻天下。

北宋诗人张先曾为吴江县令,有诗云:“桥南水涨垂虹影,清夜澄光合太湖。”南宋著名文学家姜夔途经垂虹桥时,留下了“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佳句。王安石、苏轼、米芾、杨万里等宋代名家都以登临垂虹桥,面对万顷太湖,远眺洞庭诸山,品尝鲈脍为乐事。

垂虹明月,松江鲈鱼,钓雪晴沙,足使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由于木桥易腐,加之常遇兵燹,长桥屡遭毁坏,因此垂虹桥自建成后,几乎每年都要维修,桥孔也时增时减,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竟多达99孔。

到了泰定二年(1325年),吴江州判官张显祖以石易木,下开62孔,桥孔为弧形联拱式结构,并在东西两桥堍各立巨大石狮一座。到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吴江监州那海又重修垂虹桥,并亲书隶体“垂虹”两大字悬匾于亭。

此后世皆称垂虹桥而不称利往桥。明永乐二年(1404年),吴江知县蒋奎又用石砌面,双边冀以双层石栏,栏杆上雕刻有狻猊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邑人包咸等人出资重修垂虹桥。由于城市闾井变迁,淤滩封占障塞,到了民国四年(1915年)夏,官民又积资重修此桥,但此时桥孔之数仅存四十又四了,不过它一头连接东门城墙,一头直通郊野,水波连天,仍然壮观。

解放后垂虹桥尚可见37孔。 垂虹桥在历史上已显示出它的作用。

然而,由于河道淤塞,改道频繁,特别是在明清之际,东太湖淤浅迅速,吴淞江正源北移,垂虹桥下已不是太湖东泄的主要通道,桥孔逐渐被。

2. 描写湖光优美的句子

1四月西湖烟雨中,水光山色渐欲浓。东风吹开花千树,人间春色第几重!凝眸处,心底会涌出莫名的感动:一碧湖水,一柔轻橹,一抹山黛,一堤长柳。我,持一帘幽梦,撷半笼烟雨,穿越红尘的霜雪款款而来,山是我的情,水是我的心,这如梦里蓬莱般的湖光山色,你,可是我前世今生的等待?

2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 …

3、湖在窗外,涟涟有声,心如野鸭,闲适自在。看岛上人家,捕鱼撒网,温馨和谐,观山中隐士,垂钓湖畔,自得其乐。掬一捧清凉纯净的清泉在手,披一袭潮湿芳香的露珠于身,让灵魂的心翼滑过天际,鸟瞰升钟湖的纯美空灵,世俗的烦恼随风飘散。轻轻地,走进这湖光山色中的梦里天堂,我——醉

3. 描写颐和园的句子

描写北京颐和园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片段

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法国有位传教士曾这样描述颐和园:“——以人工叠石成小山,有高二丈至五丈者,联贯而成无数小山谷,谷之低处清水注之——谷中池畔有庭院,有敞廊,有花园,有瀑布——山丘之上遍栽林木,而以花树为多,真人世间之天堂.”

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即使严寒的冬天,连绵不断的峰峦仍披着绿装,色浓似染,空气清新.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全园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耸的假山全由黄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传来一片悦耳的声音.山上树木葱笼茂盛,清香扑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参差.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围墙,只见一条砖瓦砌成的石龙盘绕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腾云驾雾飞越而去.再往上石梯就比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时能看见山顶上的游客,听到他们的谈笑声,但真要到顶,还要努力呢.终于到达山顶,鸟瞰全园,楼台亭阁掩映于绿水青山之间,气势雄伟,煞是好看.

4. 求一篇描写颐和园的美文

诗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之歌

万寿山阅尽江山残破,

佛香阁饱览帝王骄奢;

清晏舫满载中华耻辱,

排云殿回荡民族哀歌。

岁月匆匆---- 时光无法阻隔;

往事悠悠---- 历史不能分割。

漫漫长夜弯弯的路哇,

不眠的昆明湖向你诉说。

知春亭喜报人间春色,

玉带桥披上霞衣万朵;

画中画装满盛世美景,

谐趣园浸润时代欢歌。

曙光猎猎---- 关山无法阻隔;

微风习习---- 长河不能分割。

红红日子火火地过呀,

荡漾的昆明湖向你倾说!

5. 描写颐和园景色好句有哪些

描写颐和园景色好句有:

1、昆明湖

昆明湖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令人心旷神怡。

2、佛香阁

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慈禧屋

一进颐和园,走过一条长长的路,便可以看见慈禧太后所住的屋子,穿过屋子,不知走了多久,就踏入了闻名遐迩的长廊。

正如书上所说,长廊果然名不虚传。长廊上的壁画足有数千幅,每一幅都不一样,有〈西游记〉;有〈红楼梦〉;有〈三国演义〉;有〈西厢记〉

4、万寿山

抬头一看,只见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长廊曲曲折折,每一边都有花朵簇拥着,而且品种也很多,什么月季、玫瑰、牡丹……数不胜数。又绕了几个弯,就看见了万寿山。

远望过去,万寿山被水环绕,好似日月潭,但没有日月潭的奇美,只有简朴的美,却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我在心里赞叹道:真美啊!万寿山上有一座金塔,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把万寿山点缀得更加美丽了……

6. 《湖光水色》的主要内容20字

以景物论,华尔登似仍嫌一般,虽说风光秀丽,但却远远不够宏伟,尤其对于不常来此或不曾卜居湖滨的人,未必能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这里的湖水却是如此深邃而纯净,故也颇值一记.这一泓湖水澄澈碧绿,湖身长半哩,周围一又四分之三哩,面积六十一亩半;湖居一松栎林中,为一长流泉所潴成,无明显出入口,故水量的盈虚多系于当地的云雨与蒸发.沿湖多山,其势若自水面陡起,故于三四分之一哩之地面,山丘已高拔至四十至八十余口尺,至于东与东南面,甚至高达百口尺与百五口尺不等.而那里概为林地.我们康谷一带河湖水色至少不下两种:一为远观之色,一为近视(尤其是身旁近处)之色.前者似更多取决于光线的明暗,每每因天气而不同.天气晴和的夏日,稍远处的水即呈蓝色,尤其当水面激荡的时候;如观看的距离稍远,则一例为蔚蓝,并无区别.遇风雨晦冥的天气,水面则略呈青灰色.据说海的颜色更加变幻无定,往往一日为蓝,另一日则又为绿,尽管周围的天色并无明显变化.我注意过这里的河水,当雪满山原的时候,不论冰和水都青翠如绿草一般.有人以为蓝色乃是“纯净的水的颜色,不论是固体液体”.但是如果我们从船边近处俯视,这些水却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色泽.华尔登湖就是一时一个样子,一会儿是蓝,一会儿又成了绿,即使观看的角度不变.居处于下界与穹苍之间,天光山色都不免要映入湖中.登山俯视,湖面即呈高空的天青色;但自近处观之,近岸泥沙可见处的水面却微近橙黄,渐至湖上,复为嫩绿,如此依次转浓,迨至湖心深处,则又浑然一色暗碧.然而在某种明暗之下,即使山顶处所见的近岸一带也可能是色泽光艳,溅溅新绿.有人认为这乃是林峦翠微的一种反照;但可怪的铁路的沙基之侧也是同一颜色,另外初春树叶未密之前也是这样,故我以为这可能是天空缥青与岸沙的橙黄互映交融所致.这里的鸢尾即是这类绿色.另处还有一些地方,入春以后,湖上的冰为来自湖底的日照的热量乃至沿岸的地气所暖,开始渐渐融化,于是在湖中尚未解冻处出现一道涓涓细流,而那细流也呈这种色泽.与此地的一切水流相同,每当有风而晴朗的天气,因而波面最能以一定角度反映天空的色泽(或者因为波面能充分摄取各种光线),这时自离湖稍远处观之,湖面所呈现的一派湛蓝甚至会较天空本身的颜色更深一层;而这时,由于身在湖上,而且为了研究反光,不能不天空水面两头瞅着,这时我确曾在那里窥见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的浅蓝——水中灯下变幻不定的绢丝或刀锋剑端上青光或者近之——较之天空还要缥青,这样整个波面也到处是一边淡蓝,一边深青,交相辉映,蔚成奇景,但是相比之下,后者几乎近于混浊.实际上,那淡蓝弱是一种透着微绿的琉璃翠;回忆起来,只有一次冬日黄昏在林际上空处偶然见过.但是把这水盛入杯中,面光而视,却正如一杯空气那样,完全没有任何颜色.我们都知道,一只较大的玻璃盘往往即呈现浅绿,而其原因据玻璃匠人说则在它的“个头”,如体积稍小,便又不见颜色.至于华尔登湖的水要多到什么程度才出这种色泽,我却不曾作过试验.此地的河湖如从上直视时,一般常作黑色或深蓝色,而且与多数湖泊相同,往往给在其中洗浴者的身上带来一种淡黄光泽;但由于华尔登的湖水竟像水晶般的那么澄澈,因而在这里洗浴者的身上往往呈现出一种雪花石膏似的苍白,再加上浸泡在水中时人的身体不免有点膨胀与变形,看起来极不自然,不过那效果之微妙奇特,恐怕唯有米凯罗安琪洛之辈的绘画才能追摹得来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29/65554.html

猜你喜欢